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vfbpgyfk

凡是大于4的偶数都有素数对(因PDF格式文件无法显示,在109楼贴出了图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9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9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工688 于 2022-2-19 11:50 编辑

我这里的素对下界计算值inf(M)只是针对开偶数M的素对真值而言。
由于素对真值具有波动性,我的素对下界计算值inf(M)必然具有同样的波动性,其满足inf(M≤真值。
而区域下界计算值 infS(m)则是排除了波动性的素对下界计算值,其与 inf(M)的关系:
infS(m)=inf(M)/k(m);
偶数区域下界值在√M内最大素数不变时的范围内是单调增大的。

为了保障素对计算值的精度,我采用了不同的范围内偶数使用不同的修正系数来进行计算。
若为了更便利的进行偶数素对的下界的计算,可以采用统一的修正系数,即μ=0.21来进行计算。
即取修正系数  1/(1+μ)=1/1.21=0.826,当然对于这些区域的偶数,采用μ=0.21来进行计算必然会略微的降低计算值的精度。

因此区域素对下界 infS(m) 有

S(M)min ≥ infS(m)=0.826(A-2)/2 *π((1-2/p)
   就是         infS(m)=0.413(A-2)*π(1-2/p);
   式中,p取√(M-2)以内的全部奇素数。
   infs(m)是√(M-2) 内最大素数不变时的区域素对下界值。
尾数取整规则:向上取整。

这个区域素对下界值 infS(m)不仅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也是比较贴近实际情况的。
示例:
从6开始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的区域下界计算值infS(m)的计算数据(部分)与实际验证:

r=2、r=3、r=5的偶数区域:
M= 6       S(m)= 1      infS(6)≈ .41 ,向上取整为1;
∴任何≥6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小于1。

r=7的偶数区域:
M= 52      S(m)= 3  infS(52)≈1.41 ,向上取整为2;
∴任何≥52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小于2。
实际验证:≥52的偶数的素对数量低位值有:S(68)= 2

r=11的偶数区域:
M= 124     S(m)= 5      infS(m)≈ 2.9 ,向上取整= 3,
所以:任意≥124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3;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 :S(128)= 3;

r=13的偶数区域:
M= 172 S(m)= 6  infS(m)≈ 3.43 ,向上取整= 4,
所以:任意≥172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4;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 :S(188)= 5;

r=17,r=19的偶数区域:
M= 292 S(m)= 8   infS(m)≈ 5.19 ,向上取整= 6,
所以:任意≥292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6 ;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 :S( 332 )= 6 ;

r=23的偶数区域:
M= 532 S(m)= 17 infS(532)≈ 7.78,向上取整= 8,
所以:任意≥532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8;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 :S( 542 )= 10 、S(632)= 10;

r=29的偶数区域:
S( 844 )= 17   infS(844)≈ 11.52,向上取整= 12,
所以:任意≥844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12;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 :S( 992 )= 13 ;

r=31的偶数区域:
M= 964 S(m)= 18   infS(964)≈ 12.3,向上取整= 13,
所以:任意≥964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13;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S( 992 )= 13 ;

r=37的偶数区域:
M= 1372 S(m)= 27   infS(1372)≈ 16.6,向上取整= 17,
所以:任意≥1372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17;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S( 1412 )= 18 ;

r=41的偶数区域:
M= 1684 S(m)= 31  infS(1682)≈ 19.4,向上取整= 20,
所以:任意≥1682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20;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S( 1718 )= 21 ;

r=43的偶数区域:
S( 1852 )= 28  infS(1852)≈ 20.34,向上取整= 21,
所以:任意≥1682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21;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S( 1964 )= 26 ;

r=47的偶数区域:
S( 2212 )= 38   infS(2212)≈ 23.26,向上取整= 24,
所以:任意≥2212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24;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S( 2252 )= 26 ;

r=53的偶数区域:
S( 2812 )= 45  infS(2812)≈ 28.47,向上取整= 29,
所以:任意≥2812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29;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 S( 2936 )= 31 ;

r=59的偶数区域:
S( 3484 )= 47  infS(3484)≈ 34.09,向上取整= 35,
所以:任意≥3484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35;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S( 3506 )= 40 、 S( 3512 )= 40 、S( 3632 )= 40 、

