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愚工688

《大于5的偶数分成两个素数的全部分法数量与计算》的方法(有程序可以验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5-9-4 15:30
楼主注意了!
       我们现在所探讨的数学属于纯粹数学!不是应用数学!
       纯粹数学属于宇宙空间 ...

我们在讲的是"偶数分成两个素数的全部分法数量与计算",这个主题,不是在欣赏你的奇谈怪论。懂题目的意思吗?如果连题目的意思也不懂,就应该查一下字典弄清楚题目的含义。
发表于 2015-9-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工688 发表于 2015-9-4 23:37
我们在讲的是"偶数分成两个素数的全部分法数量与计算",这个主题,不是在欣赏你的奇谈怪论。懂题目的意思吗 ...

俺当然懂了!
但是你和许多人都不懂!包括某些所谓的数学家!?
你知道吗?
在纯粹数学中,自然数包括偶数,奇数,素数都是表示点的位置!表示位置的数指的是该位置所在宇宙空间的点,点是没有大小的!
       比如说圆心O,没有大小!
       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B,C,D,也没有大小!
       *************************
因此你的证明是无稽之谈!
发表于 2015-9-5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与愚工网友争论了,各行其是吧!
发表于 2015-9-5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与愚工网友争论了,各行其是吧!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生888 发表于 2015-9-5 02:01
不与愚工网友争论了,各行其是吧!

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相法去进行研究与想像.
但是能够与事实真相越接近,就是计算的相对误差越小,是应该所追求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5-9-4 15:59
俺当然懂了!
但是你和许多人都不懂!包括某些所谓的数学家!?
你知道吗?

你不是在讨论数学问题,而是在发表狂人宣言,满嘴的胡言乱语啊!
自己抛出的计算式子,难道它的计算误差也不管了?
发表于 2015-9-5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在深 于 2015-9-5 15:20 编辑
愚工688 发表于 2015-9-5 11:34
你不是在讨论数学问题,而是在发表狂人宣言,满嘴的胡言乱语啊!
自己抛出的计算式子,难道它的计算误差 ...


注意!
        纯粹数学是结构数学!
        是探讨宇宙空间形结构的数学!
        是研究宇宙空间形的结构之间的结构关系的科学!!
        不是你和其他人的胡言乱语的蒙氏科学!!!!
1.宇宙是一个无穷大的球体,
2.在该球体中,万物的存在是以球体以及球体内的正立方体和该球体的外切正立方体构成结构关系的!
3.这些结构就是分别表示点,线,面,体的几何图形!
4.在结构数学中“自然数”只是表示点的位置!
5.只有分别表示点,线,面,体的单位数才能正确无误的表示出宇宙空间形的量以及量与量之间的代数关系!
6.由以上的阐述可知在纯粹数学中代数是与几何分不开的!!!
    如: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1) a′2+b′2=c′2   -------------这是数学函数结构式!
                                        B
           画出图形  则是:A △C(代替),
    其中(1)式表示的结构关系就是: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而恰恰就是这个定理,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理论依据!!!!

        因为  (2) (√2n)′2=(√Pn)′2+(√Qn)′2≡2n"=Pn+Qn,
        其中        √2n,√Pn,√Qn,,,表示线段 (基本单位)
                      (√2n)′2=2n",Pn,Qn,,,表示面积(单位)
因此现代数学中只用自然数统统代替点(零单位),线(基本单位);面(单位)是错误的!不符合大自然法则的!
      因此导致数学家们分不清在什么情况下X′2表示面积;在什么情况下X′2表示线段?!
楼主您知道吗?
请明示!
发表于 2015-9-5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志明 于 2015-9-5 11:34 编辑
愚工688 发表于 2015-9-5 03:31
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相法去进行研究与想像.
但是能够与事实真相越接近,就是计算的相对误差越小,是应该 ...


支持网友愚工的观点!

《歌德巴赫猜想之计算公式》是网友三曦几年前的贴子,
http://www.mathchina.com/bbs/for ... p;extra=&page=1
第40楼有以下内容
文章给出的公式,其计算结果的精度随着偶数的增大而增大,即其精度是向百分之百接近的......


另外,在《运用“区域分析法”试证“哥猜公式”的误差率不会很高》中,证明“哥猜公式”自身具备有对误差的调控功能。因此,随着偶数的不断增大,筛除次数也会相应地不断增加,被筛除数和连带筛除数的均衡性相对会更好,因而,非筛除数组和被筛除数组的规律性和均衡性相对也会更好,历次筛除过程中所形成的累计误差的分布状况相对会更加均衡。因此,“哥猜公式”自身具备对误差的调控功能可以发挥得更好,“哥猜公式”的精确度会更高。正如有些网友所阐述的那样,“哥猜公式”的精确度随着偶数的增大而增大是必然趋势。
http://www.mathchina.com/bbs/for ... &extra=page%3D9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明 发表于 2015-9-5 08:57
支持网友愚工的观点!

