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沟道效应

简述世界近代数学四道名题的直观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3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沟道效应 发表于 2018-2-3 04:16
//您先把“周明祥的谱法”,介绍介绍吧。//
很遗憾,您对主楼的表述看不懂,对本论坛上的网文
世界近代三 ...

怕,自己的解释漏洞百出,就不解释最好。
发表于 2018-2-4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雷明85639720 于 2018-2-4 08:06 编辑

1、我还认为楼主说的五行相克决定了地图上就不存在五地域全相邻,而只有四地域全相邻的情况,这是硬把互不相干的东西硬往一起拉,真是奇谈怪论。
2、楼主说了他的这一怪论已在某杂志上发表了,难道发表了的东西一定都是正确的吗。那个编辑就是代表了真理吗。他把你这样的文章也发表了,说明他真正的无知。
3、请楼方说说,五行相克是如何决定了地图上就不存在五地域全相邻的呢。其中的噢密是什么呢。
4、楼主说,二色相间行不通,不知楼主对这个“二色相间”是如何定义的。我认为任何一条道路,都可以用两种颜色相间的进行着色。这就是二色相间。难道用了第三种颜色就不叫二色相间吗,把这第三种颜色去掉,剩下的道路上还不是用了两种颜色吗,这就不是二色相间了吗。不知楼主说的“二色相间”是什么概念。
发表于 2018-2-4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沟道效应先生:您不介绍,有朋友的介绍我看了,
原谅我说实在话,
  周老先生有关哥猜的证明处于现象,观察,发现,感觉阶段,离表述,证明还差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个层次的感觉,好多人都有。
发表于 2018-2-4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四道数学题,我都作出了证明。除四色问题外,都用到数学归纳法,其中证明费尔马大定理是在证明比尔猜想后,一言以带之。证明四色问题,是将平面看作由横、竖两种直线一一交替组成,一种直线有两种颜色一一交替,另一种直线有另外两种颜色一一交替。然后,把平面上的、凡是相邻不到四个图形的图形都合并成有四个相邻图形的图形(含三个图形包围的全部图形),另外,每个图形相邻,是指它们的边界封闭曲线相邻,相邻图形没有共同的边界线。然后,把每个图形拓变为只有横、竖边的矩形,再根据矩形角、边上点的颜色,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给每个图形着上点的一种颜色。这样的着色,从整个地图来说,从外向内,要反复多次,即着色、退色、着色、退色,直到最后。证明比尔和3x+1尚未发表。
发表于 2018-2-5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lusishun 发表于 2018-2-4 09:27
沟道效应先生:您不介绍,有朋友的介绍我看了,
原谅我说实在话,
  周老先生有关哥猜的证明处于现象,观 ...

好多的网友把感觉当证明是最大的短板,
网友要有对自己穷追不舍,追问到底,问根求源,还要对自己的表述及过程精益求精,才有望问鼎自己研究的高峰。
 楼主| 发表于 2018-2-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沟道效应 于 2018-2-5 03:16 编辑