r=61的偶数区域:
S( 3724 )= 62   infS(3724)≈ 35.25,向上取整= 36,
所以:任意≥3724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36;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S( 3754 )= 42 ;

r=67的偶数区域:
S( 4492 )= 53   infS(4492)≈ 41.26,向上取整= 42,
所以:任意≥4492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42;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S( 4688 )= 50 ;次低点有:S( 4532 )= 51 、S( 4808 )= 51 ;

r=71的偶数区域:
S( 5044 )= 66   infS(5044)≈ 46.97,向上取整= 47,
所以:任意≥5044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47;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S( 5078 )= 51 ;


r=73的偶数区域:
S( 5332 )= 64  infS(m)≈ 48.29 ,向上取整= 49,
所以:任意≥5332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49;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 S( 5468 )= 52 ;

r=79的偶数区域:
S( 6244 )= 89  infS(m)≈ 55.12,向上取整= 56,
所以:任意≥6244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56;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 S( 6338 )= 61 、 S( 6368 )= 61 ;

r=83的偶数区域:
S( 6892 )= 83  infS(m)≈ 59.38,向上取整= 60,
所以:任意≥6892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60;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S( 6926 )= 67、 S( 7292 )= 67 ;次低点: S( 6896 )= 68

r=89的偶数区域:
S( 7924 )= 106  infS(7924)≈ 66.74,向上取整= 65,
所以:任意≥7924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65;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 S( 8042 )= 70 ;
r=97的偶数区域:
S( 9412 )= 99  infS(9412)≈ 77.65,向上取整= 78,
所以:任意≥9412 的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数不少于78;
实际低位值偶数有:S( 9518 )= 86 、S( 9866 )= 86 ;
……
可以看到,各个不同素数r对应的区域下界素对数量计算值infS(m)与不小于该偶数的限定区域偶数的素对最小值是比较接近的。
比如在1000亿的区域:
G(100000000006) = 111843604;inf( 100000000006 ) = 1/(1+ .21 )*( 100000000006 /2 -2)*p(m) ≈ 107245660.7 , Δ≈-0.041110
G(100000000008) = 223655943;inf( 100000000008 ) = 1/(1+ .21 )*( 100000000008 /2 -2)*p(m) ≈ 214436964.8 , Δ≈-0.041219,

而在5000亿区域的偶数的素对下界计算值,则相对误差更小一些:
G(500000000000) = 655630055;
inf( 500000000000 )≈  631936977.1 , Δ≈-0.0361379 ;infS(m) = 473952732.79 , k(m)= 1.33333
G(500000000002) = 530781937;
inf( 500000000002 )≈  511599914 , Δ≈-0.0361392 ;infS(m) = 473952732.79 , k(m)= 1.07943
G(500000000004) = 984045373;
inf( 500000000004 )≈  948474778.2 , Δ≈-0.0361473 ;infS(m) = 473952732.79 , k(m)= 2.0012
G(500000000006) = 567966779;
inf( 500000000006 )≈  547453424 , Δ≈-0.0361172 ;infS(m) = 473952732.79 , k(m)= 1.15508
G(500000000008) = 491750094;
inf( 500000000008 )≈  473988706.4 , Δ≈-0.0361187 ;infS(m) = 473952732.79 , k(m)= 1.00008
time start =10:33:05  ,time end =10:48:27   ,time use =

计算式:
inf( 500000000000 ) = 1/(1+ .21 )*( 500000000000 /2 -2)*p(m) ≈ 631936977.1
inf( 500000000002 ) = 1/(1+ .21 )*( 500000000002 /2 -2)*p(m) ≈ 511599914
inf( 500000000004 ) = 1/(1+ .21 )*( 500000000004 /2 -2)*p(m) ≈ 948474778.2
inf( 500000000006 ) = 1/(1+ .21 )*( 500000000006 /2 -2)*p(m) ≈ 547453424
inf( 500000000008 ) = 1/(1+ .21 )*( 500000000008 /2 -2)*p(m) ≈ 473988706.4

