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vfbpgyfk

任意偶数的素数对与哥德巴赫猜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fbpgyfk 于 2016-2-9 16:12 编辑
奇数的世界 发表于 2016-2-9 14:35
建议楼主看一下大O符号的实际意义。我认为用来讨论素数定理的误差不合适,因为大O函数实际上是省略很多东西 ...


您说的都在理,也是事实。但是,我们现在探讨的不是在求解真实的素数个数,而是在探讨素数对,而且,也不是在探讨素数对的真实个数,而是探讨一个只要能够>=1个素数对就足矣。那么,只要所用的数学理论或函数式能够实现>=1个素数对也就够了(要依理而论,不是无根无据地随意给个算式),至于误差有多大,只要能够满足>=1个素数对的需要就行。由于哥猜要求的素数对个数底线是1个素数对,那么,计算出的哥猜素数对个数允许误差很大,于是,那种极具相似性的素数定理,在任意偶数条件下,即使存在误差,甚至大到不可想象程度,也不可能超出哥猜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因为素数定理不可能计算出等于0的数)。
我的意思就是说,素数定理固然存在的误差,但对哥猜的需求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完全可被哥猜的允许误差范围包容。
要说对您有什么错之处,那就是您没有认识到哥猜对素数对误差的包容量,还没有跳出精细计算的意识圈子。
最后再强调一次,解决哥猜问题,是个很粗略的计算法则,甚至可以说,允许误差范围是数学史上从未有过的特例。
发表于 2016-2-10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奇数的世界 于 2016-2-10 14:07 编辑

素数定理不可能计算出等于0的数,这是谁都知道的事,你就不必拿来说了。

你看看对于证明V=N/lnN+A(N)-n/lnn-A(n)>0,用个实际的两个数做例子,V=100/ln100+A(100)-50/ln50-A(50)>0,你抛去A(100),A(50)这两个误差不顾,只证明了100/ln100-50/ln50>0,是否相当于证明了V>0?
发表于 2016-2-10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将D(N)表示成N以内的素数对的个数,如果D(N)是真实值,还有N=2n
D(N)=2π(n)(π(2n)-π(n))/n
我后来发现这个公式并不是真实值,还有一定误差,但很小,我用过N=8和N=10检验过,有误差,你也可以检验试试。这个公式你需要调整到一个真实值。
还有我认为你不必走素数定理这个条路,通往证明哥猜道路应该不止一条,如果走素数定理这条路必定会遇到误差余项这个大石头,我们可以根本不走素数定理这条路。其实我认为证明D(N)=2π(n)(π(2n)-π(n))/n>0,只要证明π(2n)-π(n)>0就行了,在数轴上π(2n)其实包括了π(n),根据切比雪夫定理,π(d)=π(2n)-π(n),π(d)必大于零,其实这样就证明了哥猜。这是我昨晚想了很久想出来的方法。但是今天验证你的公式D(N)=2π(n)(π(2n)-π(n))/n并不是真实值,还有少许误差,所以希望你调整过来。其实可以分当n为偶数和奇数两种情况的D(2n)的公式。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fbpgyfk 于 2016-2-10 11:59 编辑
奇数的世界 发表于 2016-2-10 06:01
如果将D(N)表示成N以内的素数对的个数,如果D(N)是真实值,还有N=2n
D(N)=2π(n)(π(2n)-π(n))/n
我后来 ...


要知道,2π(n)(π(2n)-π(n))/n是由平均法得到的,则不是真实值,所以,才以G(N)取代D(N),则存在误差是正常事。1楼主文中已经明确地讲清楚了的,D(N)=πd)-H(n)+H(N)算式才是准确无误的计算公式。
还要说明的是,在1楼主文的定义中已经明确阐述N是任意偶数,即N=2n。
另外,在1 楼主文中已经道出2π(n)(π(2n)-π(n))/n>0,且在前面还说过,由证明得知,大区间素数个数几乎与等于小区间素数个数,这个证明要比切比雪夫的证明更加清晰明确。
如果要以这个论述和证明哥猜成立的话,远不及利用素数定理推导出的N/(ln N)^2表述的清晰、简便、直观。前者不便验证较大的偶数,后者不但便于证明,也便于验证,经实践检验,本计算机可通过Excel计算出300余次方的偶数素数对存在性,至于充分大或无穷大的偶数,一眼就能从N/(ln N)^2看出,计算结果是个趋于充分大或无穷大的数。
之所以有所谓的绊脚石挡路,那是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哥猜命题的题意所致,而不是因为素数定理的余项问题。在哥猜这个问题上,精细计算是真正的挡路之石,是270余年的探索哥猜工作失败之根。
发表于 2016-2-10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D(N)=π(d)+H(2n)-H(n)算式才是准确无误的计算公式。
原来是这样。根据切比雪夫定理,一定有π(d)>0,在数轴中,H(2n)包括H(n),所以H(2n)>H(n),
有H(2n)--H(n)>0,所以D(N)=π(d)+H(2n)-H(n)>0。由以上几点足够证明哥猜成立了。你根本不需要使用素数定理了。请老师仔细看我的论述,是否正确!?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fbpgyfk 于 2016-2-10 13:19 编辑
奇数的世界 发表于 2016-2-10 12:10
D(N)=π(d)+H(2n)-H(n)算式才是准确无误的计算公式。
原来是这样。根据切比雪夫定理,一定有π(d)>0,在数 ...


在1楼的定义中。已经明确地定义:H(n)是小区间内的合数个数,H(N)是N的合数对个数。那么,H(n)未必比H(N)少,或者说,H(n)要比H(N)多,因为只一部分H(n)能构成合数对H(N),那么,还会剩下一部分小合数。所以,多数情况下,H(n)>H(N)。
根据任意偶数的对称奇数对原理,当小区间合数Hn与大区间合数Hd构成合数对后,小区间可能剩余的合数Hn必然与大区间素数Pd构成合素对HP,那么,大区间素数Pd与小区间合数Hn构完合素对HP后,大区间可能剩余的素数Pd,必然与小区间的一部分素数Pn构成素数对PP,则素数对PP因此而诞生。于是,结构式也就由此构建起来。
发表于 2016-2-10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vfbpgyfk 发表于 2016-2-10 20:58
在1楼的定义中。已经明确地定义:H(n)是小区间内的合数个数,H(N)是N的合数对个数。那么,H(n)未必比H( ...

你这种写法就很容易混淆了,因为N=2n,H(N)=H(2n),然而你说的,H(n)>H(N)。H(n)<H(2n)。你说这样就矛盾了啊。
建议将N的合数对个数H(N)改成另外的符号,比如改成HD(N),这样就不容易混淆了。
发表于 2016-2-10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你的π(d) 这样的表示法也有问题,也容易混淆。π(x)表示的是x以前的素数个数,而π(d)的意思当然表示的是d以前的素数个数,但是π(d)=π(2n)-π(n),这两个值显然是不同的。
发表于 2016-2-10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这样表示素数对的个数比较好。按照你的意思:PD(2n)=π(2n)-π(n)+HD(2n)-H(n)
PD(2n)表示素数对的个数,HD(2n)表示成合数对的个数,H(n)表示n以前的合数个数,π(2n)表示2n以前的素数个数,π(n)表示n以前的素数个数。
那老师,您看怎样?
发表于 2016-2-1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有个想法是,既然偶数除2以外都是合数,那么就干脆将偶数排除在H(n)外,同样也将偶数对排除在HD(2n)外,那么H(n)只表示奇合数的个数,HD(2n)表示奇合数的对数,好像对结果不会造成影响,并可以简化公式的复杂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27 18:57 , Processed in 0.10739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