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tongxinping

玉宇澄清万里埃——《党史博览》公布了真实的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0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宇澄清万里埃——《党史博览》公布了真实的1+2

下面引用由qingjiao2010/12/29 11:13pm 发表的内容:
童信平先生,这里插两句嘴:
您认为党史博览所说的“仅仅是...”是褒义还是贬义?
如果您认为是贬义,恐怕是一厢情愿了。
敝国对于那些公认能超过外国人的成果向来是视为无价之宝的,哪怕“仅仅是”一丁点的超过 ...
完全同意qingjiao先生的观点。
另外我认为陈氏定理正确表示应为“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因数之积的和”,即“1+2”。那个"仅仅是”是某些人想贬低陈氏定理加上的。
  
发表于 2010-12-3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宇澄清万里埃——《党史博览》公布了真实的1+2

下面引用由大傻88888882010/12/30 09:45am 发表的内容:
完全同意qingjiao先生的观点。
另外我认为陈氏定理正确表示应为“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因数之积的和”,即“1+2”。那个"仅仅是”是某些人想贬低陈氏定理加上的。
陈氏定理的“2”究竟包不包含纯素数的情况,这里嘴很杂,我看也不是重点。重点是“仅仅是”是褒义还是贬义?我认为即使有“仅仅是”这几个字,按照我D一惯的作风,也是褒义的意思,而且是强调(数量少)的赞扬,绝非童先生想当然的贬义。
发表于 2010-12-30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宇澄清万里埃——《党史博览》公布了真实的1+2

    陈氏定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因数之积的和”,就是俗称的“1+2”。既然有“不超过两个”这样的说法,那么这其中就包括有一个素数的情况,因为一个素数同样符合“不超过两个”这样的说法,即“有些偶数是两个素数之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素数加上本身就是一个偶数。所以陈氏定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因数之积的和”里面也包含一定数量的“1+1”是没有疑问的。至于“任何一个偶数(或者充分大的)都是两个素数之和”即“1+1”,陈景润从没有认为自己证明过。
发表于 2010-12-3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宇澄清万里埃——《党史博览》公布了真实的1+2

各位网友:
    您走您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何必强求一条路,殊途同归未可知。
发表于 2010-12-31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宇澄清万里埃——《党史博览》公布了真实的1+2

    不管是阳关道,还是独木桥,都可以到达目的地。可是如果是死胡同,并且别人已经指出是死胡同却硬要走到底,只能是碰得头破血流。当然自己碰得头破血流与别人无关,也不影响地球转动。可是要是误导了别人则罪过不轻。愿与先生共勉!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宇澄清万里埃——《党史博览》公布了真实的1+2

qingjiao先生:谢谢你的关心,我二次请你对拙作提出批评,未能成功,既然你来了,再次向你提出此事。我认为你对别的“哥迷”的批评是中肯的,相信对我的批评也会是中肯的。
现在就你所提出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对陈氏定理的看法是这样写的:“陈景润在“大偶数”的“1+2”研究中取得领先成果,就像刘翔在奥运会上一跨成为世界冠军那样,陈景润一举成为数论研究中的加权筛法的世界冠军,陈的“1+2”也被命名为“陈景润定理”,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我钦佩像牛顿那样“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渐的见及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却只是由于我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的人。华罗庚、陈景润是这样的人,为了“1+1”,“弥留之间的陈景润不能瞑目。”不过他必竟得到过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1+1”的上界估计。”(指系数值7.8342。)“陈景润第一个证明了“1+2”(=“1+1×1”),就像加加林第一个飞出地球大气层,这是国际公认的。被称为“陈景润定理”是陈景润和中国人民的光荣。但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讲,加加林之后,人类做了许多航天工作。陈景润之后,“1+2”(=“1+1×1”)也还应该有下面的许多工作要做:……”(陈得到的“1+2”的系数值是0.62,实验显示,N=2×2×2×2×…..时,“系数值”不大于1;N=2×3×5×7×11×……时,“系数值”很快大于2.5。它说明陈氏定理还是初级阶段,不认识这一点,我们就会落后。)
其次,我认为,“仅仅是”没有褒贬之分,还认为,作为定理的解释,这三个字本来是多余的。但是,看了下面的解释,这三个字恰到好处。
2009年,王元说道:“‘1+2’中有也可能出现‘1+1’。”
2010年,《党史博览》写道:论文初步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即1+2”,
由此可见,这“仅仅是”三个字是与“有也可能出现”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定理只能有一种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党,我支持《党史博览》。更何况她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最后,先生一定知道庞加莱猜想的“封顶之作”和最终得奖的佩雷尔曼。先生也许知道国外有人综合这二件事写成的《流形的命运:一个传奇的问题和谁解决它之争》,——它“让中国人读后很不是滋味”。面对互相矛盾的“1+2”的解释,我一直担心国外会说中国人连自己的国宝陈氏定理都说不清楚,我希望在别人说三道四之前,或者为陈氏定理给出恰如其分的解释,(现在,《党史博览》做了这个工作,我应该宣传这个解释。)或者证明“1+1”,一切争论就可以云消雨散。
《党史博览》上写道:“对科研事业着急的人,才有党性,才有爱国心。”我为混乱的“1+2”的解释着急,担心冷不防国外出现不三不四的话;我为没有恰如其分的“1+2”解释着急,担心莘莘学子得不到正确的教材。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比之证明“1+1”更重要。不知你以为然否。
顺便问一下,你有“不能整除”的数学符号吗?能不能贴出来,方便我粘贴。
发表于 2010-12-3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宇澄清万里埃——《党史博览》公布了真实的1+2

童信平,本人本想不愿与你如此无知者谈什么!但看到你这么久还在用无知去于网友大肆宣讲你的无知之理,不得不严重指出:
1·《党史博览》纯粹是一个交足钱就能登载文章的骗钱刊物!!!
2·前人对哥猜研究论证之道是从9+9一直到最高峰的1+2之论,其中每一论证都存在有1+1,但都不是纯粹的1+1之论证,不过是逐步接近1+1了的论证!!!而陈景润证明了的1+2就是前人对哥猜研究论证之道的最高峰!!!绝对不容许你再三去污陷!!!
发表于 2010-12-31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宇澄清万里埃——《党史博览》公布了真实的1+2

下面引用由大傻88888882010/12/30 09:09pm 发表的内容:
陈氏定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因数之积的和”,就是俗称的“1+2”。既然有“不超过两个”这样的说法,那么这其中就包括有一个素数的情况,因为一个素数同样符合“不超过两个”这样 ...
的确,有些偶数能表示为1+1是很浅显的道理,但它是不是陈景润的方法能直接得到的结果?这个我不清楚,不好说。
发表于 2010-12-31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宇澄清万里埃——《党史博览》公布了真实的1+2


童先生,您的文章比较深奥,而我的数学水平有限,也的确对哥猜没什么研究,所以不好评论。
有些人的文章不管对错,比较浅显,容易看得出来,所以才多事插几句嘴。总之我不会评论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东西。
童先生如果认为现在数学研究的环境不好,那么应该做的就是尽快让自己的成果为世界公认,譬如将自己的论文译成英文,法文,德文等到外国投稿,以您的条件似乎应该不难。只要新的成果没有公认,旧的成果就只会一再宣传,您不满意的环境还是不会改变,所以纠缠旧恩怨老是非是没有意思的。
发表于 2010-12-3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宇澄清万里埃——《党史博览》公布了真实的1+2

童信平是在对前人试图对哥猜破解所走之道完全不知是怎么回事而去对陈景润先生的攻击,实在是可悲可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29 09:50 , Processed in 0.0977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