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回复: 0

陈木法:从“3 分差生”到概率学派的掌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6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木法:从“3 分差生”到概率学派的掌旗人

人物:陈木法



2002 年,陈木法站上国际数学家大会讲台,成为首位在概率论领域作 45 分钟报告的华人学者。这位从福建惠安走出的数学家,手握3项颠覆性突破:创立特征值估计的概率方法,解决马氏跳过程百年难题,更以“聋子青蛙”的专注缔造了国际公认的“中国概率学派”。而谁能想到,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起点,竟是小学算术仅得“3 分”(五分制及格线)的“差生”?

作者/柏舟

编者/柏舟

油灯下的逆袭之路

1946 年,陈木法生于福建惠安渔村。小学毕业时,他的算术成绩仅得 3 分(五分制),被老师叮嘱“中学数学是主课,要努力”。为洗刷“耻辱”,他借煤油灯苦读,初中便自学完高中数学,高中攻克微积分,从此踏上“数学贼船”,终生未下。1972 年,北师大毕业的陈木法被分配到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今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书。在知识荒芜的年代,他冒死保存数学典籍,更在课堂发起惊世骇俗的自学实验:每天两节数学课,第一节让学生自学,第二节答疑。学生初期“造反”,最终却在地区统考夺魁。1980 年,他提前一年半硕士毕业,1983 年获北师大博士学位——新中国首批自主培养的 18 位博士之一。



三场颠覆概率论的革命

特征值估计的“概率手术刀”:传统特征值计算依赖复杂分析,陈木法首创概率方法,将马氏链、椭圆算子与黎曼流形三大领域的特征值估计统一为变分公式。此成果被列为“25 年来概率论与微分几何交叉的三个代表性成果之一”,改进了丘成桐等学者的经典结论。

无穷维反应扩散的“拓荒者”:他从非平衡统计物理中提炼出无穷维反应扩散过程,解决该模型构造与平衡态唯一性等核心问题,开辟国际粒子系统研究新分支。德国《数学评论》称其专著为“该领域标准参考书”。

马氏跳过程的“终极解谜”:针对美国院士提出的“转移概率函数可微性”难题,他建立跳过程系统理论,给出唯一性判别准则。该理论应用于金融风险模型与量子计算,被写入 8 部国际专著。

中国学派的全球烙印

《数学评论》《数学文摘》三次撰文,称其团队为“马氏过程的中国学派”。他领导的北师大概率学科,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2007 年斩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培养 23 名博士中,周先银、王凤雨等获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王健获优青基金。弟子遍布全球顶尖机构,三人同获霍英东青年教师一等奖,创学界纪录。他将概率工具植入计算数学,开发稀疏大矩阵特征值高效算法,成果转化为 MatLab 软件包,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供底层支撑。



自学巨匠与“聋子青蛙”哲学

他视自学为人生第一能力:“数学之美不在题海,而在静心体悟”。1972 年,华罗庚一场关于“优选法”的演讲,让他看到了数学走出书斋、服务国家的巨大力量。在贵州任教时,他带学生跑遍 50 余厂矿,将“优选法”用于电镀工艺优化,分文不取。高中时因情商不足屡屡碰壁,工作后他自喻“聋子青蛙”——锁门贴“勿扰”纸条,屏蔽外界纷扰。此精神助他攻克多个世界难题。高二被误撤班长职务,他借日记疏解郁闷,养成终身自省习惯:“写日记者,必不愿记录虚度之日”。

在 3 分与巅峰之间

“我觉得很惭愧,就是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数学只考了 3 分,刚及格,当时满分是 5 分。”从惠安油灯下的“差生”,到国际数学家大会的聚光灯下,陈木法的轨迹诠释了科学精神的本质:

起点:小学老师那句“数学很重要”的叮嘱;

航程:贵阳课堂的自学革命 × 七大箱焚毁典籍的悲壮;

坐标:2025 年仍在更新的特征值算法——那里有中国数学人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宣言。

“不过我中学的时候就打了翻身仗啦!我中学是在泉州惠安一中读的,初二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数学教研组组长张耀辉老师,开了一个自学数学的讲座,我听了以后触动很大。某种意义上,这次讲座就是改变命运的一步。”当国际学界引用“Chen's Theorem”时,这位“聋子青蛙”的箴言仍在回响:“真正的突破,从不在喧嚣中诞生,而在拒绝噪音的专注里生长”。





原创  柏然  老周日常  2025 年 08 月 30 日 23:11  贵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9-16 05:39 , Processed in 0.0874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