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tongxinping

a+b与1+b证明不了1+1是输在哲学和逻辑学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8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a+b与1+b证明不了1+1是输在哲学和逻辑学上

转摘并分析:
>>>《党史博览》写道:论文初步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即1+2”,——她客观地承认:<<<
    从你转载的文章经过《中华单位论》--中华元数学进行分析可知陈仙师的论证没有一丝一毫的错误!(对应他所应用的解析数论来说!)
    可以说他的证明确实离 1+1只有半步之遥!
   因为 1+1=2 的实质是  1"+1"=2"

  即:
  (1)  (√Pn)ˇ2+(√Qn)ˇ2=(√2n)ˇ2
         其中 P=Pn,
              N-P=N-Pn=Qn=√Qn×√Qn,
    这里就是需要证明
   ∑(1)=[N(P,N-P)]ˇ1/n,    当n=2,即  1/n=1/2=0.5,1"+1"就得到证明了!
  
        可惜的是由于陈先师利用加权筛法(解析数论的理论是错误的!),最终也没有得到 n=2,即1/n=1/2=0.5,
      他们所求出的是: 1/n=0.9,,,,0.8,,,;0.7,,,(最近才有人求到的)
1/n>0.5 意味着什么?             _____
那就是意味着:           ★  Qn~√Qn×W,   W>Qn
                                   ____
                              即 √Qn*W= Qnˇ(0.567----0.9678)
   这就是出现 1+5,1+4,,,1+2的实质和原因!
   文中提到的自然数之和  1+2,  2指的就是  Qnˇ(0.9678,,,-0.567,,,)
   因为 (√3)ˇ2=(3ˇ1/2)ˇ2=3ˇ1→(3")
     而  【3ˇ(0.9-0.6)】ˇ2~【9---6】=【3*3-2*2*2-2*3】
这就是 从前大师们只能证明到 1+5,1+4,,,1+2的实质,本质,真实的数学意义!
    俺希望您冷静的考虑考虑,学术不能急功近利!
    学术只能认真的探讨和刻苦的研究!
    至于您言词,您的心情俺是可以理解的!
    您究竟不是那些不学无术,不求甚解,蛮横不讲理的人!
    俺也有许多缺点,欢迎批评指教!
    骂俺两句也无所谓;只要对中国的数学进展有利,那您就骂吧!
             俺也是一位数学爱好者,对数学,尤其是对数论也探讨30多年了!
             老了,也该休息了!
             但是没有完成任务,死也不会瞑目的!
             俺有一口气还得努力奋斗!
             祝愿那些为数学而奋斗逝去的网友早日安息吧!
             你们的理想和愿望一定能实现!
                                                谢谢!
                                                       释义言。
发表于 2011-2-18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a+b与1+b证明不了1+1是输在哲学和逻辑学上

回答 8 楼申先生:
    您的”高论“:纯粹数学和真正的科学是没有逻辑的!
    请问:纯粹数学和真正的科学包含代数学吗? 代数学包含逻辑代数吗?逻辑代数包含逻辑吗?
    ………………………………………………………………………………
   
   
发表于 2011-2-18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a+b与1+b证明不了1+1是输在哲学和逻辑学上

下面引用由APB先生2011/02/18 09:04pm 发表的内容:
回答 8 楼申先生:
    您的”高论“:纯粹数学和真正的科学是没有逻辑的!
    请问:纯粹数学和真正的科学包含代数学吗? 代数学包含逻辑代数吗?逻辑代数包含逻辑吗?
    ………………………………………… ...
   对不起!
        俺还没探讨过逻辑数学;只是对纯粹数学有过短短的几十年的接触,但是还只是略知一二而已。
       因为纯粹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和量的科学,是结构数学,也就是说纯粹数学必须有结构的生成元和结构关系!
      1.生成元分两元素和多元素生成元:
   如:中华簇的二元素生成元是:
      (1)A=√Xˇn
           B=√Yˇn
           C=√Zˇn
      2.生成关系就是空间形各个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如:中华簇的结构关系就是:
       (2) f(z):  Aˇ2+Bˇ2=Cˇ2
      3.数学函数结构式:
    有了生成元(1)和生成关系(2),我们就可以得到数学函数结构式:
    把(1)代入(2)得中华簇:
        (3)(√Xˇn)ˇ2+(√Yˇn)ˇ2=(√Zˇn)ˇ2.
    俺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男人和女人在生理结构上是不一样的,男人有男人的生理结构;女人有女人的生理结构!
       而不论男女要变性,就需要做相应的手术,此时的男女就不是纯粹的男女了!
       因为她(他)们破坏了大自然的结构!
       纯粹数学也是如此!?
       如果有逻辑数学,那么它一定属于应用数学范畴的!
       不妨您可以举一例,俺笨手笨脚的给您分析一下,好吗?
                        谢谢您的关心!
                        更欢迎批评指教!
                                            谢谢!
      
