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5-11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gyong 于 2019-5-11 01:15 编辑
二 、 命题证明
定义:管辖范围的概念:我们把pk^2和 pk+1^2的区间称做pk素数的管辖范围。
例如: m=4, pm=7, 7的有效合数管辖范围是【49,119】,在此范围仅有49,77,91三个7的有效合数。消除了两个素数对(标红色“X”)。见上图。
法则3: 小于或等于pk的 素数之有效合数(或者称作可能出现素数对)的密度是不变的。
在一个素数的管辖范围内,m不变。由于每个素数的倍数的周期是固定的,它们总的合并周期也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它们在数轴上的 密度是大致相同的。
凭此,我们可以用典型位置的图示法解释素数、素位和素数对的消除、产生变化情况。
证明1:
1、 当m不变,密度也不变,则总的效果是素数对不可能消除。
2、 而每增一个素数的有效合数,仅能消除有限的素数对,而当储备的素数对多于新增的素数的有效合数,则素数对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当m=5,pm=7,已经有4个素数对储备,由m=5到m=6, 有效范围是(7+4)^2=7^2+8*7+16,大于8个7,但有7个不是有效合数。
也只能有2个7的有效合数,那么就剩下至少4-2个素数对。实际此时新增4对共有6对素数对。
m越大,小素数越多,新的素数的有效合数比例越少。而管辖范围越大,这样,总的效果必然是素数对越来越多。
另外,
1、 由于一个素数的倍数和其它素数的周期不同,所以它不能消除所有的已存在和将成为的素数对。
2、 在数量上,储备的素数对个数远大于新的素数的有效合数个数。
3、 1、2的差异随着2n的增大,越来越有利于素数对的存在和增多。
鉴于以上理由和依据,必然存在一对或一对以上的素数对。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