//回复雷明85639720网友“我认为任何一条道路,都可以用两种颜色相间的进行着色。
这就是二色相间。//       

下面,本人用文本格式,作出一幅单行道的“四地域三色染”模式地图——本人认为,它就否定了
“任何一条道路,都可以用两种颜色相间的进行着色”
如果雷明85639720网友不认同,就请您把下图改造成“二色相间”的标本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    ∣            ∣11⊕   ∣         ∣⊕14 ∣         ∕ 16* ∕          ∕19*  ∕         ∕       ∣
∣◆7  ∣           ∕    ◆9     ∕             ∕  13* ∕           ∕          ∕         ∕◆17  ∕         ∕ ⊕21 ∕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22 ∣
∣__∕                ﹨ 10*  ∕        ∕   12◆      ∕  ̄  ̄  ̄  ̄            ﹨ ̄ ̄﹨18※∣20◆ ∕         ∣
∣ 6*∣                  ̄  ̄  ̄  ̄  ̄  ̄  ̄  ̄  ̄                               ∕ 27⊕ ∣ ̄  ̄﹨      ∣ ̄  ̄∣
∣      ∣水                                                                域               ∕            ∣           ̄  ̄           ∣
∣ ̄ ̄﹨      ______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_ _∣      ∣                 ∣  ◆28  ∣      ﹨◆25  ﹨       ∣
∣⊕5 ∣   ∣* ﹨⊕﹨ ∣ ﹨    ∣     ∕    ∣   ﹨     ∣                 ∣           ∧26※﹨ ̄◎ ―﹨_∣
∣      ∣   ∣◎ ∣_∣ ∣  ∣   ∣   ∕⊕   ∣※ ∣    ∣               ∣ ̄  ̄  ̄  ﹨       ﹨24⊕   ∕     ∣
∣ ̄ ̄﹨   ﹨_∕     ∕    ∕⊕∕     ∣ ∕ ◎    ∣    ∕       ∣              ∣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_∕_∕_∕           ﹨   ◆            ∨ ̄              ∕ ̄﹨         ﹨ ◆30◎∕     ∕◆34﹨ ∣
∣ ̄ ̄﹨   ﹨                                 ̄  ̄  ̄  ̄  ̄                 ∕        ﹨⊕31   ̄  ̄  ̄    ∕    ∕  ̄  ̄∣
∣      ∣ ̄ ̄﹨ 水                                                      域    ∕ 44◆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32*    ∕ 33※   ∕         ∣
∣     ∕  ̄  ̄﹨ ﹨57*∕  ̄  ̄﹨ ◆55  ﹨54⊕  ∕  *46   ∣※45◎∕    ∣           ∕            ∕  *35 ∣
∣ ̄∣※2◎ ∣  ﹨   ∣56※◎∣   ∕ ̄  ̄  ̄∕  ̄  ̄  ̄∕  ̄  ̄  ̄  ̄  ̄∣ ̄  ̄∕  ̄  ̄  ̄∕  ̄﹨ ̄∣
∣*1﹨_ _∕     ﹨ ̄  ̄  ̄  ̄  ̄∕  ※53  ∕  ◆47    ∕  ⊕43            ∕ ̄42※ ∕  39◆ ∕ ̄37⊕∣  ∣
∣    _∕                 ∕   52⊕        ∕― ― ― ∕― ― ―∕  ̄  ̄∣ ̄  ̄  ̄  ̄∣ ̄  ̄  ̄∨ ̄﹨__∕    ∣
∣  ∕   58◆       ∕ ̄  ̄  ̄  ̄  ̄∕  ◆50   ∣49⊕   ∣ ※48∣ ◆41        ∣ ⊕40    ∕        ∣※36   ∣
∣∕                 ∕ 51※             ∕               ∣          ∣         ∣                 ∣          ∕ 3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符号注解:1,矩线条“ ̄﹨∨∧∣”构造成的圈子代表一个地域,2,⊕◆※*分别代表地域染上的
取点位置和所染的四种颜色之一,3地域中标有符号“◎”者,表示该地域是全邻四地域的内藏地域,
4。数字1、2、3、4、…、58,代表地域的有序编号——本图的染色特点很明显:每四个数代表一组染
色基因,其首尾二地域,恒染成相同颜色。


发表于 2018-2-5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雷明85639720 于 2018-2-5 05:26 编辑

道沟效应朋友:
1、一条道路(也是一个图)用两种颜色交替进行着色,这还要我再给你画一个图吗。只有道路是圈时,且圈中的顶点数是奇数时的道路,着色时才要用到三种颜色。当然你要用到四种或更多,也不是不可以,但却不符合颜色数最少的原理,也不符合四色猜测的原理。
2、你的这个图根本就不是图论中的图,我也看不明白。但你这个图肯定是一个图,而不是只有一条道路的图。
3、你的图既不是道路,当然最终所用的颜色数就不一定是2了,而是要大于2的,但决不会大于4。
4、你能否把你的图改画成图论中所画的图呢,以便我们继续交流。你用了这个图我就没有办法与你交流了。
5、我过去说过,这样的图,对我来说,好象看天书一样,今天又遇到你画了这样的图,我仍一点也看不懂,也看不明白。
6、不管怎么样,你的五行相克的理论在研究地图四色猜测中是用不断上的,如果要用,那也是硬凑合,牵强附会。用了这样的理论,说明使用它用的人,已经对四色猜测是没有办法了,就开始在胡来了,胡思乱想,胡乱凑合了。把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硬往一块拉。
7、你说:“证明四色问题,是将平面看作由横、竖两种直线一一交替组成,一种直线有两种颜色一一交替,另一种直线有另外两种颜色一一交替。然后,把平面上的、凡是相邻不到四个图形的图形都合并成有四个相邻图形的图形(含三个图形包围的全部图形),另外,每个图形相邻,是指它们的边界封闭曲线相邻,相邻图形没有共同的边界线。然后,把每个图形拓变为只有横、竖边的矩形,再根据矩形角、边上点的颜色,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给每个图形着上点的一种颜色。这样的着色,从整个地图来说,从外向内,要反复多次,即着色、退色、着色、退色,直到最后。”请将你的这一理论用图表达出来,或者用图进行说明好吗,你用这么几句话想把四色猜测说明白是万万办不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2-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肯普_希伍德的点染图,掩蔽了在域原始真面貌,才有了臆想的多通道二色相间染色模式之理论,但
是,数学人一旦还原了地图上有全邻四地域存在,“三点二色”就无立锥之地,二色相间就没了客观基
础;而事实上,原始地图客观上就只存在“三点三色”或“四点三色”现象。如果,有人认为27楼的
染色有造假或错误,那么,本人才能认为“肯普_希伍德的点染理论”值得研发。
发表于 2018-2-5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雷明85639720 于 2018-2-5 14:59 编辑

