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usishun

谁证明了了哥德巴赫猜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顽童 发表于 2019-7-18 22:10
先生好,我宣布我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我的论文如下:

余项是困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一个数分出的素数对数应是相同的,可你们几个人所得出的结论都不相同,到底是那一个的理论是正确有的呢,你们自已好好的讨论一下吧,看到底是那一个的理论是正确的。谁正确就以谁的为准,不要都总认为自已是对的、正确的,各人把调子都放低一点就能讨论到一起去了。

点评

r2(N)>0是共同点  发表于 2019-7-19 16: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9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lusishun 发表于 2019-7-19 11:08
有兴趣的可计算下,和为210的素数对数。和为2284的素数对有多少?

1.我的下限值公式求:
r2(210)>[210/4*13]=[4.03]=4
即偶数210至少有4个奇素数对。
2.渐近式求:
(210/2)*(1-1/2)*(1-1/3)*(1-1/5)*(1-1/7)=24
3.计数法:
r2(21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9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 于 2019-7-19 11:55 编辑
雷明85639720 发表于 2019-7-19 11:30
同一个数分出的素数对数应是相同的,可你们几个人所得出的结论都不相同,到底是那一个的理论是正确 ...


讨论素数对的目的是什么?
很清楚大家都想通过这种形式证明1+1
那么1+1的数对表法数r2(N)>0
就是目标。
问题是在没有理论给出的一般性证明之前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我们总不能不加证明就说1+1成立,
然后再用公式证明成立!
符合逻辑的证明应该是:
第一步要有严谨的一般性理论证明。
第二步要有符合一般性证明的下限值公式。
这2步缺一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余项的问题不需要讨论了。
因为我已经给出了r2(N)>0的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9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你怎么说,你们几个人对同一个偶数得到的素数对的个数都不相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你们中总有一个是对的,也总有错的,难道不需要通过讨论的方式去进行认识上的统一吗?大家都是为了证明哥猜是否正确,为什么不能共同的一起讨论呢。很明鲜的你们几个中一定有某个人的观点是错误的,改过来大家的意见不就统一了吗?

点评

r2(N)>0是共同点  发表于 2019-7-19 16: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9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顽童 发表于 2019-7-19 03:57
余项的问题不需要讨论了。
因为我已经给出了r2(N)>0的证明!

因为我已经给出了r2(N)>0的证明!
很好,但你要人们理解,认可你的证明,这就是你要做的工作。

点评

是的,这就是一个要发表的问题,更难! 有点像股市的味道,牛顿可以发现星球,但无法预测股市,更无法预测人心。  发表于 2019-7-19 16:20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顽童 发表于 2019-7-19 03:53
讨论素数对的目的是什么?
很清楚大家都想通过这种形式证明1+1
那么1+1的数对表法数r2(N)>0

符合逻辑的证明应该是:
第一步要有严谨的一般性理论证明。
第二步要有符合一般性证明的下限值公式。

你说的太好了,

点评

谢谢先生您的认可  发表于 2019-7-19 16:21
谢谢先生的认可  发表于 2019-7-19 16: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9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找共同点,各自发现不同点,

点评

这里的共同点是r2(N)>0,其余的以实践为据  发表于 2019-7-19 1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9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顽童 发表于 2019-7-18 23:19
r2(78)>[78/4*7]=[2.8]=2
r2(78)=14>2

我认为
(78/2)*(1-1/2)*(1-1/3)*(1-2/5)*(1-2/7)
=39/7=5+4/7

这书初步的共同点,欢有和多的网友都认识到这点,包裹二十年前的上海的胡思之,北京的袁崇智,

点评

相比之下,我给出的下限值公式[N/4Pr]在操作上就显得简单多了!  发表于 2019-7-19 18:53
不过现在人们如果承认了我的一般性理论证明,那么主项部分下限公式了,但是很难操作。  发表于 2019-7-19 18:51
我给出的r2(N)>[N/4Pr]>0是有理论依据的  发表于 2019-7-19 17:28
这个公式对于小偶数可以检验,大偶数时很难得出,主要是余项的问题,百度哥吧141有专门分析  发表于 2019-7-19 17: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26 20:00 , Processed in 0.09690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