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qhdwwh

较大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实例暨征求对G2(x)>0.5x/(lnx)^2数学式征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说目前已知的最大孪生素数是:

1000000009649和1000000009651

这只是个万亿单位的数,是没人筛的玩还是后面真不好找了?如果是真不好找了,那初等方法一定是没考虑到量变到质变,事情肯定要复杂的多,有程序的能在后面筛几个吗?打消大家的疑虑,要不这论坛上所有以为能证有无穷个孪生素数的人都是彻底错了,起码证法有严重问题,无法通过实际检验的
发表于 2017-1-23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leisurely 发表于 2017-1-22 16:14
网上说目前已知的最大孪生素数是:

1000000009649和1000000009651

赞成!!!!!!!!!!!!!!!!!!!!!!!!!!!!!!!!
请看《中华单位论》是如何证明孪生素数单位对有无穷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筛出100万亿附近的四连素数,区间【101606400000000,101606400252001】的素数7863个,孪生素数318个(636个素数),四连素数一组,如下
101606400237731
101606400237733
101606400237737
101606400237739
是用WHS筛法筛出的。

这是百万亿的数,在计算机可精确计算的1000万亿的范围内,孪生素数可找到不少。这都是可验证的。
发表于 2017-1-23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qhdwwh 发表于 2017-1-23 08:03
筛出100万亿附近的四连素数,区间【101606400000000,101606400252001】的素数7863个,孪生素数318个(636 ...

高,真正见识了WHS的厉害,用了多长时间?

或者说你的筛法能比一般筛选快几倍?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qhdwwh 发表于 2017-1-23 08:03
筛出100万亿附近的四连素数,区间【101606400000000,101606400252001】的素数7863个,孪生素数318个(636 ...

高,真正见识了WHS的厉害,用了多长时间?

或者说你的筛法能比一般筛选快几倍?

回复:
      我没有研究过其它筛法,无法进行比较。

      我是在筛出100万亿附近区间【101606400000000,101606400252001】的素数和合数后,扩展WHS筛法功能后,筛出孪生素数318个和四连素数一组数值,大概用10分钟吧。

      WHS筛法是由一整套数学模型构成,由许多摸块的不同组合,组合成不同的模型,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当然需要较多的计算机函数和程序,有时需要手工操作。总之,没有视频配合,只用文字很难讲清。不同的模型,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比如验证一个区间[126000个)大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筛出一个大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等等......。
      扩展WHS筛法应用,可以解答一些数论问题,比如一个自然数区间素数的数量,素数的数值,孪生素数,四连素数的数量和数值等,在此,素数用1表示,合数用0表示,有了一个区间的的表格,确定答案很快,几分钟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7-2-5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在 数学规则 范围内赞、弹。

偶数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余鉴生
(广东省郁南县政府办公室  广东云浮  527100)