朋友;
1、首先说我上贴中所引的一段话是“被遗弃的草根”说的,我没有弄清,认为是你说的。我说错了,对不起。
2、你说“地图上有全邻四地域存在”,那么图论中也有“四点全相邻”的完全图,而地图这个3—正则图的对偶图正好就是“四点全相邻”的K4完全图。这里的K4完全图的各无素之间的关系不就相当于你那个地图上的“全邻四地域”吗,这里的顶点,不就是你那个“全邻四地域”的地图上的面变来的吗。给这里的顶点着色,不就相当于给你那个“全邻四地域”的面染色吗。这有什么不行呢,这种研究方法不比你用地图来研究要方便多了吗。
2、你说的“地图上有全邻四地域存在,‘三点二色’就无立锥之地,二色相间就没了客观基础”,这句话很不严密。什么样的三点呢,是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呢,还是三个点呈一个三角形呢,你并没有说清楚呀。所以你后面的“‘三点二色’就无立锥之地,二色相间就没了客观基础”就等于白说。你敢说所有的地图中都一定存在“全邻四地域”吗,难道某个地图中不存在“全邻四地域”,就也不存在“全邻三地域”和“全邻二地域”吗。
3、三点呈一条真线,二色一定够了,三点呈三角形,当然一定要三色。但你又说“地图客观上就只存在‘三点三色’;或‘四点三色’现象”,这又说错了,三点呈三角形可以是“三点三色”但四点全相邻三种颜色可是不够用的呀,并不是你说的“四点三色”,而是“四点四色”。
4、三点呈三角形就是完全图K3,一定得用三种颜色,而四点呈完全图K4时,却一定得用四种颜色,而三种颜色是不够用的。
5、你的语言太随便了,一点也不严密,所以就常常出现矛盾。你不能武断的说“二色相间染色”理论是“臆想”的,难道你给一条道路着色时,是用十种八种颜色着的吗,还不是用两种颜色相间的着色的麻。这样做可以做到用色最少,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第三种或第四种颜色的。
6、你的图我想也是不会错的,但这只是一个图,你能4染色,别人就不能对它4染色吗。你这只能看作是在着色,而解决四色问题的关键是证明。你只对一个图进行了4染色,就能证明四色猜测是正确的吗,不能。要是这样,只对一个图进行了4染色,就说四色猜测得到了证明是正确的,那么,解决四色问题还能轮到你吗,早就被人们解决了。
7、阿贝尔用机器已给近2000个图都进行了4着色,也还不能说明四色猜测就是正确的呢,何况你只对一个图进行了4着色。你敢说你染过色的图比阿贝尔他们还多吗。你若能比他们多,那还要计算机干什么呢。
8、最后还要说,你那个五行相克的理论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发表于 2018-2-5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请被子遗弃的草根把你的“证明四色问题,是将平面看作由横、竖两种直线一一交替组成,一种直线有两种颜色一一交替,另一种直线有另外两种颜色一一交替。然后,把平面上的、凡是相邻不到四个图形的图形都合并成有四个相邻图形的图形(含三个图形包围的全部图形),另外,每个图形相邻,是指它们的边界封闭曲线相邻,相邻图形没有共同的边界线。然后,把每个图形拓变为只有横、竖边的矩形,再根据矩形角、边上点的颜色,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给每个图形着上点的一种颜色。这样的着色,从整个地图来说,从外向内,要反复多次,即着色、退色、着色、退色,直到最后。”一段话用图表述出来,你用这么几句话想把四色猜测说明白是万万办不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3 14:58 , Processed in 0.08235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