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vfbpgyfk

模拉系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0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生888@
这此都是可被3整除类的偶数,但因还能被其它四个素数整除,因而,计算系数就发生了变化,则计算出来的素数对个数就会有千差万别,甚至偶数相差并不大,但计算出来的素数对个数却相差很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0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vfbpgyfk 发表于 2022-7-9 23:06
@重生888@
这此都是可被3整除类的偶数,但因还能被其它四个素数整除,因而,计算系数就发生了变化,则计算 ...

用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吗?没有用处吧!

点评

若是从哥猜角度讲,运用【模拉系数】计算素数对个数能够实现符合哥猜命题题意的数理证明。  发表于 2022-7-10 09:10
不是用这来证明哥猜,这是为重生888贴的贴子,他只考虑能否被3整除的问题,而没有考虑其它诸素数能整除偶数问题。所以,我在这里把所有类型罗列出来,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22-7-10 09: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生888@
怎么样?有没有新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vfbpgyfk 发表于 2022-7-11 05:39
@重生888@
怎么样?有没有新的认识?

我已经肯定了模拟的不错!人人都想搞点自己的东西,道理不够充足,不过计算优于外国人就是胜利!

点评

互相借鉴,不断优化和提高自己的东西,尽最大努力完善数理依据。光在实践超越是不够了,要能在数理上站稳脚跟。  发表于 2022-7-11 14: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6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fbpgyfk 于 2022-7-16 12:37 编辑

1、发一个全部按【拉曼纽扬】式计算GD(N)与用【模拉系数】计算GD(N)对照表,以便深入了解【模拉系数】的实际用途。
2、现在的计算所用的系数,都是在改造【拉曼纽扬】系数公式基础上实现,摒弃了实践经验得出的经验系数的弊端。
3、【拉曼纽扬】计算公式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对偶数分类∏(P-1)/(P-2),另一个是确定计算素数对的动态系数∏(1-1/(P-1)^2,现调整为:∏(1-1/(P-0.59)^2。
4、表中标题含义:
偶数——需要计算的偶数(N)
素数对D(N)——偶数(N)的真实素数对个数
模数——以30030对偶数取的模ms=MOD(N,30030)
全分类——按偶数内的全部>2的素数实施∏(P-1)/(P-2)计算的值
全动态——按偶数开平方根内全部>2的素数实施∏(1-1/(P-0.59)^2计算的值
拉曼系数——lm=(∏(1-1/(P-0.59)^2)*(∏(P-1)/(P-2))的乘积
模分类——按模数内5个素数实施∏(P-1)/(P-2)计算的值
模动态——按模数内>2的所有素数实施∏(1-1/(P-0.59)^2计算的值
模拉系数——按模数内的相关素数实施ml=(∏(1-1/(P-0.59)^2)*(∏(P-1)/(P-2))的乘积
拉GD(N)——按【拉曼系数】计算GD(N)=lm*N/ln(N)^2
拉误差——lwc=D(N)-拉GD(N)
拉差率——lcl=lwc/D(N)*100
模GD(N)——按【模拉系数】计算GD(N)=ml*N/ln(N)^2
模误差——mwc=D(N)-模GD(N)
模差率——mcl=mwc/D(N)*100
5、这里的【模数】是按3、5、7、11、13的组合乘积情况构成的32类偶数,那些大偶数都是以相应报倍数*30030得出的,从而与模数之和形成周期性偶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6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过,人人都想搞出自己的东西,有的人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有的人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恕我多言:从这个浩大工程中没看到数理理论在哪里?人家计算连续偶数,您跳着来!

点评

4、在有计算机辅助下,只要有相适应的计算程序,作这种计算并不是坚难的事,坚难的是架构起这种系统性的逻辑思维。一旦这种思维成型,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了,经实践检验,结果若能与思维形成统一,事成  发表于 2022-7-17 10:54
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去劳神了,即便予以劳神,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还会扰乱了关注点,事得其反。3、只因有了系统性理解,才有跳出常规观念的胆识和勇气。其实,能批量计算看似不连续的偶数,实质恰恰是连续思维浓缩  发表于 2022-7-17 10:44
2、这次做的并非不是偶数的连续性,而是将具有代表性的偶数连续性突显出来,她们每个相邻偶数之间的连续偶数都要归属到这32个类别之中,概莫例外。  发表于 2022-7-17 10:39
然而,那个【周期性规律】竟然没有引起注意,甚至到了这个【模拉系数】地步,仍然还没有意识到这种简化计算的优越性。  发表于 2022-7-17 10:36
1、要说【数理理论】,那就要追朔到【构成素数对的周期性规律】,没有这个规律,就没有【模拉系数】,没有【模拉系数】,就不可能【简化】计算过程。  发表于 2022-7-17 1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7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您在周期性变化上下了一番功夫!我的30模,是有中国筛子做依据的。36种组合是有平面直角三角形表述的。偶数素数对波动原因是组合种类决定的!不是连乘积,不是周期性变化造成的
我将发帖阐述这一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7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说错了不是?
1、构成素数对的周期性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周期性变化造成了什么。
2、至于连乘积问题,是否应该说,她的计算结果恰好地迎合了构成素数对的周期性规律,或是拉曼纽扬意识到构成素数有类偶数的性质,但没有发现或总结出这种类偶数存在的周期性,更没有发现和总结出周期率。
3、素数对的波动性,不是周期性造成的,应该是不同类型偶数融合到一起造成的。如果把同一个类型偶数放到 一起构成连续偶数,它们的素数对个数就基本地围绕于相对平缓的曲线上下,波动幅度很小,这是偶数的个性所决定的。
4、至于把偶数划分为多少个类别,是要有数理依据和横向对照来判断。
5、通向北京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最短的路只有一条。这就如同我所说过的【出发点虽然不同,但终点确是相同的】,这就是殊途同归,或是异曲同工。

点评

请看我的《偶数素数对波动原因》。  发表于 2022-7-17 1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7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2-7-17 16:53 编辑

没有反例的计算才是有价值的,

否则只能是掩耳盗铃的把戏而已!

请注意我说的反例是多于真值的值!

请不要标榜什么准确率70%之类的咒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要反驳我的意见,

请你给出比真值多出来的数据的数学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3 21:02 , Processed in 0.1440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