而对1万亿区域的偶数,该素对下界计算式的相对误差则更小一些:
G( 1000000000000 )= 1243722370;inf( 1000000000000 ) = 1/(1+ .21 )*( 1000000000000 /2 -2)*p(m) ≈ 1201359378.5 ;Δ≈-0.034061;
G( 1000000000002 )= 1865594604;inf( 1000000000002 ) = 1/(1+ .21 )*( 1000000000002 /2 -2)*p(m) ≈ 1802039067.8 ;Δ≈-0.034067;
G( 1000000000004 )= 1006929938;inf( 1000000000004 ) = 1/(1+ .21 )*( 1000000000004 /2 -2)*p(m) ≈ 972589636.4 ;Δ≈-0.034104;
G( 1000000000006 )= 1121226810;inf( 1000000000006 ) = 1/(1+ .21 )*( 1000000000006 /2 -2)*p(m) ≈ 1083010586.8 ;Δ≈-0.034084;

当然更大偶数的素对下界计算值的相对误差有望进一步的缩小,只是由于计算的程度更困难了,就不一一举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9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p(m) - - 素数连乘式;
举例说明:
例:偶数908,其√(908-2)内的最大素数是29,其半值A= 454,其分成两个素数对A±x的变量x的取值区间[0,A-3]中含有的整数为( 908/2- 2)个,
因此,其构成素对的x值的计算式是:
Sp( 908)=(908/2-2)*p(m)
=[( 908/2- 2)/2]*( 1/ 3)*( 3/ 5)*( 5/ 7)*( 9/ 11)*( 11/ 13)*( 15/ 17)*( 17/ 19)*( 21/ 23)*( 27/ 29)
= 15

具体到每一步的含义:
(908/2-2)——x取值区间[0,A-3]内的自然数数量;
1/2——[0,A-3]中满足除以2的余数不等于j2的数的发生概率;
( 1/ 3)—— [0,A-3]中满足除以3的余数不等于j3与(3-j3)的数的发生概率;
( 3/ 5)—— [0,A-3]中满足除以5的余数不等于j5与(5-j5)的数的发生概率;
( 5/ 7)—— [0,A-3]中满足除以7的余数不等于j7与(7-j7)的数的发生概率;
……
这里的j2,j3,…,jn,…,jr系偶数半值A除以素数2,3,…,n,…,r时的余数。

因此依据概率的独立事件的乘法定理:
在自然数[0,A-3]区域中除以素数2,3,…,n,…,r时余数同时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5及(5-j5)、…、jr及(r-jr)的x值的分布概率P(m),
有P(m)=P(2•3•…•n•…*r)
      =P(2)P(3)…P(n)…P(r).
即有
Sp( 908)=( 908/2- 2)*P(m)=[( 908/2- 2)/2]*( 1/ 3)*( 3/ 5)*( 5/ 7)*( 9/ 11)*( 11/ 13)*( 15/ 17)*( 17/ 19)*( 21/ 23)*( 27/ 29)= 15
A= 454 ,
x= : 33 , 45 , 87 , 117 , 123 , 147 , 177 , 255 , 273 , 297 , 303 , 315 , 357 , 375 , 423 ,
可以构成素对 454±x 共15组。
M= 908 S(m)= 15 S1(m)= 15 Sp(m)≈ 15 δ(m)≈ 0 K(m)= 1 r= 29

当然大多数偶数的素对计算值与实际真值是有一些误差的,但是相对误差一般不会大。
例如:偶数250-500的偶数的不能被√M内素数整除的素对数量S1与计算值Sp(m)之间的值点在坐标图上面的比对:


两者的图形是相似程度很高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20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fbpgyfk 于 2022-2-20 00:03 编辑

1、我承认,你的研究非常深入、细致以及计算能力的高超。
2、感谢你的这次详解和提供的计算事例。
3、我一直对应用素数连乘积或是真实素数个数来计算素数对个数持否定态度,因为这些做法只实用于力所能及范围内计算。这在以前的交流中都说过。
4、如果作为下限值来讲,没有必要与真实数值的波动性那么接近,因为下限的值是个非常粗放的概念,会在相当范围内保持不变的,只是在大范围内或总的趋势上体现出与真实发展趋势一致性。
5、你计算的素数对个数下限值,兴许比哈-李公式或陈景润公式的计算值都接近于真值(依据误差大小瞎估计的)。
班门弄斧,失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21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fbpgyfk 于 2022-2-24 00:00 编辑

