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值逻辑的历史
已知的第一个不完全接受排中律的逻辑学家是亚里士多德(De Interpretatione, ch. IX),尽管他没有建立一个多值逻辑的系统。排中律是被斯多葛学派哲学家接受的(这个定律可能起源于其中一位,Chrysippus)。直到二十世纪之前,后来的逻辑学家都遵从亚里士多德逻辑,除了接纳了排中律之外。 二十世纪恢复了多值逻辑的想法。波兰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扬·武卡谢维奇(Jan ?ukasiewicz)在1920年开始建立了多值逻辑系统,使用了第三值"可能"来处理亚里士多德的海战悖论:「明日有海战,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而是真假未定的」。同时,美国数学家 Emil L. Post 在(1921年)也介入了对额外的真实程度的公式化。哥德尔在1932年证明了直觉逻辑不是有限多值的逻辑,并定义了在经典逻辑和直觉逻辑之间的哥德尔逻辑系统,这种逻辑叫做中间逻辑。
——摘自百度百科词条“三值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