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81|回复: 0

解证偶猜,要解决素数窜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1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证偶猜,要解决素数窜位
武如长
有朋友将一偶分为1及(偶减1),依次找出素数对,至偶之1/2。
有朋友以偶之1/2为切割点分为小区段与大区段,并找出大小区段之素数,甚至计算出素数对对数?
研究感言一:这个方法是不能成为普通规律的。
一、素数是要分群的,不同的数群,在整数中的大数类数目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1²——7²-1;1——48。这个群域只有2、3、5三个大数类。
再例如:1²——11²-1;1——120。这个群域内就有2、3、5、7四个大数类。
二、同一个群域,素数对对子数也是不可计算的:
例如:当偶为48时:
它可以组为:(1、47),(7、41),(11,37),(17,31),(19,29)。五对。
例如与48相邻的偶数46时:它只能组成为:(17、29),(23、23),两对。
研究感言二:要证明偶猜,看来就要一偶一证了,而偶数是无穷的,且偶数愈大,大数类数目愈多,105这样的数它兼可被3、5、7整除,虽然它属于最小的三数类,但在计算上,困难重重。素因子更多更多的数,接踵而来,不计其数。素数窜位是普遍规律。绝对不可以等闲视之。
其实,证偶猜不一定非把所有的素对求出来不可?
证偶猜只要说清楚等于大于4的偶数必定存在一个素数对就可以了。
第一:要确定素数之标准。
要承认“1”是素数。要承认大素数的“平方遁”。
因为1是恒素数,它有机会参与任一偶数之素对,(偶减1)非素时,不可!
承认大素之“平方遁”就发现了偶猜中的“黑洞”。有朋友对于“4”不可表为2+2容易理解:4表为2+2是不能证明偶猜的。它只能证明一偶表两偶之类型。同样,10不可以3+7表示是一个道理。就是因为3²=9时,第二个大素3“平方遁”了。已进入“黑洞”了。
这就产生了:群域最小素。
当证明偶数4时,群域最小素是3,当然,1不失为恒素数。
当证明偶数10时,群域最小素是5,当然,1不失为恒素数。
所以,4表为:P1+P3;(1、1)唯一。
所以,10表为:P5+P5;(1、1)唯一。
研究感言三:要完美证明偶猜,就要承认素数确切定义:应有各大类,无一余零的数。要完美证明偶猜,就要赋予整数(含偶数、素数)余数标志。因为余定理可以三阶求整。因为余定理把偶数、素数之秩序统一在一起了。偶数与素数规律统一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12 06:51 , Processed in 0.0716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