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回复: 0

王艺霖:首位华人女性塞勒姆奖得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3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艺霖:首位华人女性塞勒姆奖得主

人物:王艺霖



2024年,数学界的“风向标”——美国塞勒姆奖(Salem Prize)揭晓,一个名字让全球瞩目:王艺霖!这位34岁的上海姑娘,不仅成为该奖历史上首位华人女性得主,更是继“数学天才”陶哲轩(2000年)、詹大鹏(2011年)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她的秘密武器是什么?一把名为“勒夫纳能量”的神奇钥匙!这把钥匙,竟能贯通复分析、概率论、数学物理这三座看似壁垒森严的数学孤岛,尤其揭示了“随机共形几何”与深奥的“泰希米勒理论”之间那令人惊叹的联系!连陶哲轩都盛赞这是“推动复平面随机结构研究的里程碑”,中国新生代数学家的锋芒,锐不可当!

作者/柏舟

编者/柏舟

一场“非主流”的数学冒险

1991 年,王艺霖生于上海黄浦江畔。在学霸云集的上外附中,12 岁的她做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选择:把法语当作第一外语。谁也没想到,这个选择成了命运的伏笔。

高三那年,她参加了法国教育部的选拔考试。笔试成绩?勉强及格。然而,当面试官质疑她分数低时,这个上海小姑娘展现出了非凡的定力与真诚:“这些题我从没见过,但我做对的每一道,都值得我自信!” 这份坦诚,如同数学证明中的关键一步,瞬间“证明”了她的潜力,成功叩开了法国顶尖学府的大门。

18 岁,她只身飞往里昂,一头扎进法国精英教育摇篮—— Lycée du Parc 预科班,接受严苛的数理训练。2011 年,她成功考入数学圣殿巴黎高等师范学院(ENS)!但她的数学地图似乎“不走寻常路”:先在巴黎六大拿下几何学硕士,又因兴趣“拐了个弯”,跑去巴黎十一大学拿了个概率论硕士。面对旁人“绕路”的疑问,她俏皮一笑:“嘿,别小看这些‘弯路’,后来都成了我的秘密武器!”

2015 年,她站到了更高的起点——师从菲尔兹奖得主温德林·维尔纳(Wendelin Werner),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攻读博士。导师维尔纳回忆道:“我最初只希望她研究 SLE 曲线的大偏差性质,结果呢?她独立发现了更深刻、更普适的‘能量定律’!这丫头,潜力惊人!”



在混沌曲线中寻找秩序的“能量”

王艺霖博士论文的核心,就是那把神奇的钥匙——“勒夫纳能量”。想象一下,给一条平面上弯弯曲曲的曲线打分!勒夫纳能量就是这把“标尺”:

越接近完美的圆形?得分越低(能量小)!

越扭曲、越复杂?得分越高(能量大)!


这把抽象标尺,却在随机曲线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

1.  “曲线复原术”:只要知道这个能量值,就能唯一确定这条曲线的形状!解决了“看图说话”(几何复原)的大难题。

2. “数学守恒律”:她证明了,在某些“魔法变换”(共形变换)下,这个能量值像物体的重量一样,不增不减!管你用什么秤(变换方式),重量(能量)就是不变。

缝合数学“孤岛”

她最让全球数学家“下巴掉地上”的发现,是证明了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竟然共享同一个数学心脏:“随机共形演化”(SLE)的作用量 = 万有泰希米勒空间的凯勒势。这简直是数学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遇了!

弦理论回声:这个等式结构,竟然与物理学中高深莫测的“AdS/CFT 对偶猜想”神似!为数学物理学家提供了全新的灵感模型。

“全息原理”初露端倪:她与合作者进一步发现,勒夫纳能量竟然关联着双曲三维流形的体积!这仿佛暗示着,二维的随机过程与三维的几何空间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全息映射”关系。

“她不仅追求结果正确,更追求证明的优雅!”与她合作的瑞典数学家弗雷德里克·维克隆德(Fredrik Viklund)由衷赞叹,“她在我熟悉的 SLE 和我完全陌生的泰希米勒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这种联系,美丽到令人战栗!”



“问题少女”打破学科壁垒

当她这个“概率论选手”一头扎进微分几何的深水区“泰希米勒空间”时,不少同行疑惑:“搞概率的,跑来玩什么几何?” 王艺霖才不怕这种质疑:“嘿,我硕士学的几何知识,这下全派上用场了!” 为了找到勒夫纳能量最简洁、最本质的定义,她花了整整六年。最终,灵感在与中国苏州大学沈玉良教授的交流中迸发,成功链接上了“凯勒几何”这一优美理论。

塞勒姆奖不只是荣誉,更是“菲尔兹风向标”。塞勒姆奖的分量有多重?它被誉为菲尔兹奖的“风向标”!在它 56 位得主中,已走出了 10 位菲尔兹奖得主(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评委会主席陶哲轩特别强调:“王艺霖为复平面随机结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所长埃马纽埃尔·乌尔莫(Emmanuel Ullmo)更盛赞她是“跨学科精神的完美化身”!

我只是个普通人

好奇心的引擎:解决了导师维尔纳提出的问题后,王艺霖没有停下。她像个执拗的孩子,不停地追问:勒夫纳能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正是这份追问,驱动她花了两年时间,最终找到了那个简洁优美的定义。她的课堂也充满这种魔力——在巴黎的一次讲座上,她用“彩虹的形成”来解释折射光与圆方程的奇妙对应:“看,数学就是让混沌的世界变得清晰可理解的艺术!”

对抗焦虑的“松弛感”:面对社会上弥漫的“数学无用论”焦虑,她在巴黎的座谈会上直言不讳:“AI 再厉害,它能解题,但它不会提出真正的好问题!人类最珍贵的能力,是创造概念、定义问题!”学生们爱她的“理性与诗意”并存——她会在课上用《清明上河图》中熙攘的人群演示“随机游走”,用敦煌壁画中飘逸的飞天飘带来比喻 SLE 曲线的灵动之美。

获得塞勒姆奖后,王艺霖淡然又充满力量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数学再小众,也终有同行者。” 从上海弄堂到苏黎世讲台,她以“勒夫纳能量”为丝线,串起了复分析、概率论与数学物理的璀璨珍珠。她更以跨越文化和学科的双重视角,勇敢地打破了“学科壁垒”与“性别边界”的双重桎梏。

2025 年,当王艺霖以学者身份重返 ETH Zurich 任教时,她身后已留下一条清晰的轨迹。这条轨迹诉说着:在随机性与复杂性的汪洋大海中,唯有对真理永不停歇的追问,永恒如新,光芒万丈。尽管她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塞勒姆奖更像一份鼓励,让初出茅庐的我们,能更自信地潜入深水区探索。”



原创  柏然  老周日常  2025 年 07 月 26 日  贵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19 15:13 , Processed in 0.0763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