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vfbpgyfk

任意偶数的素数对与哥德巴赫猜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vfbpgyfk 发表于 2016-2-11 22:51
唉哟哟!多日不见,竟然神经发生了病变,当心哟,还是远离点吧。

哈哈哈!
      几日不见,那老师怎么变成了老太太了!
      而且神经兮兮的胡说八道?
      企图瞒天过海,扰乱视听!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6-2-12 14:16
哈哈哈!
      几日不见,那老师怎么变成了老太太了!
      而且神经兮兮的胡说八道?

如果你的神经还正常的话,你就以公认的数学理论,有针对性地拿出反驳或批驳论述。没有共同的数学交流语言,还能交流下去吗?如果连这点道理都不懂的话,不是神经出了问题,还有什么合适的词句来定义你的行为?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fbpgyfk 于 2016-2-13 04:53 编辑
奇数的世界 发表于 2016-2-11 14:53
最后还是把我的想法说一下,我并不是要求你得到一个精确的素数对的公式,这是无法做到的事,可你认为我就是 ...


为了统一到D(N)上,经过反复思考和查找相关的代表符号,从1楼文中引入G(N)处开始,就将【G(N)=】改写为【D(N)⊃】。于是,最终结果公式就为D(N)⊃N/(ln N)^2。那么,当N≥6时,因为,N/(ln N)^2≥1,所以,D(N)≥1。
发表于 2016-2-13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vfbpgyfk 发表于 2016-2-13 06:45
如果你的神经还正常的话,你就以公认的数学理论,有针对性地拿出反驳或批驳论述。没有共同的数学交流语言 ...

哈哈!
       那老师过年好!
       对不起!
       您所谓的公认的理论,很不幸!
       因为它出现了原则性的的错误!!
       恕不奉陪!!!
       俺只能用正确的理论《中华单位论》与您交谈,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您如果能够接受,俺就愿意和您继续探讨和交谈;如不愿意,我只能是善意的指出问题!!!
       因为这是在网上,不是在您个人的领域!!!!
       更是因为纯粹数学的理论基础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
       您的提议俺接受,听俺慢慢道来!
       好吧!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6-2-13 03:41
哈哈!
       那老师过年好!
       对不起!

很早之前就与你说过,创建一个新的学说,不是件简单的事。别说你能推广到全世界,或推向全国,就是在本吧得到众从认可,你都没有做到。所以,你就别再劳神啦,没有共同语言,你觉得有交流空间吗?即使你能理解我的论述,我可不能,也没有心境再去劳神理解你的推销。
发表于 2016-2-13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vfbpgyfk 发表于 2016-2-12 08:59
关于误差问题,谈点愚见:
1、由于素数定理不是依据素数分布规律推论而得,而是依据相似性凑出来的。所以 ...

好吧。我再最后说一下我的意思,关于H(N)和H(n)容不容易混淆?我想大家心里明白,对错放在嘴上没意思的。
我认为你抛掉素数定理误差余项只是证明了,当偶数为无限大的情况,哥猜成立,但不是每个偶数都成立。误差余项不是你想抛就抛的,“粗放”这个词也不是你想加进数学字典,都可以的。你用什么曲线数据来支持你可以抛掉误差余项讨论哥猜也是没有用的,我早就说过,验证和证明是两回事,证明不需要验证的数据支持。至于我认为大家都不高兴,我的确不高兴,因为我觉得我表达我的意思够明白了,可是你还是避重就轻,持自己意见不放,既然你觉得你的论文不需要修改,还找我看有什么用?为什么我说你心里不高兴呢?文字中我看得出来一些,虽然是尊重我的态度,我说过很多自己心里明白,我也是不惑之人了,什么没有经历看过呢?我的主要意思都在这个回复中了,如果你还不明白,我也不会再回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数的世界 发表于 2016-2-13 06:05
好吧。我再最后说一下我的意思,关于H(N)和H(n)容不容易混淆?我想大家心里明白,对错放在嘴上没意思的。 ...

