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恩格斯有许多论述,仅就《自然辩证法》中《关于现实世界中数学上的无限之原型》一节就有12000多字,加上其它章节和《反杜林论》中关于数学的论述当然也就更多了。“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是尊重事实的唯物辩证法。”这是你的认识,并非恩格斯本人对自己许多论述的概括和总结。
“实践”一词是反现行数学精英们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汇了。精英们一旦遇到他们难以自圆其说,或理屈词穷之时总会拿“实践”、“事实”等政治术语来搪塞。在众多思想流派中除辩证唯物主义外,庸俗事务主义和实用主义也强调实践。可惜的是庸俗事务主义的实践最终导致形而上学,实用主义的实践最终导致唯心主义。
什么是数学实践?数学实践就是人类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和改造。当然认识是基础,改造是在认识基础上地发展与提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并认为感性认识只认识了事物的表面,而理性认识才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以无限循环小数为例,曹先生从无限循环小数的表象认识到了无限就是“无有穷尽、无有终了”,而忽略了“循环”这一本质特征。从而得出“0.333……就不是定数”,是“康托尔基本数列 0.3, 0.33, 0.333, ...的简写”,, “现行教科书中的等式0.333……=1/3不成立”等结论。很明显曹先生的实践是有悖于恩格斯“在用3做除数的情况下,有数字横和的规则”地实践的。大概先生不会认为恩格斯地实践也不“辩证唯物主义”吧?
对于“‘一一对应就相等’的法则,对无穷集合不成立事实,事实是必须尊重的”的问题。曹先生认为“不成立”的依据是:“一一对应”法则是不能进行到底的法则。我们认为数学实践就是认识数学自身的规律。如曹先生毕几十年之精力尚未搞定的“0.333……和1/3”的关系,如果是从庸俗事务主义的实践看这个数确实是写不完的。但如果从规律的角度看0.333……这个数又是确定的,可以认识的。规律这个东西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对于规律只可认识和利用,不可创生和改变。对于A、B两个无穷集合中的元素只要能满足“一一对应”这个规律,那么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就相等。“‘一一对应就相等’的法则对无穷集合不成立事实”是什么?就是在有限区间上成立而在无限区间上不再成立的“整体大于部分”公理。事实就是……,曹先生,你说这样的“事实”有尊重的必要吗?至于建立和使用“一多对应法则”那就外行了。也不知曹先生当年讲函数理论时是怎样讲授“对应法则”的,数学界的老师们在讲对应(或映射)时,总爱用“允许多个子女拥有一个父亲,不允许一个子女拥有多个父亲”来比喻对应允许“多对一,不允许一对多”。应该知道“一多对应”最终必导致不可知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