大偶数,甚至超大偶数,只要能写出来,运用素数对的下限计算公式和以10为底的对数(科学记数法)就能计算出对应偶数至少能有多少个素数对。这个计算方法只需通过EXCEL电子表就能很快地计算出来,下面就给出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及小一些偶数的对比值。只不过此事例表看不出其中的计算公式。如果有计算公式的话,只需手动写入以指数形式的偶数【倍数】、【底数】、【指数】即可,余下的工作只需复制便可全部完成计算工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工688 于 2022-2-21 14:11 编辑

采用类似哈代公式的计算

Xi(M)=t2*c1*M/(logM)^2   
式中:  相对误差动态修正系数     t2=1.358-log(M)^(0.5)*.05475;
           c1—— 类似哈代公式中的拉曼扭杨系数C(N), 但是我只计算√N内的素数,

而哈代公式中拉曼扭杨系数C(N)则计算小于N的全部素数,这是使得大偶数的哈代式计算变得困难的重要原因。按照艾氏筛法只需使用√N内的素数即可满足判断N内的任意素数的需要,使用大于√N的素数进行计算素对的系数,完全是画蛇添足。

  S( 10000 ) =  127               ;Xi(M)≈ 123.9          δxi( 10000)≈-0.024409   
  S( 100000 ) =  810              ;Xi(M)≈ 778.81         δxi( 10^5 )≈-0.038506   
  S( 1000000 ) =  5402            ;Xi(M)≈ 5324.81        δxi( 10^6 )≈-0.014289   
  S( 10000000 ) =  38807          ;Xi(M)≈ 38564.99       δxi( 10^7 )≈-0.006236   
  S( 100000000 ) = 291400         ;Xi(M)≈ 291317.94      δxi( 10^8 )≈-0.0002817  
  S( 1000000000 ) = 2274205       ;Xi(M)≈ 2272555.72     δxi( 10^9 )≈-0.0007252
  S( 10000000000 ) = 18200488     ;Xi(M)≈ 18183874.48    δxi( 10^10)≈-0.0009128   
  S( 100000000000 ) = 149091160   ;Xi(M)≈ 148520557.98   δxi( 10^11)≈-0.0038272  
  S( 1000000000000 ) = 1243722370 ;Xi(M)≈ 1233859293.88  δxi( 10^12)≈-0.0079303  


这个计算式对于连续偶数的计算也是比较方便的。
例:

Xi(M)=t2*c1*M/(logM)^2   ,t2=1.358-log(M)^(0.5)*.0548;

  S( 201901010 ) = 584329    ;Xi(M)≈ 584077.87      δxi( 201901010 )≈-0.0004298  
  S( 201901012 ) = 413500    ;Xi(M)≈ 412880.03      δxi( 201901012 )≈-0.0014994  
  S( 201901014 ) = 978724    ;Xi(M)≈ 978271.31      δxi( 201901014 )≈-0.0004625  
  
  S( 2019010100 ) = 4596216   ;Xi(M)≈ 4594529.21     δxi( 2019010100 )≈-0.0003670  
  S( 2019010102 ) = 3391625   ;Xi(M)≈ 3389795.77     δxi( 2019010102 )≈-0.0005393  
  S( 2019010104 ) = 6718402   ;Xi(M)≈ 6718181.02     δxi( 2019010104 )≈-0.00003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2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工688 发表于 2022-2-21 13:42
采用类似哈代公式的计算

Xi(M)=t2*c1*M/(logM)^2   

实际上,数学界大多数的偶数哥猜的计算式都是依据哈代公式的变异公式,但是多数改进的公式多不如哈代公式。
哈代公式的拉曼扭杨系数能够描绘出偶数素数对数量的波动性,虽然它采用N内的素数进行计算并不合理,与我采用√N内的素数计算值相似或相等,但是它得到计算值的趋势是与实际偶数的素对数的趋势一致的,并且是相对误差是趋小的。这使得我们能够从计算式上来分析素对变化的真正的趋势而作出猜想伍特的判断。

我认为猜想问题只是一个不复杂的问题,问题是数学界都是从偶数N=p1+(N-p1)的模式进行研究了,问题是p1不一定是能够构成该偶数的素对的素数,于是就有把(N-p1)称作“殆素数”的怪事出现。

