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农民王旭龙

原始素数,素数表现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早期幼稚,犹如地心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体物理学方面,任何天体间距离值,至今没有一个是经过实尺丈量证明的,统统是瞎估计。不是人人相信的就一定是真理。没有人会质疑西方人关于天体物理学方面的距离值,并不等于他们说的距离就是准确的。

我想过一个实尺丈量最短天文距离的实验,是从装修工人的射钉枪引发的灵感。在现在的科技条件下,完全可以进行。先做一些升空后能在某个空间点位定止的测距卫星。在南或北两个极点上,将这些卫星按一定间隔时间发射,让它们象钉子般钉在天花板上那样静止住,测量一系列各卫星之间的空间距离。全公转周期总时长,除以间隔时长,乘以段距离,就是地球公转轨道的大致的真实长度。

现在的地球公转轨道长度,只是测算值,看起来,听起来非常科学可信,但没有经过实尺丈量验证。世人都信,唯我不信。

点评

说某天的几时几分出现:天狗吃食,您相信不相信?  发表于 2022-6-2 1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不过是对西方【素数】存在着确确实实的逻辑缺陷,这一个方面,发表了一些辛辣的嘲讽。
数学范围极其广阔,我连沧海一粟也未曾接触到。完全是门外汉。近来才有点小喜欢。自个玩玩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农民王旭龙 于 2022-6-2 21:49 编辑

准确预知日食现象的发生,是人类对天体运行周期观察的经验积累。越来越准确。但人类早期并不如现在人聪明,经验是慢慢积累的。人类总是现代人比古代人聪明,否则哪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古人的某些不成熟,不准确的认识,早晚会被修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一个事物的描述,要力求完备。
对斐波那契数列的描述中说:第3项起,各项都是前两项的和值。
那第1项,第2项,怎么说呢?
我【小学毕业,在现在来说相当于文盲】没文化人说:从第2项起,各项都是前后两数的差值。
再进一步说:斐波那契数列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后两数的差值。
这就完备了,这叫统一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斐波那契数列中,第4项起的各数,与第2项值【1】及第3项值【2】的倍值关系:
已知 :a2=1,  a3=2,
a2 + a3= a4,即1+2=3,可写成1+2×1=3

      1+2×1=1+2=3【a4】
  1×1+2×2=1+4=5【a5】
  1×2+2×3=2+6=8【a5】
  1×3+2×5=3+10=13【a7】
  1×5+2×8=5+16=21【a8】
  1×8+2×13=8+26=34【a9】
1×13+2×21=13+42=55【a10】
1×21+2×34=21+68=89【a11】
1×34+2×55=34+110=144【a12】
1×55+2×89=55+178=233【a13】
1×89+2×144=89+288=377【a14】
1×144+2×233=144+466=610【a15】
1×233+2×377=233+754=987【a16】
1×377+2×610=377+1220=1597【a17】
1×610+2×987=610+1974=2584【a18】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农民王旭龙 于 2022-6-3 08:43 编辑

发现
17二=289
17×17=289。
17二【表示两个17相乘,因为本论坛不能显示幂次值,即处于右上角的小号数字2,3,4等,用汉字二替代】

17二=289
而12二+12二=288
12二×2=288
12×12+12×12=144+144=288
17二-1=12二×2
17二是一个正方形,可以切成8.5×8.5=72.25的四个小正方形
去掉中间一个小方块,可以分成四个8×9=72的长方形
证明:【周长值相同的正方形与长方形相比,正方形面积值>长方形面积值】
证明,就是要提出这样的对比实例。


8.5×8.5=72.25
8×9=72

72.25×4=289=17二
72×4=288=12二+12二

类似的组合还有
99与70
99二=9801
70二+70二=4900+4900=9800
99二-1=70二×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农民王旭龙 于 2022-6-3 08:57 编辑

10以内的素数中的奇数:3,5,7
和:3, 5,  7
3: 6, 8,  10
5: 8,10, 12
7:10,12,14


10以内的基数:1,3,5,7【10以内原始素数中的奇数部分】
和:1,3,5,7
1: 2,4,6,8
3: 4,6,8,10
5: 6,8,10. 12
7: 8,10. 12 . 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农民王旭龙 于 2022-6-3 09:41 编辑