发表于 2011-2-19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a+b与1+b证明不了1+1是输在哲学和逻辑学上

就用您帖子中的内容举例。
您有“Aˇ2+Bˇ2=Cˇ2”,其中定有交换逻辑:Aˇ2+Bˇ2 = Bˇ2+Aˇ2;以及……
您的“ N 个 1 相加等于 1”,其中定有恒等逻辑:地球人的汽车无论是 4 轮,6轮,还是 100 轮,统统都是 1 轮车或独轮车。
纯粹数学中的所有公理,公式,定理,法则等等都有数理逻辑。
发表于 2011-2-19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a+b与1+b证明不了1+1是输在哲学和逻辑学上

[这个贴子最后由申一言在 2011/02/19 09:22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APB先生2011/02/19 08:10am 发表的内容:
就用您帖子中的内容举例。
您有“Aˇ2+Bˇ2=Cˇ2”,其中定有交换逻辑:Aˇ2+Bˇ2 = Bˇ2+Aˇ2;以及……
您的“ N 个 1 相加等于 1”,其中定有恒等逻辑:地球人的汽车无论是 4 轮,6轮,还是 100 轮,统统都是 ...
>>>只有思维本身才构成使得理念成为逻辑的理念的普遍规定性或要素。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维,而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而成的全体是思维自身给予的,
决不是已经存在于外面的现成的事物。<<<----转载于百度。
********************************
    请您注意上面由百度转摘来的有星点标志的内容!
    即“逻辑决不是已经存在于外面的现成事物!”
    恰恰相反纯粹数学则是关于宇宙中(固有的)空间形,量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从宇宙诞生那天开始就存在于大自然之中,显然就是已经存在于外面的现成事物,只不过是前人发现,后人发现还是将来人发现的问题;无论你发现还是没发现,她早就存在于大自然之中!!
     宇宙中的碳,氢,氧,,,化学元素不是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才有的;而是在宇宙形成时期就有了!
     纯粹数学中的勾股定理在宇宙中存在直角三角形时就存在了,而宇宙中必须存在直角三角形!
     因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形状就是天圆地方,其中地方就是形成任意直角三角形的源泉!
纯粹数学的概念,理论,公理,公式,,,只有发现!没有发明创造!就充分说明了,她与逻辑,哲学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Xˇn)ˇ2+(√Yˇn)ˇ2=(√Zˇn)ˇ2.
中华簇是刘忠友在勾股定理基础上根据《中华单位论》关于单位的定理发现的单位簇!
但是在俺没发现之前,她早已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之中,因为她事实就是勾股定理的延续!
    决不是俺发明的,更不是俺创造!
     0单位群∈基本单位群∈单子群∈中华簇∈单位群∈,,,∈银河数群。
  即  n∈n';∈n"∈n"';,,,,,∈N=nˇi,   i→∞。
       N(Ω)=±{【Apqr,,,i(Np+Nq+Nr+,,,+Ni)ˇ1/2-6}ˇ(±n),n=0,1,2,3,,,
                   以上都与逻辑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欢迎批评指教!

