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busybee

既然哥德巴赫猜想吧里已经全部兜底,索性这里也全部公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busybee 发表于 2017-10-2 23:51
谁强迫你必须算准确?你被耍了

哥猜证明的核心并不是去验证偶数有沒有素数和、以及有多少素数和式,而是通过证明揭示为什么它会有这样的规律,很显然我们不需要通过计算得出它有这样的和式而不考虑它的具体情况与计算结果之间的冲突。我这样给你说吧!我们不必考虑它在无限态的正确性,它在有限范围的正确性我们可以验证为真,这没什么,我们需要证明这有限正确性的前提是什么?如果你得出了这有限正确性的前提条件,那么它在无限状态也同样适用。
发表于 2017-10-3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证明条件本身就暗含了你要证明的结果,这不叫证明。见你最后一部分内容﹕偶数近似于素数平方。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lkPark 发表于 2017-10-3 01:01
你的证明条件本身就暗含了你要证明的结果,这不叫证明。见你最后一部分内容﹕偶数近似于素数平方。

这近似平方,画龙点睛,是全篇最醒目的假设,从而有了递增的素数对下限值。只是要先把偶数分成三类,看来希望越来越大了,至少还没有漏洞被指出,你指的这些无伤大雅
发表于 2017-10-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usybee 发表于 2017-10-3 06:46
这近似平方,画龙点睛,是全篇最醒目的假设,从而有了递增的素数对下限值。只是要先把偶数分成三类,看来 ...

看来你还是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你的求素数对公式本身就首先确定了哥猜成立而后你却用该公式来证明哥猜成立,这除了能证明你的思想错误而外还能证明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lkPark 发表于 2017-10-3 09:00
看来你还是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你的求素数对公式本身就首先确定了哥猜成立而后你却用该公式来证明哥猜成立 ...

这公式是从数列逻辑来的,并不是源于哥猜。
献诗一首:
白发攒丝两袖空,
春遥夏走即逢冬。
羞于斗艳守寒舍,
世道浮华难就从。
潜梦繁花何院种,
秋年暮雪浴苍松。
闲庭独饮凌霜酒,
但看孤烟晚照中。
发表于 2017-10-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lkpark这样的诤友很好!偶数分三类是不够的,必须分15类!然后证明同尾数的偶数素数对呈线性增长!凡大于等于14的偶数,其素数对大于等于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生888 发表于 2017-10-3 10:30
有lkpark这样的诤友很好!偶数分三类是不够的,必须分15类!然后证明同尾数的偶数素数对呈线性增长!凡大于 ...

谢谢!
不过分三类已经可以证明。
递增证明如果没有问题,那么哥猜已经解决了。
最后一条两素数不相邻的算法完美解决了前面约等于的瑕疵。
1-2/p确实源于数列的逻辑,最后得出哥猜成立,当然和哥猜有关,不过是证明了哥猜,而不是用哥猜证明哥猜。
发表于 2017-10-3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lkPark 发表于 2017-10-2 14:23
x在什么条件下取零?你得不出这条件。错误的论证!

这么简单的事情也看不懂?
当偶数半值A不含有素因子的时候,x可以取0 、……其它偶数。
如:偶数202
A= 101 ,x= : 0  12  30  48  72  78 ( 90 )( 96 )( 98 )
M= 202        S(m)= 9     S1(m)= 6    Sp(m)= 4.9     δ(m)≈-.456  K(m)= 1       r= 13
Sp( 202)=[( 202/2- 2)/2]*( 1/ 3)*( 3/ 5)*( 5/ 7)*( 9/ 11)*( 11/ 13)= 4.9
代入101±x,得到全部素对:
  101 + 101,  89 + 113 , 71 + 131  ,53 + 149 , 29 + 173  ,23 + 179 , 11 + 191 , 5 + 197 , 3 + 19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工688 发表于 2017-10-3 11:15
这么简单的事情也看不懂?
当偶数半值A不含有素因子的时候,x可以取0 、……其它偶数。
如:偶数202

看起来好复杂,看不懂,这是事实,没别的意思。
我确实是拿着螺丝刀万用表靠手艺养家糊口的小P民。连乘符号看书刚学的,以前发的贴,火车车厢一样拖着。
我想问下,我的论文还有漏洞吗?
公式大于0并且递增,公式源于数列逻辑,是否已经成立?
发表于 2017-10-3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busybee 发表于 2017-10-2 14:18
谢谢!
不过我觉得,我这篇通俗易懂,目前为止,贴吧也好,这里也好,还没有漏洞被指出。
胜算比较大。

偶数M的素对数量的区域低位值是随着偶数的不断增大而增大的,因此猜想是必然成立的。
用一个下界函数 infs(m) 计算:
S(M) ≥ infs(m)=0.826(A-2)/2 *π(1-2/p)
   就是    infs(m)=0.413(A-2)*π(1-2/p);这里的p是√(M-2)以内的所有奇素数。

∵   infS(6)≈ .41 ,向上取整后为1,∴ 任意≥6的偶数M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的表法数S(m) 的低位值 ≥1;
∵        infS(100)≈ 2.8 , ∴  ∴   ≥100的任意偶数M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的表法数S(m) 的低位值 ≥3;
∵        infS(10000)≈ 83.2 ,∴ ≥10,000的任意偶数M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的表法数S(m) 的低位值 ≥84;
∵        infS(1000000)≈ 3763.6 ,∴ ≥1,000,000的任意偶数M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的表法数S(m) 的低位值≥3764;
∵        infS(100000000)≈ 202248.5 ,∴ ≥100,000,000的任意偶数M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的表法数S(m) 的低位值≥202249;
        ……


至于对偶数的分类,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分类并不能提高计算式的素对计算值的精度,偶数素对数量的变化主要由含有的素因子决定的。
在这个方面,我曾经对一些网友阐述过。如果你不相信,可以用一些具体偶数实验一下。
比如:你的分类是不能判断偶数 3233230 与 3233232 的表为两个素数和的数量哪个多哪个少的。

如果分类的方法不能对于偶数的素对数量计算值的精度的提高,那么有什么必要去分类呢?而素因子系数 K(m)则准确的反映了偶数的素对数量的波动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2 19:27 , Processed in 0.0838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