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35|回复: 1

[原创]1933年叠溪灭城大地震定级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7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二、1933年叠溪灭城大地震定级真相
郑光路先生说: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这次地震让人不禁想到距汶川仅几十公里处发生过的另一场大地震——叠溪大地震。这次地震究竟是何级别?他向研究地震的朋友老王请教。老王给了他一份四川省地震局1979年及1981年两次赴地震现场考察后的资料:“1933年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五申时)15时50分30秒,茂县叠溪发生7.5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2度,东经103.7度,有感范围北至陕西西安,南至云南昭通,东到万县,西抵阿坝。极震地区烈度为10度,极震区面积约209平方公里……地震造成山崩城陷,山河变貌,岷江断流,积水成湖,人畜伤亡惨重,死亡者达6800余人。震后由于地震湖崩溃,造成罕见地震水灾,致使下游沿江村镇被冲没大半,死亡2500余人……受灾最重的首数叠溪城。昔日有房屋276所,人口500余人的繁荣热闹之叠溪古城被毁埋于乱石之中,只留下一片废墟。死里余生者只15人!”
但郑光路先生2008年进行实地采访时,当地老人却说:“当时叠溪城那几天恰逢阴历赶‘城隍会’,游人客商多得起串串,城里还驻扎军队……‘人口500余’应当只是叠溪城中常驻人口,到底有多少人瞬间埋入地下谁也说不清楚,但哪会才500多人!”
从郑光路先生的文章看出,我国地震界对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发生在茂县的国外当年报告的8级叠溪大地震,定为7.5级地震有不准确之嫌。
那么为什么说它不准确呢?有何依据?又是为啥影响了对它定级的不准确呢?
1、叠溪大地震定为7.5级地震不是科学定级,不是仪器定级,而是人为定级,拍脑袋定级。原因只要看一看当年中国的政治、战争大事记自然清楚。当年是我国20世纪历史上外国侵略、国内内战最激烈、复杂的一年之一。死伤上万中国和平同胞而无抗震救灾之同情,谁之责。当政者当然难逃其责。但当政者掌握强力的宣传优势,把责任又推给国内内战的对立方。但当年这还是一个弱势群体,即使有抗争的声音,但在上万死难中国和平同胞和外国侵略日益猖狂的风雨中,也难难尽其力。
2、到1992年的60年时,叠溪大地震已经转换成一种科学研究,但叠溪大地震仍然是一种客观可见证的自然事实。例如,成都理工大学刘兴诗教授,参加1993年绵阳市科学小说研讨会期间,有人提出盐亭存在近万年前海啸遗迹地貌的问题请教他,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教地质的,不用看也是错的。近代地质学在中国传播,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中国地质学者研究或传播关于因近万年大地震地裂等地质局部灾变,造成盆塞湖一类的特殊地貌结构等知识,是有空白的。刘东生先生补足黄土高原的认识,也说明这一点。四川海啸遗迹从哪里来?1992年在绵阳市平武县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数学、物理、力学及高新技术研讨会,大会期间,全体代表从平武到黄龙寺、九寨沟考察,途径红军长征翻越的毛尔盖路上,看到延绵数十里不见一只飞鸟、不见一棵草木的怪石嶙峋的大山,1933年8级叠溪大地震还像刚发生过的大地震的景象,就是一本书。
考察归来,学术研讨会继续召开,云南大学高能天体物理学家喻传赞教授,拍案而起,就讲这本书,他说类似叠溪大地震,这不是近万年产生盆塞海灾变的证据是什么?他在会上放弃了原准备好的发言稿,专讲“喻传赞曲线”,即证明中国远古史中存在女娲突变纪和大禹突变纪的科学认识方法:他在完成国家交给的“近万年的气候变化曲线”的高能实验测定项目中,发现该曲线在6000多年前和4000多年前有两处出现特高的奇峰,大大超过曲线全段其他地方的峰值。喻教授虽不是研究历史的,但在惊异之余,终于在远古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传说中找到了答案,即中华远古文明传说中有真实成分。“喻传赞曲线”是女娲王朝、大禹王朝存在的第一批科学根据。
其次是,超弦理论在强子地质力学中的运用,8级以及8级以上的巨大地震的震源点震,作为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的额外维的缠卷小黑洞巨大能源的类比,被称为自然的拟大型强子对撞机、软大型强子对撞机、膺大型强子对撞机,已进入中国业余科学家的研究视线。即1933年8级叠溪大地震,已成为中国强子地质力学的有力案例。
3、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数万红军长征翻越的毛尔盖,看见历历在目的路上的1933年8级叠溪大地震的惨烈,60年间所有人哑口无言,说明了什么?四川省地震局到1979年及1981年,才两次赴地震现场考察,又说明了什么?像刘兴诗教授这种不用看就知道的四川地质学家,能对1933年8级叠溪大地震作出正确判断吗?1933年四川省地震局类似的机构有科学仪器记录资料吗?现代地震震级可不用仪器记录判断吗?1979年及1981年中国虽然开始改革开放,但绷紧的“阶级斗争这根弦”就已经放松了吗?
