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1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业余数学之王"称号的费马曾经证明:若p为素数,则a^p-a是p的倍数,进一步如果p与a互素,则显然a^(p-1)-1是p的倍数,用同余式来表达就是:
a^(p-1)=1 (mod p)
这个表达式无疑是数论大厦的一块基石.对如此美妙的定理如果毫不动心,那他一定是只剩下一口气的行尸走肉.推导这个公式用同余式最方便,由于与素数p互素的数有p-1个,它们是:
1,2,3,...p-1
显然有: a*2a*3a...a(p-1)=1*2*3...(p-1)( mod p)
即: [a^(p-1)]*(p-1)!=(p-1)! (mod p)
因为从1到p-1之间的所有整数都于p互质,所以可以两边同除以(p-1)!得到:
a^(p-1)=1 (mod p)
再对a应用数学归纳法即可证明之.
但是它的逆定理是不成立的,即当a^(p-1)-1能被p整除时,p不一定是素数,在1819年,法国数学家莎路斯首先发现,虽然341能够整除2340-1,但是341=11*31为一个合数.后来有一位德国数学家一般性地证明了,只要找到两个奇素数p,q,使得它们的积能同时整除2^(p-1)-1,与2^(q-1)-1,就能保证pq整除2^(pq-1)-1.
伪素数有无穷多个,第一个证明这一点的是数学家迈罗在1903年给出的.如果n是伪素数,则2n-1也是伪素数,所以伪素数有无穷多个.除了上述的341之外,人们陆续发现了561,645,1105,1387,1729,1905等等.数学家普列特在1938年做出了1亿以内的伪素数表.因此伪素数又叫做普列特数.
除了奇伪素数以外,竟然还有偶伪素数存在,美国著名数学家D.H.莱默在1950年找到了第一个偶伪素数:161038,后来荷兰数学家毕格尔又发现了3个偶伪素数:215326,2568226和143742226,并且从理论上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偶伪素数.
伪素数是针对底数为2的情形提出的.而对于一般的底数a,则提出了a-伪素数的概念,例如91能整除390-1,所以把91称为3-伪素数.1904年,意大利数学家奇波拉给出了一种构造a-伪素数的方法:
对于已知的整数 a>=2,取任意奇素数 p,使得 p不能整除a(a2-1),则 n=(a2p-1)/(a2-1)必是a-伪素数.比如取 a=2,选 p=5,显然 5不能整除2(22-1)=6,所以(210-1)/(22-1)=341 是伪素数.
对于已知的整数 a>=2,由于有无穷多个奇素数不能整除a(a2-1),所以a-伪素数有无穷多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