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03|回复: 0

[转帖] 陈宇翱挑战北相高端论坛(摘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宇翱挑战北相高端论坛(摘要)
王磊  
2013年4月9日陈宇翱收到了欧洲物理学会正式致函,授予他2013年度“菲涅尔奖”,以表彰他在光子、冷原子量子操纵和量子信息、量子模拟等领域的杰出贡献。
一路走来,陈宇翱的人生似乎顺风顺水。但是他自己总结:“我不算天才,天分和勤奋占30%,机遇占70%。”1998年,17岁的陈宇翱在第29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上一举夺得“实验”、“总分”两项第一,填补了中国学生从未在国际物理奥赛中取得过“实验第一名”的空白。
陈宇翱回顾自己的奥赛经历颇有感触,他并不赞成把升学作为参加奥赛的唯一目标。不过,奥赛的成绩的确证明了陈宇翱卓越的动手能力。1998年,陈宇翱因为奥赛的成绩被保送进入中国科大“零零班”(教改实验班),和少年班学生一同学习。少年班自由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沉浸在科研的海洋中尽情遨游。2001年,正在读大三的陈宇翱,结识了刚刚回国的潘建伟教授。有一天,潘建伟和陈宇翱进行了将近4个小时的谈话,从天文地理到人文历史,从科学研究到人生理想。连陈宇翱自己也没想到,正是这一次谈话,促使他走上量子研究之路。
2004年,由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在冷原子存储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陈宇翱的导师潘建伟以玛丽•居里讲席教授的身份到海德堡大学从事量子存储的合作研究,而硕士毕业的陈宇翱在导师的建议下,也跟随前往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04年,还在读研究生的陈宇翱,在潘建伟的研究组与同事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中断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同年6月,《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成果,并称赞说这是一项壮举。这一成果同时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评出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这对国内的科学成果来说,还是第一次。之后,在潘建伟的带领下,陈宇翱与同事先后成功实现六光子、八光子的纠缠态。2012年,他们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奠定技术基础,并被《自然》杂志称赞为“有望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的里程碑”。
2008年,陈宇翱从海德堡大学物理所博士毕业后,留在实验室担任研究助理。同年11月,他进入美因茨大学物理所,以博士后的身份在布洛赫教授的实验室继续从事量子研究。2009年,美因茨的实验团队整体搬迁到位于德国慕尼黑的马普量子光学所,陈宇翱随之到马普所,并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2011年年底,全职回到母校中国科大工作。30岁,他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计划”,成为中国科大最年轻的教授之一。目前,他已经在《自然》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8篇,成果入选《自然》年度十大科技亮点1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亮点”2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2次;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出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
面对菲涅尔奖,陈宇翱说:“这是对个人研究生涯的一个奖励,但是这个奖毕竟是对之前工作的肯定,有了前面的参照系,后面的工作要更加努力才行。”
(《中国青年报》2013-5-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7 00:44 , Processed in 0.0882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