现代地震有仪器记录判断震级,就一锤定音,不能更改吗?
4、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家地震局最初发布是7.6级,后更改为8.0级,之后又确定为7.8;18日,中国地震局再一次将地震级数修正为8.0级。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告诉记者:这是根据国际惯例,中国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的地震专家是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对震级进行修订,修订后震级为里氏8.0级的。里氏8.0是最终修订值,不会再做修改。这说明地震定级是可以修正的。又如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强烈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就将这次已经定级的地震震级,从里氏8.3级提高为里氏8.3级。叠溪大地震定为7.5级地震,是不可更改的仪器科学数据吗?否。世界常用的里氏震级,最初是由地震学家里克特193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技术学院才公布的分级。可见是在叠溪大地震之后才有震级的说法。
5、再说中国地震定级的标准是什么?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强度的标尺就是震级,震级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其大小与地震中释放能量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其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现在多用矩震级来表示。通常超过6级称为强烈地震,可对建筑物造成损害;7级以上地震称为大地震,破坏力巨大,受损区域通常可达震中周边数百公里。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摘要中国地震烈度表是: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所以只要有良心,地质学家、地震专家、历史学家和有良心的中国人,只要去黄龙寺、九寨沟旅游,以叠溪海子为中心考察周边数百公里叠溪大地震发生的山崩地裂的遗迹,也不难对应中国地震烈度表,计量出叠溪地震8级巨大地震的客观结论。
[/watermark]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1933年叠溪灭城大地震定级真相

三、叠溪灭城大地震的强度和惨烈
叠溪镇处于茂县(汶川之北)北部、岷江之滨,距县城56公里,时住居民百余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的松、理、茂、懋、汶屯垦督办公署(邓锡侯以军长兼督办)在镇上设有公安局。民国史上甚为惨烈的叠溪大地震,就发生在这里。时在1933年8月25日(民国22年农历七月初五)15时50分30秒,震中位置为北纬32.0°,东经103.7°。由此北至陕西西安,南至云南昭通,东到万县(今重庆万州),西抵马尔康,都强烈有感。后来国外有资料判定这是一次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严重破坏面积约209平方公里。这次地震的地面破坏以山崩、山体滑坡为主,地面裂缝次之。最大的山体滑坡发生在叠溪城和点将台之间的阶地上,滑坡体长约400米,宽约1300米,滑坡体体积1.5亿立方米。当时的茂县县长张雪岩后来撰有《叠溪大地震亲历记》一文。
1、郑光路先生的文章说,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一带发生的地震,叠溪古城眨眼间整体陷没,并引发了严重的洪灾。这一当年罕见的惨烈灾难,其真实情况是,川军28军“屯垦督办公署”负责人兼茂县县长张雪岩,往灾后叠溪镇视察,原来约10里坡行的高地,已成与江面等齐的沙岸。好端端一个鸡鸣狗吠、热热闹闹的叠溪古城镇,连同全部土地、人口整个陷落深渊,几无一家幸免!原山脚下出现了一条深沟,张县长派人坠绳测视,约数十丈深。两岸山崩后,约10余里长的岷江全被土石截断,很快形成上下3个大小湖泊。上游之水不断流进上面大湖,一月后此湖面变得宽阔;下面两个小湖,各相距一里多,因上面湖水下漫,也逐渐扩大加深,但都不能泄入岷江主流……两月后叠溪下的岷江下游,仅有黑水河及几条小溪汇入正流。茂县一段浅得可赤足过河,成都平原农田灌溉大受影响。
