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vyuan789789

百度搜索 <善良的宋兰>推荐了一篇证明哥猜的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8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申一言朋友。祝新年好。
发表于 2017-2-8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数学大师欧拉下一局棋
数学前辈华罗庚先生说过,做数学研究工作,如同与”高手”下棋.中国预印本序号:1112和1199论文与数学大师欧拉下了一局棋.
         作者利用中国剩余定理构造了两个集合系列(見原文,欧拉函数              φ(Mn)为不大于Mn且与Mn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这些正整数构成的集合与列向量集合Gn中的素向量一一对应).研究过文章的离散数学和数论领域的师生都可以发現文中给出的两个代数系统是同构的,两者的运算性质相似,结构相同.但两者又有不同之处,列向量剩余类环及其相应的布尔代数具有如下优点1)利用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分量同余关系”对所有列向量进行分类,构造了简单明了且便于运算的子集簇.(2)利用良序集合的递归性及数理逻辑的推理規则.在外在的ZFC(自然数公理PA添加集合论公理ZF)体系中我们可以找到一种高效可行的运算方法.(3)使用这种运算方法可以得到在PA中难以判定而在ZFC中可以判定的结果.分层构造的代数系统將与自然数集合一一对应的数学命题从有限推广到不断增大的有限,从而达到证题的目的.(4)由中国剰余定理构造的数学模型Gn-圆,对数学表达式有直覌的几何解释.也就是说,数学模型將数论领域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转換成离散数学领域中相应的问题,从而被一整套新方案解决.
  上述4条都是欧拉函数不具备的,这是可以把数学大家的结果试与改进的原因.我们只不过是站在古人和数学大师的肩膀上往上攀登了一小步.
发表于 2017-2-10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服不行,楼主就是有水平












广东19V1A电源适配器供应厂家
发表于 2017-3-6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是评审”哥猜等证明”的时候了
    自作家徐迟报导<哥德巴赫猜想>介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1+2”以来,国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证明哥猜的浪潮,引起了上至院士,教授下至中学生的广泛兴趣,可以说整整影响了两代人.至少有上千人声称破解了这个世界难题.由于鱼目混珠,使得相关数学机构无法应对,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亊情.之后,我国不少刊物也公开发表刊出过有关”哥猜等命题”的证明论文.每一篇都至少有三个教授审稿.在某些网站上也有不少数学爱好者的文章.虽未经同行專家评审,但也应该有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天地有正气,百花要齐放,百家在争鸣.真理只有一个,那么哪一个机构具有去评审这些文章的责任和义务呢?这是具有一定风向标意义的问题.
    网上媒体放出了一个迷”哥猜真的被中国人证明了嗎?” 文化创新是国策之一.要是”哥猜等命题”万一真的被中国人证明了,那么相关学术机构又如何向国家,向民族交待呢?中国人敢担当,大智慧,有风骨.该是评审”哥猜等证明”的时候了!我们等候这一天的到来.
发表于 2017-3-29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哥猜一般性证明能绕开数学归纳法嗎?
   哥猜的否命题是存在一个大于4的偶数不是二奇素数之和.欧拉的初衷是想给出人们能够接受的哥猜一般性证明.离散数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数学归纳法可用来证明与自然数集合一一对应的命题集合.由推理规则可知,对于无穷数目的命题集合就只能用数学归纳法(見离散数学/尹宝林等编著1998年.第210页).其本质就是数理逻輯的推理規则(简称MP規則和UG規则).
    中国预印本服务.数学 序号:1112, 1199, 1200(英文版)论文就是利用中国剰余定理,布尔代数和数学归纳法证明了从大于4的偶数起,不断增大至每一个偶数都必为二奇素数之和.作者认为这是千千万万离散数学和数论领域的学者及师生都可以看懂的方法,也是人们能够接受的一般性证明,试图绕开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可数无穷数目的命题是不可行的.
发表于 2017-3-31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善良的宋兰 时间:2017-03-30 20:29:35
  回复gf34a: 我们认为你创立的<折轴学>并用自定义以2为单位的方法证明哥猜这样的古典数学问题是真正的伪科学.数学家陈景润”1+2”的证明改进了前人数学大师的研究结果,所用方法是全数学界公认的解析数论.数学界包括他自已都认为没有完成”1+1”,你凭什么说人家是”数学骗子”.亊实上,相对于其他自然科学来说,数学是比较成熟的学科.你想否定陈景润的”1+2”,就必须否定解析数论,你办得到嗎?这是数学界的大课题,数学史自有公论.反之,如果你找到了一种可用於数学归纳法的递归方法,摆在大家面前,用你的方法可从满足哥猜的小偶数开始用数理逻辑的推理规把它推广到不断增大的每一个偶数.数学界又怎么能视而不見呢!既然你拿不出有价值的东西,那么又有谁願意与你这个档次又自称为”明目大师的人一起讨论数学.该还数学专业人士一个干净的学术平台,”不懂数理逻辑的人,请勿入內”.这才是真正的学术民主.
举报 | 49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善良的宋兰 时间:2017-03-31 22:55:17
  作者:rg虎5 时间:2017-03-31 16:00:12
  |—|—|—|—|—|—|—|—|—|—|——》
  0..1..2..3..4..5..6..7..8..9..10
  这是数轴,你应该知道。
  但是叠轴你就没有见过了。如下:
  20.19.18.17.16.15.14.13.12.11.10
  |—|—|—|—|—|—|—|—|—|—|——》
  0..1..2..3..4..5..6..7..8..9..10
  它是数轴折断后形成的,任何一个偶数都可以用叠轴表示,叠轴也可以不断向右延伸。
  叠轴上只有四种数对,素数对总是占有一定的比例。数轴上的素数不会消失,叠轴上的素数对也不会消失。
  举报 | 208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善良的宋兰 时间:2017-03-31 22:47:38
  回复gf34a: 看来你是真心想搞清楚自己的证法为什么行不通,其实这种思路的人很多,但他们都不知道这方法的致命之处是”不存在递归性”.拿你给出的例子来说,一折轴偶数20得到了素数对3+17, 7+13.再用偶数22折轴又有素数对3+19, 5+17, 11+11.但前面的二个素数对不会再次出现.如此类推,对偶数24, 26, 28, ......也这样折轴下去,前面折轴法得到的所有素数对全部都不会再次出現.也就是说每折轴一次又得重新进行一次计算,按你的理论(1)”素数对总是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猜想!正是必须给出证明的地方.(2) “数轴上的素数不会消失”此话是真命题.(3) “叠轴上的素数对也不会消失”此句话本身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必须给出严谨的证明.否则就是用哥猜来证明哥猜,毫无逻辑意义.有可数无穷个偶数,算得完嗎!就是大型计算机也不行.
  而数学归纳法所依赖的就是”可递归性”,可由个位数偶数起,推广到不断增大的每一个偶数都滿足哥猜.近300年来无数数学家费尽心机寻找的正是这种递归性.但在自然数和初等数论的公理体系中都没找到.能否在更强的公理体系(如集合论加自然数公理体系)中找到这种递归性?有人正在做这项工作.
发表于 2017-4-9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oguicheng 于 2017-4-9 14:57 编辑