原始素数,是居于整数数列中的一个分定义类别,所以含有奇数与偶数,但其中每个数都符合定义条件。
由于整数数列,可以分为清晰的奇数与偶数两个类别。
故原始素数也应随之而分为:奇数素数,偶数素数两类。
尽管偶数素数只有一个2,但也是一个单独的素数类别。
没有将2分门别类列为偶数素数类,是一步之差。
而把1排除出素数行列,是差上加错。

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
10以内现行素数
和:2,3,5,7
2, 4,5,7,9
3, 5,6,8,10
5, 7,8,10. 12
7, 9,10. 12. 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农民王旭龙 于 2022-6-4 06:39 编辑

在原始素数中的奇数1,3,5,7,11,,,,,,集合条件下,大于1的整体偶数※.5×2+1,可以归结出至少1个的【i+i】因式。
偶数※.5×2+1:i+i【>1的※.5×2+1,都可以写出起码一个 i+i 模式的二元和因式】
例:
0.5×2+1=2=1×i+1×i
1.5×2+1=4=3×i+1×i
2.5×2+1=6=5×i+1×i,3×i+3×i
3.5×2+1=8=7×i+1×i,5×i+3×i
4.5×2+1=10=5×i+5×i,7×i+3×i
5.5×2+1=12=11×i+1×i,7×i+5×i
6.5×2+1=14=13×i+1×i,11×i+3×i,7×i+7×i,
,,,,,,,,,


把我的[i+i]借给2素数玩一下。
在2素数中的奇数3,5,7,11,,,,,,集合条件下,大于5的部分偶数2.5×2+1,可以归结出至少1个的【i+i】因式。
偶数2.5×2+1:i+i【>5的2.5×2+1,可以写出起码一个 i+i 模式的二元和因式】
2.5×2+1=6=3×i+3×i
3.5×2+1=8=5×i+3×i
4.5×2+1=10=5×i+5×i,7×i+3×i
5.5×2+1=12=7×i+5×i
6.5×2+1=14=11×i+3×i,7×i+7×i,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完晚饭就动手,终于写出【文盲加白痴数学公式---百度贴吧里对我写的公式的昵称】
一1,二1,三2,四3,五5,六8,七13,八21,九34,十55,十一89,十二144,十三233,十四377,十五610,十六987,十七1597,十八2584,十九4181,二十,6765,,,,,
通项公式推论【1】:根据第三项起,各项都是前两项值的和。
三=一+二,
四=二+三。
所求项值【第三项起】=该项前二项之值+该项前一项之值
已知一1+二1=三2
也可以附上×倍,写做 一1×一1   +  二1×二1   =2
即1×1+1×1=2

求二十6765。
一×十八  +    一×十九    =二十
一1×十八2584+二1×十九4181
1×2584+1×4181
=2584+4181
=6765

过于简单。

通项公式推论【2】:从第二项1,与第三项2相加=第四项3开始。
二1+三2=四3
以二1,三2为基准数,求四3,五5,六8,七13,八21,九34,,,【复杂一点】
二1,三2为基准数,
求四3,二1+三2=四3。
二1×一1+三2×二1=四3。1×1+2×1=3【求四,二×一+三×二】
二1×二1+三2×三2=五5。1×1+2×2=5【求五,二×二+三×三】
二1×三2+三2×四3=六8。1×2+2×3=8【求六,二×三+三×四】
二1×四3+三2×五5=七13。1×3+2×5=13【求七,二×四+三×五】
二1×五5+三2×六8=八21。1×5+2×8=21【求八,二×五+三×六】
二1×六8+三2×七13=九34。1×8+2×13=34【求九,二×六+三×七】
,,,,,,,
二,三两项值,分别与一小一大两个连续项值的乘积之和,为两连续项中的大项+二项

以中文汉字表达的,有点嚼头的斐波那契数列可以求第四项起各项值的通项公式:
二×[几]+三×[几+一]=【几+三】
几=一,[几+一]=二,【几+三】=四

例:二×六+三×七=九。


二1×六8+三2×七13=九34。


1×8+2×13=34


九=二×六+三×七

a9=a2×a6+a3×a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1 14:19 , Processed in 0.0868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