当年10月,地质学家常隆庆教授首次进入震中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他统计了地震的损失情况:叠溪周围30里的山陵川泽全部崩坏,方圆上百公里为重灾区,死6800多人。洪水溃决,又将灌县以上村镇冲没大半,死人达2500多……继后,徐近之、周郁如以及四川大学师生曾先后新赴地震现场调查。地震后成都平原的大洪水叠溪古镇深埋地下了,更大灾难还在后面!地震后,沿岷江及其支流松坪沟、则百沟等都出现大规模山崩,填塞河谷堆成档水大坝,形成十余个地震湖(俗称海子)。最大三个是岷江干流上的大海子、小海子和叠溪堰。
2、从汶川大地震看1933年8月25日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北纬32.0度,东经103.7度)发生的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1933年10月9日19时,地震湖崩溃,洪水倾湖溃出,霹雳震山,尘雾障天,造成下游严重水灾,仅灌县境内捞获的尸体就有4000多具。叠溪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水灾,共使2万多人死亡。新快报讯报道 叠溪镇地震,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坠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强烈的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地震湖。
崩塌的山体在岷江上筑起了银瓶崖、大桥、叠溪三条大坝,把岷江拦腰斩断,使流量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断流。截断了的江水立即倒流,扫荡田园农舍、牛马牲畜。经过30多天的倒流,因叠溪超过银瓶、大桥两坝的高度,注入叠溪坝内的江水又倒淹银瓶崖、大桥两坝,使三座地震湖连成了一片。湖水随群山回旋绕曲,逶迤四五十华里,最宽处达四五华里。同时松平沟、水磨沟、鱼儿寨沟等地山崩数处,形成大小海子十一个,叠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死亡6800多人。
震后第45天,岷江上游阴雨绵绵,白腊寨公棚地震湖崩溃,高160多米的叠溪坝崩溃,积水倾湖而出,夹带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头高达20丈许。沿江村镇、田园一扫而光,数万亩农田庄稼被毁。人畜逃避不及者,尽被卷人水中,造成了我国地震史上罕见的次生水灾。震后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海子都相继逐步溃决了。只有公棚和白蜡寨两个一大一小的海子保留至今,人们统称它们为“大小海子”,就是今天的叠溪海子。即叠溪地震不仅使叠溪全城及周围60余城镇、村寨全部覆灭,而且山崩13里多,石块泥沙横压岷江上,堵塞岷江,积水形成“海子”(堰塞湖)。”
3、《国民公报》1933年10月21日报道:“灌县10月11日与汶川同被水灾,洪水位高十余丈,将安澜索桥、南岸街房居民百余户冲没无存。又将人字堤一带冲开,离堆公园成泽国,冲毁田地数万亩,溺毙人约五千名……”
4、 1973年灌县许多老人回忆:“1933年叠溪地震发洪水好凶啊!灌县河里人畜尸体,密密麻麻铺满了离堆上面一个大坝!好多人向着二王庙哀叹:‘受了那么多香火,咋不保佑我们嘛!’”大洪水造成“亘古未有之奇灾”,省城人心惶惶,都说“大祸要临头了”!当时四川“屯垦督办公署”粗略统计:地震、洪水两次灾患,人口死伤万人以上,财产损失巨大无法详细统计……成都平原人人惊恐,传遍顺口溜:“叠溪发洪水,数万人变鬼!”叠溪古城眨眼间无影无踪,世人已认为是“旷古奇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7 01:09 , Processed in 0.0890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