【摘要】根据已被证明的奇数哥德巴赫猜想引出素组、素对、配素等概念及几个引理,使偶数哥德巴赫猜想得证.
【关键词】奇、偶数哥德巴赫猜想;素组;素对;配素
偶数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以来先后难倒了欧拉、黎曼等伟大数学家.下面以得证的奇数哥德巴赫猜想为基础,通过“构造”素组、素对、配素及三个引理,使其得到证明.
一.若干定义
    根据奇数哥德巴赫猜想有:
    M=m1+m2+m3   (1)
    其中M是大于7的奇数,m1,m2,m3 是大于或等于3的奇素数.特别地:1.命M为大奇数,简称大奇,显然M≥9;
    2.m1,m2,m3 均称为M的匹配奇素数,简称配素;
3.(m1,m2,m3 )是M的1个配素组,简称素组;        4.M的1个素组(m1,m2,m3 )必有3个素对:(m1,m2),(m1,m3 ),(m2,m3 ).
二.若干引理
    引理1 大奇M减去它的1个素对之和的差等于它相应的1个配素.
    证明:根据大奇、素组、素对、配素的定义可推知.(因为大奇的素对必定归属于它的某个素组,是该素组3个素对中的1个,而这3个素对包含且只包含3个配素).
    如(1)中,M-(m1+m2)=m3 ,M-(m1+m3)=m2.
引理2  大奇M的任意1个素对(mx,my)之和不大于M-3,即:mx+my≤M-3.
    证明:反证法.假设M有1个素对(mp,mq)之和大于M-3,即:mp+mq>M-3   (2)
    则根据引理1有:M-(mp+mq)=mk<3,与配素m≥3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引理2得证.
引理3  大奇M至少有1个素对(mp,mq)之和等于M-3,即:mp+mq=M-3.
    证明:反证法.假设“大奇M没有1个素对之和等于M-3”, 即“大奇M任意素对之和不等于M-3”,则必有
         mx+my>M-3   (3)
或:     mx+my<M-3   (4)
    根据引理2,(3)不可能;根据引理1,由(4)可得:     M-(mx+my)=mz>3   (5)
根据配素的定义知mz≥3,故(5)mz>3(即大奇M的任意配素都大于3)不可能,如11、13均必有1个配素等于3, 故假设不成立,引理3得证.
    三.证明偶数哥德巴赫猜想
    根据贾朝华教授的相关著述,偶数哥德巴赫猜想可以表述为:每个不小于 6 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命“每个不小于 6 的偶数”为“大偶”,即为下面的定理:
    定理1  大偶N(N≥6)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证明:命M是大奇,则根据引理3,必有
         mp+mq=M-3(mp,mq是M的配素)   (6)
    则:M-3=mp+mq   (7)
    因为M≥9,故M-3≥6,故M-3=N
    故(7)即:N=mp+mq   (8)
    故定理得证.
故: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附:弱哥德巴赫猜想(百度百科)
在数论中,弱哥德巴赫猜想(又称为奇数哥德巴赫猜想、三重哥德巴赫猜想或三质数问题)是这样一个命题:
任何一个大于7的奇数都能被表示成三个奇质数的和。(一个质数可以被多次使用)
2013年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
参考文献:
(1)潘承洞、潘承彪:哥德巴赫猜想,科学出版社,1981;
(2)贾朝华:哥德巴赫猜想,10000 个科学难题( 数学卷 ),101-103,科学出版社,2009;
(3)华罗庚:数论导引,科学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
余鉴生,男,1966年出生,广东省郁南县人,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现在郁南县县府办工作,地址:广东省郁南县都城镇中山路58号县委县政府大楼,邮编:527100,电话:0766—15088176058.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自然科学 > 数学 > 代数/数论/组合理论 > 摘要
偶数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教育》2016年 第11期 17卷 | 余鉴生   广东省郁南县政府办公室,广东 云浮 527100
  云发表 | ★ 收藏 | 分享
摘 要:根据已被证明的奇数哥德巴赫猜想引出素组、素对、配素等概念及几个引理,使偶数哥德巴赫猜想得证.
【分 类】        【数理科学和化学】 > 数学 > 代数、数论、组合理论 > 数论

【关键词】        奇、偶数哥德巴赫猜想 素组 素对 配素

【出 处】        《教育》2016年 第11期 17卷 00309-00309页 共1页

【收 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发表于 2017-2-5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余鉴生1966 发表于 2017-2-5 17:15
欢迎在 数学规则 范围内赞、弹。

偶数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你的证明根本不在数学规则范围内!
所以根本无法在数学规则范围内赞?
发表于 2017-2-6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7-2-5 20:27
你的证明根本不在数学规则范围内!
所以根本无法在数学规则范围内赞?

哪请问阁下什么是“数学规则”?“数学规则”的本质是什么?
发表于 2017-2-6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7-2-5 20:27
你的证明根本不在数学规则范围内!
所以根本无法在数学规则范围内赞?

哪请问阁下什么是“数学规则”?“数学规则”的本质是什么?
发表于 2017-2-6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7-2-5 20:27
你的证明根本不在数学规则范围内!
所以根本无法在数学规则范围内赞?

哪请问阁下什么是“数学规则”?“数学规则”的本质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31 01:52 , Processed in 0.09429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