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cmmjj

几何一探-最弱条件的等腰三角形证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31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29楼的证明,很草率,怎么没人提出问题呢?我只是觉得几何理论中的点、线、面,平行公理,勾股弦定理都与极限有关,所以使用了函数导数的极值理论叙述了楼主问题的证明。 是不是做的对?是不是不能用纯几何方法证明了? 请网友研究分析。
发表于 2017-9-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曹老的证明的一些想法:
1) 曹老为何要预设角1为10度呢?  这不是【不妨】。
     按曹老的方法,实际上是可以不必预设其为10度的。
2) 曹老的反三角函数,是否论证过角4+A落在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内?
        即他确定不会大于90度? 严格要求应该论证一下,或后面引用时小心处理一下多值问题。
3) 曹老用导数(在0到80度间)恒正,从而证明x在大于0的点,f都会大于0.
    这一思路和方法是好的。也是可以给我们以启发的。

既然曹老邀请评价一下他的证法,我就斗胆直叙。
发表于 2017-9-1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zkyllcjl 于 2017-9-3 04:20 编辑
天元酱菜院 发表于 2017-9-1 08:39
对曹老的证明的一些想法:
1) 曹老为何要预设角1为10度呢?  这不是【不妨】。
     按曹老的方法,实际 ...


谢谢你。你的1)说的对,可以把10度改一下,这个工作 请你做吧! 你这个想法就是进步! 希望你做做,我确实老了。
你的2)也说的对,请你论证吧!修改吧1 我支持你 做做这个工作,我确实老了。
发表于 2017-9-2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元酱菜院 于 2017-9-9 11:19 编辑

@王守恩; 先握个手,我们合作成功了。

曹老给了一个证明方法,前面和我们的证法其实大同小异,后面使用了微分。
曹老希望能对他的方法予以完善,那就引进微分的证法,把我们的烂尾楼建成。
一方面对曹老微分证法的正确使用有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也对你我的劳动和思考有一个交代。

1) 设∠BAC 的取值为2A,【 2A∈(0,π)】;   有∠1+∠2+∠3+∠4+2A=π
      不失一般性,设∠4 =(π-2A)/2 -∠2 - s     (s>=0)
                   (也可设∠1 =(π-2A)/2 -∠3- s;     以下的证明过程是完全相似的)

      于是,  ∠2+∠4=(π-2A)/2  -s               (可见,∠2+∠4为锐角)
                  ∠1+∠3=π-2A- (∠2+∠4)= (π-2A)/2 +s           
    (谢谢曹老指正,这里的论述改为:  【∠1+∠3应为锐角,否则不可能等腰。所以,这里又有A>s】 )

         有: (∠1+∠3)  -  (∠2+∠4) = 2s;            (可见有 π/2  > ∠1+∠3 >2s;    即s<π/4, 后面将使用作为s的定义域 )
   
        由已知:∠1+∠2=∠3+∠4;    有 ∠1-∠4 = ∠3 - ∠2   
        结合(∠1+∠3)-(∠2+∠4)=2s      又有: (∠1-∠4)= (∠3-∠2)=s ;
        再根据∠1+∠2=∠3+∠4  =(∠1+∠2+∠3+∠4)/2 =(π-2A)/2
       又可得到 ∠1=π/2 - A - ∠2;
                   ∠4=π/2 - A - ∠3 ....................(1)

      以上我们小心翼翼定义s变量, 是为了使A和∠2不随s变化。不论∠BAC取定(0,π)内的何值 (A=∠BAC/2),
      并且在A取定后,∠2取定(0,π/2-A)内的何值,以下论述均成立,且A和∠2 均可作为(参数)常数来使用。

2)  分别在三角形BEC和BDC中运用正弦定理,因为CE=BD, 所以,CE/BC = BD/BC
       可以得到 sin(∠1+∠3)sin(∠2+∠3+∠4) = sin(∠2+∠4)sin(∠2+∠3+∠1)...............(2)
       由于∠1=π/2 - A -∠2;   ∠4= π/2 -A-∠3
      (2)式左边成为  sin(π/2 - A - ∠2+∠3)sin(π/2-A+∠2) = cos (A- s) cos(A-∠2)
      (2)式右边成为  sin(π/2 - A -∠3+∠2) sin(π/2-A+∠3) = cos (A+s)cos(A-∠2-s)
      左边-右边为0,  即有:  cos(A-s) cos(A-∠2) - cos(A+s)cos(A-∠2-s)=0
       (这一部分请参见王守恩贴)  


3)   设函数 f(s)=cos(A-s) cos(A-∠2) - cos(A+s)cos(A-∠2-s)     (s∈[0,π/4 )
        考虑:
        当s=0时,直接代入计算可得 f(0)=0  

4)   求f(s)在 [0,π/4)区间的导函数
      f ' (s) = sin(A-s)cos(A-∠2)  + sin(A+s)cos(A-∠2-s) - sin(A-∠2-s)cos(A+s)
               =sin(A-s)cos(A-∠2)  + sin(∠2+2s) .........(3)
            