根据陈景润定理,有如下等式成立:10<N=P+P2*P3=P+P1+2。。。【1】12=3+3*3=3+7+2,14=5+3*3=5+7+2,16=7+3*3=7+7+2,18=3+3*5=3+13+2,20=5+3*5=5+13+2,22=7+3*5=7+13+2,24=3+3*7=3+19+2。
根据公式【1】,有:10-2=P+P1。。。【2】。由公式【2】,有:8<N=P+P1。。。【3】10=3+7,12=5+7,14=7+7,16=3+13,18=5+13,20=7+13。
【3】式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公式成立。
3*3=9=7+2,3*5=15=13+2,3*7=21=19+2,5*5=25=23+2,3*11=33=31+2,3*13=39=37+2。。。
用陈景润定理可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发表于 2017-4-9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3*17=51=49+2
发表于 2017-4-10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裁判和规则的足球赛>何时休?
    上面的所谓学术讨论象是一场<没有裁判和规则的足球赛>. 51楼认同离散数学教科书的理论,数学归納法是证明哥猜和判定哥猜证明是否有效可行的正确方法.明目大师在52至77楼表明的观点认为”哥猜不属于数学归纳法研究的领域,就算你那办法证明出来了,但太啰嗦了”.同时还提出如下所谓”新数学概念和新成果” :
(1).S=1+2+3+.....  公式中S表示所有偶数. (2).自然数跟偶数相同. (3).素数多于合数.(4).数轴上素数就是无穷多的1加起来.当然这是一个定律.(5).用48个队参加世界足球赛的例子,来否定数学归纳法对哥猜的证明.他还狂妄称"所有世界上的数学家在他的眼里都是蠢猪.要与中国,美国,俄罗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科院展开斗争".这明目大师可以回原始社会去当”老子天下第一”了.
     现在的关键议题是哥猜被中国人证明了嗎?如同<没有裁判和规则的足球赛>,这样的所谓学术讨论在人才济济的泱泱大国,何时能休矣!
发表于 2017-4-15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明目大师: 你<素数对塔>內的数都是偶数,构造这个塔也是用心良苦.但是有个问题必须证明(否則你构造的塔就是与哥猜等价的猜想),即证明在这个不断增大的塔内,已经包含了每一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如果你做到了,哥猜就被你证明了.这是数理逻辑中数学归纳法所要求的.也有一亊,我不明白,如果排名靠前大学的数学专业师生参与这类数学问题的讨论,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可以指出你的错误,不至于拖几十年,从而使你怨天尤人,造成这种現象,也许是学术界的一大失误.虽然我不能继续陪你讨论,但你可以在<哥德巴赫猜想吧>继续深入讨论.但要低调,不要”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真理是要经得起世界数学界一万年质疑和评论的
    查看<素数对塔>点击善良的宋兰,还有其他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5 19:57 , Processed in 0.1035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