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偶数哥猜哈-李素对计算公式改进的偶数素对计算式 Xi(M)≈ t1*c1*M/(logM)^2 |
点评
一般讲多数的素对计算式的相对误差是波动的,在0位上下波动,因此单个偶数的计算值一般看不清实际计算式的相对误差情况,是偶尔性还是多数情况计算值精度好,因此最好是计算连续的多个偶数才有说服力。
| ||
| ||
点评
π(10^24)=18435599767349200867866;
π(10^25)=176846309399143769411680,
这个应该是专业人士使用大型计算机通过筛选的方法得到的,而通过计算得出的计算值应该有一点误差。
| ||
| ||
| ||
| ||
| ||
点评
在本主题的310#楼有明确的算法。
| ||
点评
近来,我看你在坚持四个系数的基础上,也引进了∏\({P_i-}\over{P_i-2}\)这个连乘积式,它是一种扩展,与延伸,就是说不光素数2,3,5起作用,其他素数因子都在起作用,它最终融入拉曼纽扬系数之中。
你创立的四个系数,八类数一样多,本来是有独到的见解(那只是建立在素数2,3,5上的不完整方案),如果你懂得合成方法论,就可以知道它们是8*8=64种组合方式,并非你的36种有效组合。
不写推导过程,近一年来,估计他是那种不吐不快的人,所以,很少在我的帖子下发言了。他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现在,我把王守恩吸引过来,研究不定方程限制条件的正整数解组数问题,因为他对整数数列痴迷。
我从来不从头到尾写出推导过程,不过在合成方法论关键步骤已经公布,公开,只是掐了头,去了尾,人们很难看懂在推导计算什么。在众多网友中,yangchuanju先生的领悟能力超强,我曾多次嘱咐他,如果理解了,只写过程
推导过程自然是有的,只不过,在我头出书以前,不公布而已。我2005年接触电脑,2008年进入歌猜的研究中,到2009年某个时间就公布了结论,2010年学会编程VFP后,进行了数据验证,最近几年只写出公式,系数,恒等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