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72|回复: 5

北大附中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李冬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冬梅简介
信息技术特级教师,信息教研组组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先进工作者,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优秀学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中学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创建了独特的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国推广。著作10余部,主编教材多套,论文10余篇,其中“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获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学校领导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康健姓名:康健
职务:校长
简介: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大附中校长;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教育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市海淀区教育专家组成员。教学与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基础教育。长期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著有《环境与个性》《
名师风采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陈育林姓名:陈育林
学科:物理
职称:
简介: 物理特级教师,曾任北大附中物理教研组组长,长期担任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奥林匹克班主教练。参与编写和主编的书籍有:《高中物理竞赛20讲》获全国教育优秀图书奖、《高考指导丛书》、《高中物理重点、难点、解析和训练》、《物理实验指南》。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周沛耕姓名:周沛耕
学科:数学
职称:
简介: 数学特级教师,任多届北京市数学竞赛集训队主教练,曾任国家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十杰教师(政府最高奖),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任北京市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任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北京市中青年数学教师带头人评审委员,对国家级中青年骨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李冬梅姓名:李冬梅
学科:信息技术
职称:
简介: 信息技术特级教师,信息教研组组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先进工作者,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优秀学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中学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创建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程翔姓名:程翔
学科:语文
职称:
简介: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1991年获全国首届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一等奖,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系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发展课题组”负责人。受聘为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兼职教研员、首都师范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附中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李冬梅(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5日 20:41   新浪教育
  北大附中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50年来,北大附中人以其高雅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尽显迷人的魅力,成为中国基础教育花园中的一朵奇葩。50年来,北大附中培养造就了一支高层次的教师队伍,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锤炼和一代代老教师的传承,形成了一支职业道德高尚,学科结构齐全,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知识扎实,文化底蕴丰厚,教学风格鲜明,治学态度严谨的师资队伍。他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北大附中计算机特级教师:李冬梅
北大附中计算机特级教师:李冬梅
  李冬梅老师,信息技术特级教师,信息教研组组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先进工作者,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优秀学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中学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创建了独特的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国推广。著作10余部,主编教材多套,论文10余篇,其中“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获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特级教师李冬梅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在北大附中召开

发布日期: 2015-09-24 发布: www.xzbu.com  

  2015年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5年9期
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依靠“互联网+” 推动实现教师减…点燃创意激情 引爆无限潜能2015地平线报告:驱动学校应用教…国际化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形…用技术掀起一场教育的边缘革命从“知悟并举”跨越到“渐悟渐创”让数字校园助力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为学生未来而谋初中化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通过教师有效提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帮助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信息化战略:房山教育崛起的新动力数字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助跑器用Alice讲故事之《迷惑的袋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新思路

  【本刊讯】近日,以“技能・素养・智慧・创新”为主题的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李冬梅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召开。会上,李冬梅向现场近800位与会者做了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精彩报告,并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李奕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等嘉宾,就“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创新”的议题进行了论坛互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6990671.htm
  李冬梅在报告中分享了自己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价值的理解,她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思维、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并从“人是如何学习这些内容的”研究视角强调,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获得技能、亲历思维过程、识记或再现知识的抽象过程、渗透信息意识、遭遇信息道德问题。随后她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四个方面,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和盘托出。李冬梅强调,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只有靠教学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登上教育事业的新高度。只要认真去做,每位教师都能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北大附中王铮校长则做了《现代课程与教师》的总结发言,他评价说:“李冬梅老师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经验对其他学科也有普适价值。她清晰地梳理了课程的核心价值与素养,同时有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做好这两点对任何学科来说都至关重要。”海淀区委常委傅首清副区长也在会上表示:“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教育,就不会有好的社会发展。李冬梅老师是一位具有思辨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教师,她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质朴的人文情怀,值得广大老师将其视为学习的榜样。”
  (牟艳娜)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技术工作室组织学员观摩北大附中特级教师李冬梅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

        2015年7月7日信息技术工作室组织学员观摩北大附中特级教师李冬梅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会上学员们聆听了李冬梅老师个人主旨报告——《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创新教育》,亲身感受到特级教师的独特魅力与先进思路,李老师认为,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名师之基础。只有靠教学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登上教育事业的新高度,新境界。同时,她也强调只要认真去做,每个教师都能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附中的信息课 (2012-09-12 22:47:20)转载▼
标签: 信息技术课 学生总结 北大附中 李冬梅博客 教育        分类: 信息技术教育故事
信息技术课程总结—北大附中的信息课