1、代表符号问题,只关系到混淆问题,待后再议。对啦,原先是以【x,小的道字母】代表小区间,后因用到素数定理的自然数代表符号【x】,就改为n了,因为设n=N/2(用n是从2n=N上引申过来的。之所以如此地改,那是因为有的网友质疑奇数对个数代表符号n(2n))。
2、从素数定理他一项式和素数定理主项的计算结果来看,余项(误差项)是正值,出就是说,是给素数定理的主项增加砝码,而不是减重,那么,无论计算充分大的偶数,还是计算小偶数,都不会使主项计算结果减少,所以,无论是只用主项计算,还是用全项计算,只要以主项计算的结果>0,也就保证了每个>=6的偶数都有素数驿,则哥猜成立。
3、至于是否随意抛弃余项问题,其一是根据哥猜命题的题意认识到只用素数定理主项就足矣。其二,为了避免误解和保持数学的严谨性,后面作了附证,并证得了余项无穷阶远低于主项无穷阶。另外,由证明的推论中可知,即使我们不是在计算或验证充分大处的偶数,就是考虑到小偶数,取极限值之前的算式,也能确保或知道,余项对证明哥猜成立来讲,也是无大碍的误差项。
4、关于【粗放】一词的应用,并非真的想在数学词典中加上本人的意图,只是开玩笑地说说而已,最核心的想法是无法以当今最贴切的词汇描绘哥猜对这种误差量的容忍度。
5、曲线表述只是形象地展示两种计算精度的统一性,并非是以验证等同于证明,也不是以曲线来支持证明。仅凭N/(ln N)^2难道还不够吗?有谁能说当N≥6时,N/(ln N)^2会≤0?而哥猜命题的题意恰恰是只要能够使每个≥6的偶数都有≥1个素数对就可。
6、不是我为自己辩白,事实上,我是在尽大努力地勾通我们两个人间的不同认识,尽最大的努力解释我文中的意图。至于,能否与您协调起来,那就不单方的事了。您认为我有必要避重就轻吗?学术争辩不是长官意志,但有先民主后集中的共性。
7、说实在,自从介入哥猜这个课题,已经6个多年头了。而且,也自知自明地感触到,只有虚心地接受来自不同角度的批驳和质疑,而且,还要坚持认真对待的态度,不断地改进、调整和完善研究方向及论文写作,尽最大努力地克服知识的困乏,尽可能地搭建好不成熟的论证平台。从来不敢,也没有想过藐视任何人,但是,在没有充足理由驳倒自己的主见之前,绝不会认错,那么,如果确实输理的时候,绝对不会为了那点面子,坚持己见。事实上,不止一次地公开承认错误或主动删除贴文。
于是,本人总结出的经验就是,现在的研究成果和进展,都是在众网友的挑剔或犀利的言词中受益结果。
8、论说论文修改之事,别说以往,就是现在,仍在努力中。其实,您所讲的误差项问题,应该类似于其他网友质疑的G(N)=N/(ln N)^2中的【=】号问题。说实在的,从计算结果上看,G(N)与D(N)间的误差有时确实很大,且正负不固定,但有规律。那么,以什么符号来连接起来这么大的误差呢?所以整出了个过度函数G(N)。但是,这样似乎又与D(N)形成了隔层,如何将它们构成无缝连接,又成了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在您的反复追问下,再加上长往以久的思考,干脆到网上搜寻一下,虽然搜寻到什么,但让我想起了数学手册,经反复对照后,认为以【包含】符号表述兴许能够完善D(N)与N/(ln N)^2的关系。那么,就要从(2π(n)(π(N)-π(n))/n处开始,直到D(N)⊃N/(ln N)^2→D(N)≥1止。
其实,从数学的严谨性角度讲,从真值D(N)到范围值D(N)≥1,也不是很严谨的表述,只是大家都这样说罢了。于是,若改用D(N)⊃N/(ln N)^2,似乎就有了个良好的过渡桥。
不知这次回答的是否到位,还请海涵和赐教。您可别生气,也不要往多里想。如果您愿意继续交流的话,咱们能否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过刀?直到达成共识为止。不好意思,浪费你的宝贵时间和精力了。谢谢!
发表于 2016-2-14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在深 于 2016-2-14 18:54 编辑
vfbpgyfk 发表于 2016-2-13 06:45
如果你的神经还正常的话,你就以公认的数学理论,有针对性地拿出反驳或批驳论述。没有共同的数学交流语言 ...


哈哈!
        俺可不像你一样,还傻傻呵呵的拿错误的所谓”数学公认“理论来证明!?
        到头来只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竹篮子打水----- 一场空。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6-2-14 10:35
哈哈!
        俺可不像你一样,还傻傻呵呵的拿错误的所谓”数学公认“理论来证明!?
        到头 ...

没有人打你,你怎么召了?
发表于 2016-2-1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在深 于 2016-2-15 21:51 编辑
vfbpgyfk 发表于 2016-2-14 19:40
没有人打你,你怎么召了?


你看一看你那都是些什么证明?
在看一看俺的无懈可击的证明!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华单位论》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定理!
      1.中华单位定理:设任意偶合数单位为2n,含有素数单位P的个数是π(2n),含有素数单位个数的系数是An.
         则有:
                                  2n+12(√2n-1)
                (1)   π(2n)=------------------
                                        An
    2.中华素数单位定理:设任意素数单位是Pn, 素数单位的位数是Np,素数单位的位数系数是Ap.

      则有:               _________
              (2)   Pn=[√(NpAp+48) -6]^2 (证明略)

    3.中华素数单位对定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任意偶合数单位2n都可以由两个奇素数单位构成。(哥德巴赫猜想:...)

       证:
             设任意偶合数单位含有构成该偶合数的奇素数单位对的个数是 G(2n),含有奇素数单位对的系数是Ag.
       则有:
                             2n+12(√2n-1)
           (3)   G(2n)=------------------,其中 Ag=(2log2n+2)(2log2n+3),   
                                   Ag
    求值:
             2n=2,1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0000000,...
        
      显然 2n=2=1+1(1,1),只有一对值,
             2n=4=1+3=2+2,有两对值,其中有唯一一对偶素数单位值,

                           10+12(√10-1)     38
             1) G(10)=-----------------=[------]=2,    (3,7)(5,5)
                                   20             20
                             100+12(√100-1)      208
             2) G(100)=--------------------=[--------]= 5, 实际值( 6)
                                     42                  42
                              1000+12(√1000-1)     1360
            3)G(1000)=-----------------------=[---------]=19,(28)
                                       72                     72
            4)
            5)
             *
             *
             *
            以上所求值都小于实际值但是都大于1.
        当仅当n→∞时:令 2log2n+2=√2n-1,所以 2log2n+3=√2n+1
        所以
                  (4)   maxAg=(√2n-1)(√2n+1)=2n-1

                          2n+12(√2n-1)      2n+12(√2n-1)   
    因此 misG(2n)=------------------ =-------------------
                              maxAg                 2n-1
                             2n            12(√2n-1)                 12                  
                       =--------- + --------------------- =1+-----------
                            2n-1       (√2n-1)(√2n+1)         √2n +1

                       =1+0=1,因为√2n +1→∞,所以12/√2n +1→0.

由以上的证明可知当 n=1和n→∞时偶合数2n只有1对解,其它数值时都大于1,因此 G(2n)≧1.

    中华素数单位对定理(即哥德巴赫猜想)得证。

                                         欢迎批评指正!
                                         不欢迎胡说八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27 18:57 , Processed in 0.08650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