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9-27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期待批评意见,最近终于得到响应。我愿这批评,能够引来更多的批评意见。故先介绍一个批评意见。
以“数学与观察”为名,先后写了几篇短文投稿:之一、之二、之三、之四……现在终于得到一个答复:之三的退稿信。我看到了审稿人的困惑,因为他没有看之一、之二,文章之三的很多地方就失去依据。但令我感动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很认真地給我提了不少意见。谢谢,谢谢!
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文中定义‘Ci(m)的前一项 Ci-1(m)为该项的双亲;其下一项为该项的孩子’。这个称呼是不适当的,因为双亲显然是一个复数名词。应该分别称为‘前辈’和‘后裔’。这样也避免了后面‘无穷多个双亲’(把双亲的双亲仍称双亲)这种不合理的说法。”
提这样问题出乎意料,但却道出了一个困惑我的问题。
“对于有根树,每条边都有一个特殊的方向:指向根节点的方向,或者说上一层的方向(或者相反的,指向叶节点的方向,下一层的方向)。一条边的两个端点中,靠近根的那个节点叫做另一个节点的父节点(也叫父亲、双亲、双亲节点),相反的,距离根比较远的那个节点叫做另一个节点的子节点(也可以叫孩子,儿子,子女等)。” (引自《维基百科 树 (图论)》)
我接触的资料中,似乎采用父与子的名称多一些,例如:“……f(u)称为顶u之父,u称为f(u)之子,以父为尾以其子为头的边称为父子边”(王树禾,《图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35页)。
对树的介绍分析一般偏重于外向树(树的根节点的引入次数为零),规定一个边的两个节点中,靠近树根的那个节点为父节点,另一个节点为子节点。Collatz树是内向树。于是,我便将父、子节点的顺序倒了过来。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问题:一个儿子有无穷多个父亲,这不符合常理。当然, 从汉语言的角度看,双亲显然是一个复数名词,也不恰当。“前辈、后裔”(一般采用“祖先、后裔”)与“父子”有明显区别,各有公认的含义,又不可替代。
用什么才合适呢?
我愈加困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