如果把偶数看作2A,把偶数2A分成的两个数表示为A±x ,那么就是一个求x在自然数列[0,A-2]中的存在问题。
不能被√N内素数整除的数即为素数,由于A是已知偶数的半值,它除以√N内素数的余数为定值,那么x除以√N内素数的余数只要不与A的余数构成同或余关系的x即为该偶数的哥猜解值,这是可以确定的。
而自然数除以任何素数的余数是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因此排除了构成同余关系的数后必然存在筛余数x,而与A构成A±x的偶数2A的哥猜正解。

因此我们如果明确计算值的对象就是不与A的余数构成同或余关系的x,那么猜想问题还有什么困难呢?
对于6,在[0,1]中取偶数0,构成3+3;
对于8,在[0,2]中取奇数1,构成3+5;
对于10,在[0,3]中取偶数0、2,构成5+5,3+7;
……
就是这么的简单,虽然计算值与实际值有点误差,但是能够影响不与A的余数构成同或余关系的x的存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2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工688 于 2022-2-22 03:30 编辑

把偶数M拆分的两个数可以表示成A±x,(M=2A),≤√(M-2)的所有素数为2、3、5、…、r;
其中能够形成素数对的A±x有下面两种情况:
a):满足 A±x 不能被≤√(M-2)的所有素数为2、3、5、…、r 整除。这样的x值的数量记作 S1(m);
符合条件a的x值的数量是可以用连乘式近似计算的。
b):满足 A+x 不能被≤√(M-2)的所有素数为2、3、5、 …、r 整除,而 A-x 等于≤√(M-2)的某个奇素数。这样的x值的数量记作 S2(m)。
符合条件a的x值的数量不具有可计算的特性。
偶数M表为两个素数和的全部表法数 S(m)= S1(m)+ S2(m). {式1}

如果在分法数据的值点的连线图上面,可以看到S1(m)的图形与连乘式计算值Sp(m)的图形很相似:

从图上显示的黄线图形,可以想象连续偶数的素数对数量的下界与其有关联吗?

如果把图上的S(m)的图形去掉,那么S1(m)的图形与连乘式计算值Sp(m)的图形很相似就更清晰了:



因此对于偶数的全部素对 A±x的x值的数量,是通过艾拉托色尼筛法筛选的,这是没有误差的;而x的数量的计算值则通过计算式计算得出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有一些误差的。
M=?  8 A= 4 x= 1 ,
S( 8 )= 1        S1(m)= 1     ,Sp(m)= 1       ,δ(m)= 0     ,δ1(m)= 0    ,K(m)= 1    ,r= 2
- Sp( 8)=[( 8/2- 2)/2]= 1

M=?  906 A= 453 x= 4 , 10 , 14 , 34 , 56 , 70 , 94 , 104 , 116 , 140 , 146 , 160 , 190 , 220 , 224 , 230 , 256 , 274 , 280 , 286 , 290 , 304 , 316 , 344 , 356 , 370 , 374 , 386 , 400 , 406 , 410 ,( 424 ,)( 430 ,)( 434 ,)
S( 906 )= 34     S1(m)= 31    ,Sp(m)= 29.9345 ,δ(m)=-.12   ,δ1(m)=-.034 ,K(m)= 2    ,r= 29
- Sp( 906)=[( 906/2- 2)/2]*( 2/ 3)*( 3/ 5)*( 5/ 7)*( 9/ 11)*( 11/ 13)*( 15/ 17)*( 17/ 19)*( 21/ 23)*( 27/ 29)= 29.9345

M=?  908 A= 454 x= 33 , 45 , 87 , 117 , 123 , 147 , 177 , 255 , 273 , 297 , 303 , 315 , 357 , 375 , 423 ,
S( 908 )= 15     S1(m)= 15    ,Sp(m)= 15.0005 ,δ(m)= 0     ,δ1(m)= 0    ,K(m)= 1    ,r= 29
- Sp( 908)=[( 908/2- 2)/2]*( 1/ 3)*( 3/ 5)*( 5/ 7)*( 9/ 11)*( 11/ 13)*( 15/ 17)*( 17/ 19)*( 21/ 23)*( 27/ 29)= 15.0005

更多的图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fbpgyfk 于 2022-2-22 22:29 编辑