      注意到: 锐角∠1+∠3 = ∠2+2s + ∠4,    即有:∠2+2s < ∠1+∠3< π/2
       (3)  式中 A和∠2均属于(0,π/2) 所以 A-∠2属于(-π/2, π/2),  有 cos(A-∠2) >0

       结合 A> s 条件, 有 sin(A-s)cos(A-∠2) >0 ,sin(<2+2s)>o ;
       即有: f ' (s)  >0        (0<= s <π/4)
      
     即f ' (s) 在 【0,π/4) 区间总是正的。

5)依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f(s) 在区间(0,π/4)内各点的函数值 都是大于f(0)=0的。
      于是,只有s=0 时,才会有    cos(A-s) cos(A-∠2) - cos(A+s)cos(A-∠2-s)=0
      从而证明: 本命题。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3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元酱菜院 于 2017-9-9 11:19 编辑
王守恩 发表于 2017-8-16 11:41
天元酱菜院,我来接招,往前试一试。
1,设∠BAC=2A       1+2=3+4=90-A
         1=90-A-2     4=90- ...


@王守恩; 先握个手,我们合作成功了。

曹老给了一个证明方法,前面和我们的证法其实大同小异,后面使用了微分。
曹老希望能对他的方法予以完善,那就引进微分的证法,把我们的烂尾楼建成。
一方面对曹老微分证法的正确使用有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也对你我的劳动和思考有一个交代。

1) 设∠BAC 的取值为2A,【 2A∈(0,π)】;   有∠1+∠2+∠3+∠4+2A=π
      不失一般性,设∠4 =(π-2A)/2 -∠2 - s     (s>=0)
                   (也可设∠1 =(π-2A)/2 -∠3- s;     以下的证明过程是完全相似的)

      于是,  ∠2+∠4=(π-2A)/2  -s               (可见,∠2+∠4为锐角)
                  ∠1+∠3=π-2A- (∠2+∠4)= (π-2A)/2 +s           
      (谢谢曹老指正,这里的论述改为:  【∠1+∠3应为锐角,否则不可能等腰。所以,这里又有A>s】 )

         有: (∠1+∠3)  -  (∠2+∠4) = 2s;            (可见有 π/2  > ∠1+∠3 >2s;    即s<π/4, 后面将使用作为s的定义域 )
   
        由已知:∠1+∠2=∠3+∠4;    有 ∠1-∠4 = ∠3 - ∠2   
        结合(∠1+∠3)-(∠2+∠4)=2s      又有: (∠1-∠4)= (∠3-∠2)=s ;
        再根据∠1+∠2=∠3+∠4
       又可得到 ∠1=π/2 - A - ∠2;
                   ∠4=π/2 - A - ∠3 ....................(1)

      以上我们小心翼翼定义s变量, 是为了使A和∠2不随s变化。不论∠BAC取定(0,π)内的何值 (A=∠BAC/2),
      并且在A取定后,∠2取定(0,π/2-A)内的何值,以下论述均成立,且A和∠2 均可作为(参数)常数来使用。


2)  分别在三角形BEC和BDC中运用正弦定理,因为CE=BD, 所以,CE/BC = BD/BC
       可以得到 sin(∠1+∠3)sin(∠2+∠3+∠4) = sin(∠2+∠4)sin(∠2+∠3+∠1)...............(2)
       由于∠1=π/2 - A -∠2;  ∠4= π/2 -A-∠3
      (2)式左边成为  sin(π/2 - A - ∠2+∠3)sin(π/2-A+∠2) = cos (A- s) cos(A-∠2)
      (2)式右边成为  sin(π/2 - A -∠3+∠2) sin(π/2-A+∠3) = cos (A+s)cos(A-∠2-s)
      左边-右边为0,  即有:  cos(A-s) cos(A-∠2) - cos(A+s)cos(A-∠2-s)=0
       (这一部分请参见王守恩贴)  


3)   设函数 f(s)=cos(A-s) cos(A-∠2) - cos(A+s)cos(A-∠2-s)     (s∈[0,π/4 )
        考虑:
        当s=0时,直接代入计算可得 f(0)=0  

4)   求f(s)在 [0,π/4)区间的导函数
      f ' (s) = sin(A-s)cos(A-∠2)  + sin(A+s)cos(A-∠2-s) - sin(A-∠2-s)cos(A+s)
               =sin(A-s)cos(A-∠2)  + sin(∠2+2s) .........(3)
            
       注意到: 锐角∠1+∠3 = ∠2+2s + ∠4,    即有:∠2+2s < ∠1+∠3< π/2
       (3)  式中 A和∠2均属于(0,π/2) 所以 A-∠2属于(-π/2, π/2),  有 cos(A-∠2) >0

       结合 A> s 条件, 有 sin(A-s)cos(A-∠2) >0 ,sin(<2+2s)>o ;
       即有: f ' (s)  >0        (0<= s <π/4)
      
     即f ' (s) 在 【0,π/4) 区间总是正的。

5)依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f(s) 在区间(0,π/4)内各点的函数值 都是大于f(0)=0的。
      于是,只有s=0 时,才会有    cos(A-s) cos(A-∠2) - cos(A+s)cos(A-∠2-s)=0
      从而证明: 本命题。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3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元酱菜院 发表于 2017-9-2 16:05
@王守恩; 先握个手,我们合作成功了。

曹老给了一个证明方法,前面和我们的证法其实大同小异,后面 ...