                                               谢谢!
发表于 2011-2-19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a+b与1+b证明不了1+1是输在哲学和逻辑学上

您有“Aˇ2+Bˇ2=Cˇ2”,其中定有交换逻辑:Aˇ2+Bˇ2 = Bˇ2+Aˇ2;以及……
您的“ N 个 1 相加等于 1”,其中定有恒等逻辑:地球人的汽车无论是 4 轮,6轮,还是 100 轮,统统都是 1 轮车或独轮车。
您的全否定逻辑是:纯粹数学的概念,理论,公理,公式,,,与逻辑,哲学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发表于 2011-2-19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a+b与1+b证明不了1+1是输在哲学和逻辑学上

下面引用由APB先生2011/02/19 07:17pm 发表的内容:
您有“Aˇ2+Bˇ2=Cˇ2”,其中定有交换逻辑:Aˇ2+Bˇ2 = Bˇ2+Aˇ2;以及……
您的“ N 个 1 相加等于 1”,其中定有恒等逻辑:地球人的汽车无论是 4 轮,6轮,还是 100 轮,统统都是 1 轮车或独轮车。
您的全 ...
   非常正确!
                ↑→基本事实:天圆地方----R=√2n,h=√n,n=1,2,3,,,
数学公理化方法--                                               符合大自然法则!
                ↓→基本概念:基本单位圆--√P=√n,Mn=2n",[2",2n"]
     因为《中华单位论》符合大自然的法则(基本单位圆和外切正方形以及内接正方形的结构关系),因此该理论是正确的,即是确定的!
   因此《中华单位论》是元数学,是纯粹数学的终极理论,是证明论!
   她具有1.相容性:《中华单位论》作为纯粹数学的理论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矛盾!
         2.独立性: “数”是空间量的单位,真是数是:n,n';,n",n"';,,,nˇi,i=0,1,2,,,
         3.完备性:由于她是符合大自然规律的,是具有完美的结构的因此是无懈可击的!
    因此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对于她不适用,康托的集合论也只是一个摆设,由于所有的单位都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单位,Ω(P)=±(√n)ˇ±n,连续统也就成了子虚乌有!
    因此什么逻辑,哲学,勃论,谬论,,,统统靠边!
    这就是《中华单位论》的伟大之处!
    这就是纯粹数学---元数学---证明论的终极意义!数学人从此可以摆脱那些不必要的烦恼,不必要的糊涂和难以理解的忧愁!
    《中华单位论》使纯粹数学清晰可见,使数学理论简明易懂!
     使摇摇欲坠的数学大厦变得更加坚固起来!
     为中国数学乃至世界数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谢谢!
发表于 2011-2-20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a+b与1+b证明不了1+1是输在哲学和逻辑学上

[这个贴子最后由APB先生在 2011/02/20 08:19pm 第 1 次编辑]

恕我直言:老古董“天圆地方”早已过时百年;新古董“单位圆”众所周知,无需废话;您认为“天圆地方”符合符合大自然法则是荒唐可笑的。因为天不圆,地不方:
天 即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地 即地球不是方的,是圆球形的。
太阳系有些像圆盘形,九大行星都在一个大圆盘中旋转。而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又属于河外星系,……。
对您的人格,我是尊重的,毕竟您也是长期致力于科技的;但是对您的错误,我是不尊重的,也无法尊重。
                                               谢谢
发表于 2011-2-20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a+b与1+b证明不了1+1是输在哲学和逻辑学上

下面引用由APB先生2011/02/20 08:13pm 发表的内容:
恕我直言:老古董“天圆地方”早已过时百年;新古董“单位圆”众所周知,无需废话;您认为“天圆地方”符合符合大自然法则是荒唐可笑的。因为天不圆,地不方:
天 即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地 即地球不是方的,是圆 ...
因申一言创立了千年糊涂数学----《中华单位论》!因此我们封申一言为糊涂数学家!!!
发表于 2011-2-20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a+b与1+b证明不了1+1是输在哲学和逻辑学上

下面引用由APB先生2011/02/20 08:13pm 发表的内容:
恕我直言:老古董“天圆地方”早已过时百年;新古董“单位圆”众所周知,无需废话;您认为“天圆地方”符合符合大自然法则是荒唐可笑的。因为天不圆,地不方:
天 即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地 即地球不是方的,是圆 ...
          忘祖背师伤天理,
          至古至今皆有之,
          不怕不懂怕装懂,
          装懂就是滕瑞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29 10:07 , Processed in 0.09135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