1422306 陆晋
不知不觉,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竟然要上完了。。。。。。
尽管,我高一还没有上完,可这节课已经是我在北大附中的最后一节信息技术课了。不想再感叹时间之快了,坐在这里写下这篇文章,不知怎么的竟有些伤感了。
说来也巧,信息技术课是我在北大附中的第一节课。记得当时,学的还是搜索技术的理论部分,上课时还觉得有些无聊。下课时,老师还留下了作业,这又让我很新鲜。要知道初中的我从来没听说过信息技术这种“副科”还要交作业还要严格的打分。不过我还是认真的完成了,而且还是当天中午在机房做完,很及时的交了上去。更令我意外的是,我的作业居然成了优秀作业,这让我对这门课程开始萌生兴趣。
记得头几次课都是理论,上的我比较乏味。我记得我后来又有两三次作业被评为了优秀作业,其中一份甚至被打印了出来贴在教室后面(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了)。但是令我比较无奈的是,头一个月的信息课几乎每次课都交作业,这样和“主课”相当的作业量让我有些头疼,不过还好都过去了。一个月过后,我们居然开始学习做视频——这是我从未想过的“高端”技术,不过学来也发现,其实视频并不是很难。
做视频是我整个信息课上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不仅是因为得到了高分,也是因为自己处女作的成就感。那个月真的很忙,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等我都用上了,录像拍照忙的不亦乐乎。还记得学段末,各科的作业都多,可我作为组长还是连着加了两次班终于赶在展示之前完成了成品。展示时,全班同学的笑声是给我最大的鼓励。
这个学段,学的只有VB。VB我初中曾经学过,还有点基础,所以前面的几次课我还是能轻松的完成。然而后面就困难了,从变量、数组到鼠标事件,都不容易,每次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运行错误。那几次课,我经常需要叫老师,而且还偶尔做不完。这些“风风雨雨”总算是过来了。
高中的信息课,或者说北大附中的信息课,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教条。不像其他学校那样老师手把手的教,全班完成几乎相同的作品。课时的增加也让我感觉学起来更过瘾。这两学段的课,我还是学到了很多,学会做视频和做程序是我最大的收获。
某天,忘了是听谁说了句:VB,不就是玩吗?
是啊,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边玩边学,既高兴又有收获,这是我对北大附中信息课最大的感触。
总之,北大附中的信息课,是真正在地位上能和其他科目平起平坐的信息课。希望这样一种开放式的信息课能继续下去,希望这样开放的气氛能继续维持下去,这样,北大附中的信息课将成为学校的招牌课,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品牌信息科。
话就说到这吧,这门我在高中最先接触的科目,也要最先告别了。
课程已经结束,路程还在继续。
就此搁笔,写在高中最后一节信息课上。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冬梅:将计算机课上出艺术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15-03-17 00:00:00  浏览次数:499075

计算机课就该是死板的吗?李冬梅是北大附中计算机课的老师,她是国家信息技术课标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信息技术学科“国培计划”首批专家。从教30余年,她的课“学生想拖堂,老师想下课”,她的学生有的著书立说,有的自创公司。她是一位为设计而艺术的计算机老师。

    带出第一批计算机学生

    李冬梅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年,北大附中开设计算机课,那时,任课老师是北大计算机系王攻本教授,李冬梅担任助教。当时,北大附中没有一台计算机,为了确保学生按时、独立完成编程作业,李冬梅跑遍了北大的计算机实验室才找到两台微机。于是,她把学生两两分为一组,每天都要带着学生坐几站公交车到北大上机。每天下午放学后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她都陪着学生进行辅导、测试和记录成绩。一直持续到1984年,学校终于有了8台苹果机。

    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计算机可以操作,她带着组装学校第一台386。李冬梅说:“当时带领十几个学生把买来的所有零件按示意图一点点尝试组装在一起后,一接电便冒了烟,当时学生都被吓坏了。后来经过检查才发现主板的电源线插反了,重新组装尝试后,我和学生联合组装的第一台386机器也就诞生了。”

    回想起三十年的教学历程,李冬梅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要付出比其他科目教师更多的心血,不仅要教程序设计、编写教学软件,还要设计校园网、规划校园信息化管理的蓝图,甚至要会装机器、修机器。

    课堂上的救火队员

    在老师们的眼中,李冬梅对同行的帮助更是毫无保留。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硕士毕业的张宁从网上找到了李冬梅的新浪博客,里面记录了她点点滴滴的教学心得和体会,有些是教学案例,有些是优秀学生作品,有些是学生的学期总结反思。一口气读完,张宁感叹原来信息技术可以这么教!于是她鼓起勇气加了李老师的QQ,咨询实习的事宜,李老师欣然应允,这让她非常激动。

    张宁亲自来到李冬梅的课堂上听课。张宁记得,自己高中时信息技术课堂就是一片寂静,老师上课,切屏讲解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就自由活动了。而北大附中的课堂上随处都是才气逼人的设计作品,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为了设计而技术。而李冬梅则像个救火队员,在学生中间,不断地回答他们的问题。

    在学生的眼中,李冬梅的课非常与众不同。学生们说,信息课和其他课就是不一样。当问及哪里不同,学生们说:“其他课都是老师拖堂,学生想下课;而信息课是学生喜欢拖堂,老师想下课。”

    学校97届的毕业生周骋专门写了文章。他说,当年李老师的机房是随时开放的,在那个386时代,学生们在DOS下学习程序开发。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用QBASIC模仿纸牌游戏写出了最后那个纸牌跳动的动画,用汇编语言写出了俄罗斯方块游戏。李冬梅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她还允许学生自己拆开386主机了解内部结构。有一段时间,机房积累了大量损坏的鼠标。周骋想要自己修理,也得到了老师的同意。他推测:大部分损坏都是鼠标线内部折断所致。最后,他前后修复了二十多个鼠标。后来,在李冬梅的推荐下,他将修理过程写成文章发表在了报纸上。

    30年来不断学习

    李冬梅说,自己从教30多年,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已经成为习惯。她刚到北大附中,为了教好计算机课,她在职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计算机软件大专班,学习时间2年。同时,长期到北大听计算机系老师的课。

    为了备课,她总要钻研许多厚厚的专业书籍。有一次,一位老师看她备课要参考五六本厚厚的专业书,很疑惑:“中学老师也要这样备课啊?”除了备课,李冬梅还格外重视批改作业,当许多老师知道她一直是批改作业到深夜,每个班的作业都要批上几个小时时,总是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做不到。

    对于教学研究,李冬梅说,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强弱与其职业生涯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才能保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登上新的高度。因此,30年来,她是一个不断攀登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高峰的开拓者和引领人。她是国家信息技术课标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信息技术学科“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她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中学信息技术整体教学模式”获得国家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

    多年来,她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上百次新课标培训和信息技术教师国家级培训。作为首席专家,她主持和主讲了全国继续教育网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的信息技术国培课程,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我国中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6 15:34 , Processed in 0.0915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