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fm1134

量子力学和极限理论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调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elim 发表于 2016-8-29 13:51
在离散和连续这么基础的层次,数学不会因为物理学对世界的看法而改变。数学的强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其彻底地 ...

离散数学和连续数学各说各话,自成系统,二者不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已经暴露了数学基础的缺陷,指望用这种有缺陷的基础工具来统一离散的量子力学和连续的广义相对论,就好比试图在牛顿力学的经典时空观下来理解相对论一样,你永远也无法理解时间膨胀、长度收缩之类的效应。
发表于 2016-8-30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lim 于 2016-8-30 07:34 编辑

爱因斯坦对这些效应的推断,就是在现行数学的框架下作出的并被理解的。他的这些推断的每个证实都是实验物理学的辉煌。推断的证实支持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使之不不仅只是对物理世界的一种假说,是较牛顿更好的理论。沒看到爱氏对现行数学框架的抱怨啊。

反过来说,在你的“调和”的“数学”框架里,波粒二象性被调和沒了,光不再既波又粒,粒就是波,波就是粒,你觉着这样好理解?在这种框架中是发现不了测不准原理的。须知测不准原理正是在现行数学的框架里推出来,而不是测出来的。

数学不是单为物理学而存在的。数学在乎揭示离散的结构和连续的结构,人们对物理世界的离散和连续的认识本来就不是在一个视角,一种尺度上的。所以物理学家并不要求数学基础模棱两可。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elim 发表于 2016-8-30 14:10
爱因斯坦对这些效应的推断,就是在现行数学的框架下作出的并被理解的。他的这些推断的每个证实都是实验物理 ...

没有听到爱因斯坦抱怨,因此你就认为现有的数学框架是完美无缺的了吗?
爱因斯坦搞相对论是什么时间,量子力学蓬勃发展又是什么时间?爱因斯坦承认量子力学了吗?
你认为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就是最终的完美结论了吗?
发表于 2016-8-31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物理问题。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是在现有数学框架里被表达的。如果物理学发展到波粒不二象,测得准了,现有的数学框架就更合适了。

说来说去,你必须明白数学是什么才行。至少要知道数学不是仅仅为着物理学的现有认识才存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elim 发表于 2016-8-30 21:28
这些都是物理问题。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是在现有数学框架里被表达的。如果物理学发展到波粒不二象,测得 ...

“如果物理学发展到波粒不二象,测得准了,现有的数学框架就更合适了”。
1905年以前的人们,都认为绝对时空观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时间膨胀、长度收缩效应,他们也会说,绝对时空观一定也会为这些奇特的效应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的。
井底的青蛙永远只看到井口那一片天空,而且坚信他们看到的是绝对正确的,这一点也不奇怪。
发表于 2016-9-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你在井上井下,数学都可以描述你的观点。至于对不对,就看你自己了。
发表于 2016-9-1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数是人造的,而且人不仅只写出有限个自然数,还建立了自然数无限延续下去的十进记数法则,有了这个法则,自然数可以无限延续下去,但也必须知道:在有限时间内,人们写不出无穷个自然数。 自然数集合不是被人们“完成了的集合”。现行数学理论中违背这个事实的地方必须改革。
发表于 2016-9-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jzkyllcjl 发表于 2016-9-1 18:08
自然数是人造的,而且人不仅只写出有限个自然数,还建立了自然数无限延续下去的十进记数法则,有了这个法则 ...

到处胡说八道,什么自然数是人造的?
自然数是有限的集合?
在自然的降血压,降血脂吧?
发表于 2016-9-2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zkyllcjl 于 2016-9-2 01:57 编辑
任在深 发表于 2016-9-1 10:58
到处胡说八道,什么自然数是人造的?
自然数是有限的集合?
在自然的降血压,降血脂吧?


你的中华单位论不是人造的吗?
发表于 2016-9-2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在深 于 2016-9-2 21:29 编辑
jzkyllcjl 发表于 2016-9-2 09:55
你的中华单位论不是人造的吗?


俺的《中华单位论》绝不是人造的!
任何人没有那么大的本领!
她是宇宙空间开天辟地就有的!
中国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又曰:“混沌初始乃为零,万物萌芽才是一,一分为二有阴阳 ,二分为四定乾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11-12 11:40 , Processed in 0.0943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