数学需要大家努力。谢谢你使用有极限性质的导数分析方法,谢谢你参与我的讨论。
看了你的帖子的前边,你说的“可见 ∠1+∠3也为锐角” 需要需要取 s<A。请你考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3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元酱菜院 于 2017-9-4 02:16 编辑
jzkyllcjl 发表于 2017-9-3 16:34
数学需要大家努力。谢谢你使用有极限性质的导数分析方法,谢谢你参与我的讨论。
看了你的帖子的前边, ...


说明:
1)  ∠1+∠3=∠ABC, 他必须为锐角,否则就不可能等腰了。(∠2+∠4也是如此)

       所以,∠1+∠3和∠2+∠4均为锐角应是题设。只不过本题没有在题设中明确说出来而已。
       我在另一种证法(参看第一页)中申明过这一点。
      (因为该证法利用了正弦函数在1象限的单增性质,所以必须先明确一些角是1象限角)

       本证法应该先说明这是题设,确认一下∠1+∠3为锐角。(后面还真用到了这个条件)
       s<A这个要求是要有的,否则,∠1+∠3 将成为钝角或直角。不过,逻辑上是先有∠1+∠3为锐角,后有s<A要求。
      所以,我在这里的行文逻辑是不对的。  
       在这里,曹老指出我在行文时的不谨慎,曹老的意见是正确的。
     (在证明过程中,没有用到s<A这个性质,所以,这里可以提也可以不提s<A,但不能以这样的逻辑提出∠1+∠3为锐角)

        在证明过程中,如果使用这一性质,在论证f ' (s)恒正时,就可免去讨论sin(A-s)可能为0为负的情况。
          即在论证了cos(A-∠2)为正后,即可直接宣布  sin(A-s)cos(A-∠2)  + sin(∠2+2s)  恒正。


2)  顶角角度被设为2A。因为等腰三角形对顶角的要求非常宽泛,顶角可以非常大,接近于π也没关系,也可以很小。
      顶角大则给了s变化的余地大一些,顶角小则s的变化受限更严厉一些。
    (题外话:曹老的那个反三角函数,角4+A还真可能大于90度,因为曹老定义的A就是顶角,其本身就可以大于90度)

3) 小心翼翼定义A和∠2,主要是为了使他们不随s变而变,否则,后边的微分就有问题了。
      A的定义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大到接近于π/2,也可小到接近于0);
      ∠2的定义只限定他小于(π/2-A),这个限定在 【设∠4=(π-2A)/2-∠2-s】中体现。
      因为这一证法其实是先假定∠2+∠4不大于∠1+∠3,其差异是2s;   所以∠4不能大于(π-2A)/2
      这个假定由对称性,也可以假定∠2+∠4不小于∠1+∠3,其证法其实只是调换∠1∠2∠3∠4几个符号而已。

4)  本证法的逻辑是,首先取定参数A,只要A在一象限,随便取。
     取定A后,在0到 (π-2A)/2范围内取定∠2,也是随便取,只要不出这个范围就行、
     取定A和∠2后,在实际取得的A和∠2限定下,由∠4给予s变动空间,。
     即实际是在s<A限定下    让∠4+s 来等于(π/2-A-∠2);
     由A和∠2这两个参数的足够完整性,而涵盖命题的各种可能情况。

5)至于s的定义域,放宽到π/4是完全涵盖了s的实际的定义域。s确切的定义域是
     【0,π/2-A-∠2)  、【0,π/4) 和【0,A) 三个区间中的较小者。

     f ' (s) 本身是可以定义到 全体实数集上的, 本题有意义的定义域如上所述,
     在 0 到π/4区间   f ' (S) 一直为正,虽可能超出实际有意义的定义域,但不影响我们的结论。

6)感谢曹老的指正,谢谢曹老。
   

点评

支持  发表于 2017-9-4 11:1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元酱菜院 发表于 2017-9-3 14:50
说明:
1)  ∠1+∠3=∠ABC, 他必须为锐角,否则就不可能等腰了。(∠2+∠4也是如此)

对你的说明,我说过支持。但是对你的第一点说明中“均为锐角应是题设。只不过本题没有在题设中明确说出来而已”的说法,还觉得不一定妥当。我希望把 不是锐角的情况,也证一下。
发表于 2017-9-7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jzkyllcjl 发表于 2017-9-6 23:09
对你的说明,我说过支持。但是对你的第一点说明中“均为锐角应是题设。只不过本题没有在题设中明确说出来 ...

假如角1+角3 不是锐角, 显然不会是等腰三角形。

猜想很可能会是:     角1+角2=角3+角4  与 BD=CE   两个条件不可能同时具备。

我们可以证明一下这个猜想。
发表于 2017-9-7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zkyllcjl 于 2017-9-9 02:25 编辑

天元酱菜院网友、同志:谢谢你给我指出了错误。我删除 下边论述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23 19:13 , Processed in 0.1178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