你的这些理解和计算都很正确,但是,核心问题就出在利用连续素数的乘积上。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素数可以用筛法得到,但当偶数超出力所能及范围后,就只能靠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数理逻辑推测了,而不是根据数理逻辑推论出来的数学计算公式来计算,其间最大的问题就是素数的产生不能由计算公式获得。所以,从充分大或无穷角度来考虑,这就把自己推向以猜证猜的境地。
要知道,在当今的数学基础理论层面上,还没有相适应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出准确无误的素数或素数个数。这就是当今条件不具备论证出对应偶数的准确无误素数对个数,只能以什么相对的接近于或渐近于等类说词来辩解。但是,谁也说不出来接近于或渐近于到什么程度才为最终结论。要知道,这种相对论调会永远无终止地继续下去,除非能够实现准确无误地计算出对应偶数的素数对个数来,但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那么,无论你的计算结果精度多么高,仍是永远达到标准的相对结果,那就永远成功不了。从哲学角度讲,想在不具备客观条件下解决问题,那是万万不可能实现的事。
再说,就哥猜命题的题意来看,并非是要计算出对应偶数【各有多少】个素数对问题,而是可以从【有没有】素数对方面来解答哥猜命题。虽然【各有多少】和【有没有】都能解答哥猜命题,但按当今的数学基础理论条件来看,是不具备【各有多少】解数基础的,而用当今数学理论解答【有没有】素数对,条件绰绰有余,而且,非常基础。所以,抛弃【各有多少】素数对来解答哥猜命题途径,是绝佳的、理智选择。
因此,郑重建议,早些逃离【各有多少】素数对的火坑,别再为这没有丁点希望的结局浪费生命和精力了。
************************************************
************************************************
请兼听明偏听暗直接坦诚地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1、3+5=8或者11+13=24能否称作【素数对】?如果不能称作【素数对】,你说称作什么?
2、从infD(N)=N/2ln(N)^2计算式角度讲,谁能证明10的一亿次方的infD(N)=0?你能吗?你若不能,是你意淫,还是他人在意淫?
3、你的作为能与你的网名相配吗?你的实际作为有为人诚实的基础吗?没关系,这些都可以不与你计较,如果你能依据数理逻辑和依据实践数据推翻本人的论证,本人公开向诸网友道歉,并收回此贴。否则,就不要意淫地以一时半会得不到的计算结果来否定什么。我说10的一亿次方有素数对,是有数理依据的,你说没有的依据是什么?能道出数理或事实依据(以10的1亿次方中的所有奇数对来证明没有素数对)吗?
在此说句抱歉!在前面表述中错把【余】打成【狡】了,应该是【绰绰有余】,而不是【绰绰有狡】。纠其原因是:按五笔字形输入法打【余】字是【wtu】,但因【W】键与【Q】相邻,错按了【Q】当作【W】了,而【qtu】则是构成【狡】字的五笔字形字符。
***********************************************
***********************************************
回复寓工688:
1、作为一个符合客观事物规律的计算公式,其解必然具有与客观事物规律相匹配的唯一性,不存在精度高低问题。
2、若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竟然产生了几个计算公式,严格来说,应该是不符合事物存在和发展规律的。
3、就哥猜而言,似乎否决了第2条准则。其实这就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情况,但仔细地分析来看,其实并非是多个计算公式,在本质上讲,基本属于同一类公式。当然了,还有非同一类的计算公式,这就是因为哥猜问题还没有定论,还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所以,就要看谁的计算公式和解决问题的主导思想,是否符合哥猜命题的中心思想及相对应的客观条件满足情况。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符合事物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及相适应的外部条件者胜,而不是以谁凑的数接近于真值为标准(在无限范围内,任何凑数法都不可能站得住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5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工688 于 2022-2-25 05:00 编辑

上面107楼楼主发的下限数据错得离谱,而改正为106楼表中的数据计算,计算精度也不高。
vfbpgyfk:我计算的infD(10^11)=1974065827;infD(10^12)=18095603413。  发表于 2022-2-22 08:11

infD(10^11)=10^11/1283.06=77938677.85,  jd=77938677.85/149091160 =0.52276;
infD(10^12)=10^12/1526.947  =654901725.97;   jd=0.5266;

计算精度就是依据偶数值进行的计算,衡量的标准就是计算值贴近实际值的程度。
这里没有什么你所谓的凑数,就是依据计算式对实际的连续偶数进行的计算。

点评

1、请注意!对那两个下限计算数据我已经予以纠正。2、为了提高接近性不断地按类调整系数应该属于什么性质?  发表于 2022-2-25 1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9-14 21:03 , Processed in 0.1083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