《歌德巴赫猜想之计算公式》是网友三曦几年前的贴子,

看了你的链接,那个由于本人的水平问题,不是很明白.你帖子称
"第40楼有以下内容
文章给出的公式,其计算结果的精度随着偶数的增大而增大,即其精度是向百分之百接近的......",若能够做到,则是非常给力的事情。
  
我始终认为偶数的素对数量的计算只是一个概率问题,如1楼所叙:
在[0,A-3] 中的这个自然数区域中使偶数M分成两个符合条件a的素数的x值数量的概率计算值Sp(m),有:
Sp(m)=(A-2)P(m)
= (A-2) P(2·3·…·n·…·r)
=(A-2)*P(2)P(3)…P(n)…P(r)
=(A-2)*(1/2)*f(3)*…*f(n)*…*f(r). -----------{式3}
式中:3≤ n≤r;n是素数。f(n)=(n-1)/n, [In=0时];或f(n)=(n-2)/n, [jn>0时] 。jn系A除以n时的余数。
实际偶数的素对数的计算可以表明,这种概率计算的方法不仅计算方法简单,比拉曼纽扬系数C(N)的计算容易,而且概率计算值与实际真值的相对误差也比哈代公式小得多。
  实际上这个计算式子与网络上面流传的“连乘积公式”基本相似的,除了首项略不同外。虽然各人推导出式子的原理不同,但是实际的计算的相对误差基本相同。
  从我对相对误差所做的统计计算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概率计算的相对误差的分布是收敛的,大偶数的相对误差的分布始终在偶数6-100的相对误差的分布范围内,并且标准偏差变得很小。
  因此用概率计算式子来证明猜想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
  从相对误差的定义出发:
  相对误差δ(m)=[计算值Sp(m)-偶数的素对真值S(m)]/偶数的素对真值S(m)
整理后有
        真值S(m)=Sp(m)/[1+δ(m)]
     
  对{式3}的连乘式子中提取出素因子系数K(m),并引进小于最大素数r的全部奇合数,使计算式子能够约分而得到化简:
即有  S(m)=(A-2)*K(m)*F(m)*(1/2)(1/3)(3/5)(5/7)(7/9)(9/11)*…*[(r-4)/(r-2)][(r-2)/r]/[1+δ(m)]
           =[(M-4)/(4r)]*K(m)*F(m)/[1+δ(m)]  ,{式9}
式中,合数因子系数F(m)=f(m1)*f(m2)*…≥1;
        这里 m1、m2、…为小于r的全部奇合数,f(m1)=m1/(m1-2),f(m2)=m2/(m2-2) ,
就是{式9}可以如下表示:
        S(m) = [(M-4)/(4r)]*K(m)*F(m)/[1+δ(m)];{式10}
其中: (M-4)/(4r)>≈√M/4;
        K(m)≥1;——随偶数所含有的奇素因子而变化;
        F(m)≥1;——随偶数M的增大的≤√(M-2) 的最大素数r的增大,<r 的奇合数的增多而单调阶梯式变大;
因此{式10}显示,偶数的素对为零的唯一条件是相对误差δ(m)趋向于无穷大,这是与相对误差的实际统计计算数据不相符的。
因此猜想是必然成立的。
从{式10},依据相对误差的统计计算数据,可以得出偶数素对的下界函数式:
2.与实际素对变化趋势比较接近的素对下界函数计算式:
     inf(m)=0.185*K(m)*F(m)*√M ≤S(m);(M≥16) . {式子11}
    式中:
    素因子系数K(m)显示了偶数的素对数量S(m)的图形呈现锯齿状变化特征;素因子系数 K(m)= Kn1* Kn2 *…;这里Kn1=(n1-1)/(n1-2),Kn2=(n2-1)/(n2-2),…;
     3 ≤ n1,n2,…,≤r; n1,n2等均为A的素因子。
    合数因子系数F(m)=f(m1)*f(m2)*…; F(m)是一个区域常数,它随着小于√(M-2)的最大素数r的增大,小于r的奇合数逐渐增多而逐步的单调增大的系数。
        
  
发表于 2015-9-6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工688 发表于 2015-9-5 23:03
看了你的链接,那个由于本人的水平问题,不是很明白.你帖子称
"第40楼有以下内容
文章给出的公式,其计 ...

没有基础理论的证明,只是随心所欲的乱弹琴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3 21:18 , Processed in 0.0941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