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elimqiu

[讨论]数系构造的逻辑历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7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数系构造的逻辑历程

下面引用由申一言2010/10/07 04:21pm 发表的内容:
     可以!
         我在加紧整理当中,一旦整理好之后可以奉献一本,希望您在百忙当中给予审批!
                             谢谢!
                                     您把地址邮到我的信箱!
...
完全谈不上审阅,因为我只是个菜鸟
而且我也只是想通过多看别人的东西来汲取更多的营养
谢谢你的慷慨,祝你顺利
发表于 2010-10-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数系构造的逻辑历程


    啊!
       您是大鹏金翅鸟!
发表于 2010-10-7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数系构造的逻辑历程


    为中华民族昌盛顶贴!
    为中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数学强国顶贴!
发表于 2010-10-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数系构造的逻辑历程

简介
  吴文俊(Wentsun WU),男,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世界著名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85-1987),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1992-1994),全国政协委员、常委(1979-1998)。   他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在拓扑学的示性类、示嵌类的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是拓扑学中的奠基性工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他的“吴方法”在国际机器证明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广泛重要的应用价值。当前国际流行的主要符号计算软件都实现了吴文俊教授的算法。   曾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1990)、陈嘉庚数理科学奖(1993)、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4)、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1997)、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2006)。   2010年5月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先后发布公报通知国际社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第7683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文俊星”。
编辑本段对数学发展的预言
  数学家      
吴文俊院士对数学发展的预言:   将来的数学,应该是走中国古代数学道路,而不是国际道路,这是一条总的趋势。
编辑本段简历
发表于 2010-10-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数系构造的逻辑历程

:要达到证明的一般性,需要重组底层基本原理
发表于 2010-10-7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数系构造的逻辑历程


正确!
    非常正确!
发表于 2010-10-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数系构造的逻辑历程

楼主的意思就是说不存在最大自然数.那么我问你.在宇宙最初某一刻只有2个基本粒子,或者说更多,那你认为那时最大自然数应该是多少?
发表于 2010-10-7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数系构造的逻辑历程

时间,还分什么数学时间和【物理时间】?!哈哈……,无赖el笨蛋!
发表于 2010-10-7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数系构造的逻辑历程

数学即逻辑,逻辑需要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数系构造的逻辑历程

把数系看成是一堆满足某些普遍运算规则的元素,是强调了数的代数方面的普遍的必要性质。
如果一个数系能够由少数几条规则/运算得到,那么我们对该数系的本质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就是数系的逻辑构造的用处。数系作为一个代数结构具有绝对的意义。它的任何扩充无法取代它本身。另外,代数结构有其内在的衍生性质。这让人们感觉到理论的某种预见性。
自然数系 N 是含 1 的最小全序半整环。
整数系   Z 是含 1 的最小全序整环
有理数域 Q 是含 1 的最小全序域
数系的逻辑构造并不排斥其它的构建方式,但是前者可以作为一个已经建立的抽象模型,给其他构建以参考。
古希腊人的三角数,平方数,完全数等等是从数的一些堆垒性质来把握某些数。
如果从某种非普适的条件出发来赋予适合该条件的数以特殊的地位,并期望这类数可以按某方式生成其它的数,一并构成整个数系,那么就可以称这类数为‘单位数’。
这种思路自然会更新对数的认识。但它是否可以与相应数系的逻辑构造等价,还得从代数的角度加以论证。[br][br]-=-=-=-=- 以下内容由 elimqiu 时添加 -=-=-=-=-
这是我看了中华单位论后想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10 09:20 , Processed in 0.0913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