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回复: 0

杨振宁:《三体》变得非常有名,我就买来看,看不下去,与这个小说其实没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2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振宁:《三体》变得非常有名,我就买来看,看不下去,与这个小说其实没关系

专访  杨振宁先生  丁一  2025 年 08 月 19 日  19:38

记者:你看科幻小说吗?(注:该专访时间为二〇一七年,杨振宁先生九十五岁。)

杨振宁:我小时候看科幻小说,成人以后很少看科幻小说,有时候拿一两本翻一下,现在就比较看不下去。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为什么?这个我还没有仔细想过,这是一个现象。就是我十几岁的时候看了——还有武侠小说,我现在也是看不下去武侠小说——那个时候像福尔摩斯,我看了很多,现在都看不下去了。近代的一些科幻小说呢,我更看不下去。前些时候《三体》变得非常有名,我就买来看,看不下去。与这个小说其实没关系,与我自己的精神状态有关系。

记者:是因为你觉得科幻小说跟你从事的工作完全是两回事吗?

杨振宁:不是,我想是因为我对于现实世界更发生兴趣(笑),所以就觉得虚构的东西不能跟现实世界比。我想这是主要的道理。对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跟它里头这些奇怪又妙的事情了解多了,就觉得科幻小说没法子跟这个比。

记者:宇宙在你的头脑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杨振宁:现在天文学已经相当清楚地告诉我们是有大爆炸的。有些科学家在研究是不是另外有宇宙,从科学的立场上讲起来,我完全没有懂,我完全不了解这些科学家所做的东西。我自己觉得从一个大的观点来看,说是有大爆炸,大爆炸后来产生了很多的现象,有了这些现象,就出来了很多的元素,有这些元素慢慢地就出来了一些有机体,后来就出来人类,这个大概的经过,我觉得大概是对的。

记者:你讲过在中学的时候读过詹姆斯·金斯的那本《神秘的宇宙》,你说当时看了印象非常深刻,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感受跟现在的感受一样吗?

杨振宁:当然不能是一样了,不过有些部分是重复的。当时是觉得,啊,原来宇宙的物理结构是这么样子的神奇。今天你要问我呢,我仍然觉得是神奇,不过那个时候这个神奇的定义跟今天这个神奇的定义当然有一个很大的分别。那个时候的神奇就是觉得没想到原来是这样的,现在当然也是没想到,可是更具体了一些,就是发现原来宇宙的结构在有些地方有非常准确的规律。人类第一次知道这个,是因为牛顿的工作。牛顿告诉了人类,自然的结构有非常准确的规律。我认为是近代科学诞生以后,人类对于自然的了解就跟从前不一样了。从前是马马虎虎的,到这个以后呢,就知道这马马虎虎背后有很准确的东西,而这准确的东西,用人类的脑子可以了解其中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还是在做这件事情,可是有一个问题当时(也许)牛顿没问,这个问题就是:是不是这个准确的了解可以无限地准确下去?我猜想,牛顿当初大概是觉得可以,因为他那时候受了宗教的影响,他觉得所以有这些准确的规律,是上帝制造出来的。那么既然有上帝,当然这个上帝就可以控制一切的一切。他是有一个上帝的。今天你要问我呢,我觉得有一个人的形象的上帝我是不相信的,至于说我们能不能无限地了解下去呢,我现在采取的是比较悲观的态度。为什么我比较悲观呢?因为我觉得人的脑子有很多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数目是有限的,拿来跟宇宙的这些现象比呢,那又是渺小和不足道的。从这个立场讲起来,我现在的看法是,我们是做了许多了解,对于宇宙的结构有很多非常深入的了解,可是我认为我们永远不会把所有的宇宙的复杂的结构都完全了解,因为我们是有限的。你要让我用一句话讲出来,就是因为人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所以没法能够完全了解。

记者:文学家里边有你特别喜欢的吗?

杨振宁:中国的传统小说,比如《三国》、《水浒》,这些当然是从小就喜欢看的。当然到了年纪大再看的时候,就看见了一些小时候没有看见的东西。这些里边所反映的人际关系,反映的人跟人之间复杂的心理,是非常深入的。可以说一个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入门,从这个(传统小说)是比较好的一条路。像《红楼梦》的话,我小时候是看不下去的,我想很多人都会(笑),因为《红楼梦》里跟刚才讲《三国》、《水浒》的人际关系又不一样了。我小时候看了,觉得净讲了一些没有意思的事情(笑),可是到了年纪大了以后就了解到人际关系有比我小时候所了解的要多得多的东西。

当代的小说,我看得不多,我倒还没有找出一个特别喜欢的。刚才我跟你讲了科幻小说,我看不下去的。莫言,我看了以后,也许我还没有仔细研究过,也没有觉得写得特别好。

张爱玲是写得特别好。我觉得她是一个天才,非常可惜,她的家境非常糟糕。而且前年我去研究了一下——因为我看了她的《小团圆》,然后就研究了一下——原来她跟我的一个很熟的朋友,现在不在了,叫作张守廉,是亲戚。我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我们有三个人是同班的研究生,当时同学管我们三个人叫作“三剑客”,一个是黄昆,一个是张守廉。我们都是念物理的,后来张守廉改行了,改念电机,他在石溪大学做了很多年教授,比我大几岁,前年过去的。他跟张爱玲是什么关系呢?张守廉的曾祖父是张爱玲的祖父的侄子,而且我在网上一查呢,还知道原来张爱玲的那支,现在还有人,有一位在河北,也叫张守什么,因为他跟张守廉是同辈的,在河北一个什么地方,我还跟他通了一封信。这个所代表的就是在我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念过书的人数目非常少,跟今天不一样,今天动不动是几百万人大学毕业,那个时候我想一年大学毕业大概只有几千个人,所以这些人的家族有点关系是不稀奇的事情。

丁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22 21:08 , Processed in 0.0763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