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PB先生

哥德巴赫问题长期解决不了,是因为愚昧长期统治着数学权威的大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0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工688 于 2016-1-20 15:14 编辑
APB先生 发表于 2016-1-20 12:08
我所说的反例是指在二个连续的偶数中,偶数大了,其表为“奇素数+奇素数”的个数却减少;一般表现在l连 ...


实际上,偶数的素对数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主要是由偶数所含的奇素因子引起的。
即含3的则乘的倍率为k(3)=(3-1)/(3-2)=2;
含5的则乘的倍率为k(5)=(5-1)/(5-2)=4/3;
含7的则乘的倍率为k(7)=(7-1)/(7-2)=6/5;
含11的则乘的倍率为k(11)=(11-1)/11-2)=10/9;
……
偶数同时含多个素数因子时则累乘。
因此连续偶数的素对数量的变化,主要由素因子系数K(m)决定。
见下面实例:
M= 300     S(m)= 21    S1(m)= 19   Sp(m)≈ 17.22   δ(m)≈-.18  K(m)= 2.667  δ1≈-.094
M= 302     S(m)= 9     S1(m)= 9    Sp(m)≈ 6.501   δ(m)≈-.278 K(m)= 1      δ1≈-.278
M= 304     S(m)= 10    S1(m)= 9    Sp(m)≈ 6.545   δ(m)≈-.346 K(m)= 1      δ1≈-.273
M= 306     S(m)= 15    S1(m)= 14   Sp(m)≈ 14.056  δ(m)≈-.063 K(m)= 2.133  δ1≈ .004
M= 308     S(m)= 8     S1(m)= 8    Sp(m)≈ 8.843   δ(m)≈ .105 K(m)= 1.333  δ1≈ .105
M= 310     S(m)= 12    S1(m)= 10   Sp(m)≈ 8.901   δ(m)≈-.258 K(m)= 1.333  δ1≈-.11
M= 312     S(m)= 17    S1(m)= 16   Sp(m)≈ 14.661  δ(m)≈-.138 K(m)= 2.182  δ1≈-.084
M= 314     S(m)= 9     S1(m)= 7    Sp(m)≈ 6.763   δ(m)≈-.249 K(m)= 1      δ1≈-.034
M= 316     S(m)= 10    S1(m)= 8    Sp(m)≈ 6.807   δ(m)≈-.319 K(m)= 1      δ1≈-.149
M= 318     S(m)= 15    S1(m)= 12   Sp(m)≈ 13.701  δ(m)≈-.087 K(m)= 2      δ1≈ .142
M= 320     S(m)= 11    S1(m)= 8    Sp(m)≈ 9.192   δ(m)≈-.164 K(m)= 1.333  δ1≈ .149
M= 322     S(m)= 11    S1(m)= 9    Sp(m)≈ 8.325   δ(m)≈-.243 K(m)= 1.2    δ1≈-.075

若把计算值中的素因子系数K(m)过滤掉,即用bi(m)=Sp(m)/ K(m),那么可以看到连续偶数的bi(m)是变化很小的。
S( 300 )= 21  ,S1(m)= 19   Sp(m)/k= 6.458  ,Sp(m)≈ 17.22  ,δ1≈-.094    ,K(m)= 2.667
S( 302 )= 9   ,S1(m)= 9    Sp(m)/k= 6.501  ,Sp(m)≈ 6.501  ,δ1≈-.278    ,K(m)= 1
S( 304 )= 10  ,S1(m)= 9    Sp(m)/k= 6.545  ,Sp(m)≈ 6.545  ,δ1≈-.273    ,K(m)= 1
S( 306 )= 15  ,S1(m)= 14   Sp(m)/k= 6.589  ,Sp(m)≈ 14.056 ,δ1≈ .004    ,K(m)= 2.133
S( 308 )= 8   ,S1(m)= 8    Sp(m)/k= 6.632  ,Sp(m)≈ 8.843  ,δ1≈ .105    ,K(m)= 1.333
S( 310 )= 12  ,S1(m)= 10   Sp(m)/k= 6.676  ,Sp(m)≈ 8.901  ,δ1≈-.11     ,K(m)= 1.333
S( 312 )= 17  ,S1(m)= 16   Sp(m)/k= 6.719  ,Sp(m)≈ 14.661 ,δ1≈-.084    ,K(m)= 2.182
S( 314 )= 9   ,S1(m)= 7    Sp(m)/k= 6.763  ,Sp(m)≈ 6.763  ,δ1≈-.034    ,K(m)= 1
S( 316 )= 10  ,S1(m)= 8    Sp(m)/k= 6.807  ,Sp(m)≈ 6.807  ,δ1≈-.149    ,K(m)= 1
S( 318 )= 15  ,S1(m)= 12   Sp(m)/k= 6.85   ,Sp(m)≈ 13.701 ,δ1≈ .142    ,K(m)= 2
S( 320 )= 11  ,S1(m)= 8    Sp(m)/k= 6.894  ,Sp(m)≈ 9.192  ,δ1≈ .149    ,K(m)= 1.333
S( 322 )= 11  ,S1(m)= 9    Sp(m)/k= 6.938  ,Sp(m)≈ 8.325  ,δ1≈-.075    ,K(m)= 1.2

可以看出,偶数的数值对素对数量的影响比较小,bi(m)显示的值是缓慢增大的特征,就没有什么反例的现象。
当然另外的因素是不可预测的误差,但是相对误差一般是不大的。

我的偶数的素对数量的计算式子:
在[0,A-3]中的使得偶数M成为素对A±x的x值的数量的概率计算值Sp(m),
有   Sp(m)=(A-2)P(m)----------{式3}
   式中:
        P(m)=0.5*Π[(p-2)/p ]*Π[(p1-1)/(p1-2)];
        其中0.5*Π[(p-2)/p ]——是最低概率,这里的p是≤√(M-2)的全部奇素数,Π表示该因子的连乘形式;
        K(m)=Π[(p1-1)/(p1-2)]——这里的p1是指偶数M所含的≤√(M-2)的全部奇素数因子.Π表示该因子的连乘形式;


发表于 2016-1-20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6-1-20 03:31
深有同感有什么用?
       你知道什么是素数?什么是素数单位吗?
       你根本不知道,就不要胡乱证 ...

一个连小偶数的素对也不会计算的人,怎么还要到处摆出一副教授的面孔来问别人?正是厚颜无耻啊!!!
发表于 2016-1-21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工688 发表于 2016-1-20 23:18
一个连小偶数的素对也不会计算的人,怎么还要到处摆出一副教授的面孔来问别人?正是厚颜无耻啊!!!

哈哈!
       你以为胡乱计算得几个值就懂得数学了吗?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发表于 2016-1-2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6-1-20 18:01
哈哈!
       你以为胡乱计算得几个值就懂得数学了吗?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

一个混混,混在猜想的论坛,发的帖子永远与猜想无关,发的所谓的公式,不能对偶数的素对进行计算。
你的计算公式的系数,永远等别人把正确的素对数告诉你后你代入得出,就是一个系数对应一个偶数才能正确——这是什么狗屁的公式啊?
发表于 2016-1-2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在深 于 2016-1-21 11:22 编辑
愚工688 发表于 2016-1-21 11:11
一个混混,混在猜想的论坛,发的帖子永远与猜想无关,发的所谓的公式,不能对偶数的素对进行计算。
你的计算 ...


哈哈!
       愚公确实是个混子!
       因为它分不清什么是纯粹数学?!什么是计算数学!??
       实际它根本不懂得数学!
      只是一些胡说八道的数字罗列而已!
      根本没有系统的理论根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PB先生 于 2016-1-22 19:11 编辑
愚工688 发表于 2016-1-20 23:06
实际上,偶数的素对数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主要是由偶数所含的奇素因子引起的。
即含3的则乘的倍率为k(3 ...



我则认为:偶数表为(1+1)=(奇素数+奇素数)的个数变化,是由奇素数在奇数集合{1,3,5,  …}中的分布引起的。参看1+1奇数三角
1+1

3+1       1+3

5+1       3+3        1+5

7+1       5+3        3+5        1+7

9+1       7+3        5+5        3+7         1+9

发表于 2016-1-28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APB先生 发表于 2016-1-22 11:07
我则认为:偶数表为(1+1)=(奇素数+奇素数)的个数变化,是由奇素数在奇数集合{1,3,5,  …}中的分布 ...

你这样的表示方法难以表示更大的偶数,难以看出"偶数表为(1+1)=(奇素数+奇素数)的个数变化,是由奇素数在奇数集合{1,3,5,  …}中的分布 ..."的有关内容。
试用2个偶数实例说明? 90,9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工688 发表于 2016-1-28 20:20
你这样的表示方法难以表示更大的偶数,难以看出"偶数表为(1+1)=(奇素数+奇素数)的个数变化,是由奇素数在 ...


你可以将我的1+1奇数三角放大,也可以画出1⊥1奇线三角,以表示较大偶数;然后看看就明白我为什么这样说了。我楼上的1+1奇数三角是有限的,是为了给你举例;也是为了说明全体“奇数+奇数”可以表为1+1奇数三角。
发表于 2016-1-2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未将偶数分类,笼统的将w^2/m,  (w为偶数m以内的素数个数)这样就造成了,偶数大反比偶数小的素数对少,如102是由三种形式组成的:13+89   43+59   73+29
                                                     11+91   41+61   71+31
                                                     19+83   49+53   79+23

而106是有两种形式组成的:        17+89   47+59   77+29
                                                     23+83   53+53
从上可看出,偶数小,素数对反而多的原因!您的偶数以内的素数平方的理念和我是一致的!
我的四个公式:W^2/18x    W^2/36x    W^2/24x    W^2/48x       x=偶数M/30     用我的公式得出结果,可与愚工688先生精确数字比较!总之,您的公式也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凡大于等于14的偶数,其素数对大于等于2.
发表于 2016-1-29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在深 于 2016-1-29 11:23 编辑

------其素数对大于等于2.------

错!大错而特错!

点评

一个网络混子,就靠整天发些没有内容的垃圾混积分, 哪怕对的他也可以说错 ! 就他说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才对.  发表于 2016-1-29 12: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28 00:14 , Processed in 0.10625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