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愚工688

《大于5的偶数分成两个素数的全部分法数量与计算》的方法(有程序可以验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5-9-5 16:53
没有基础理论的证明,只是随心所欲的乱弹琴而已!

我依据的是概率的乘法定理,是教科书上面东西,在你的眼中不是基础理论。
那么你的基础理论是什么东西呢?只是一派胡言而已。什么宇宙,什么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你以为数学如同建筑模型一样,可以随心所欲的拼凑的啊?当自己拼凑的素对计算式子出现相对误差不行时,却不敢正视,只能避开了免提,如同鸵鸟一样就玩了。还好意思来吹嘘自己的“理论”啊?

发表于 2015-9-7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工688 发表于 2015-9-6 11:55
我依据的是概率的乘法定理,是教科书上面东西,在你的眼中不是基础理论。
那么你的基础理论是什么东西呢? ...

楼主:
       不要大发牢骚了!
       你根本不懂数学!
       你完全忘记祖训!-----------------天圆地方!
       你彻底的背叛了!-----------------勾股定理!
       你一无是处!!!
 楼主| 发表于 2015-9-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5-9-7 08:40
楼主:
       不要大发牢骚了!
       你根本不懂数学!

  你除了会 胡言乱语之外,能否讲出来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呢?
  到处吹嘘自己的理论,讲别人的计算式子不行,却对自己给出的计算式的超大的相对误差视而不见。你懂什么呢?把乱七八糟的 东西拼凑在一起,自以为就造了 个航空母舰了 。看来是青山医院逃出来的了。
发表于 2015-9-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在深 于 2015-9-7 23:01 编辑
愚工688 发表于 2015-9-7 19:41
你除了会 胡言乱语之外,能否讲出来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呢?
  到处吹嘘自己的理论,讲别人的计算式子不 ...


哈哈!
       讲出于数学-------纯粹数学有关的内容你能懂吗?你能服吗?!
1.由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天圆地方求出的素数单位定理是:任意偶数含有素数单位的个数是π(2n).
                                2n+12(√2n-1)
        则:  (1)  π(2n)=--------------------
                                      An
2.第n个素数单位的表达式是:

               (2)    Pn=[(ApNp+48)′1/2-6]′2,
*当然求奇数和偶数也是如此:
3.求偶合数2n

             (3)     2n=[(AnNn+48)′1/2-6]′2,
  如: 2n=4,,,,; n=2

                    2n=[(AnNn+48)′1/2-6]′2
                              2n+12(√2n-1)
                      ={[An----------------------+48]′1/2-6}′2
                                     An
                     ={[2n+12√2n-12+48]′1/2-6]′2
                     ={[2n+12√2n+36]′1/2-6}′2
                     ={[【√2n+6】′2]′1/2-6}′2
                     =(√2n+6-6)′2
                     =(√2n)′2
                     =2n
                     =4.
    左边=右边, 正确!

   奇合数也如此!

                     请您不要继续不懂装懂了!隔着锅台就上炕!!?
发表于 2015-9-8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志明 于 2015-9-7 16:51 编辑

愚工688 发表于 2015-9-5 15:03
看了你的链接,那个由于本人的水平问题,不是很明白.你帖子称
"第40楼有以下内容
文章给出的公式,其计 ...


您可先看看http://www.mathchina.com/bbs/for ... &extra=page%3D9
二楼的《运用“区域分析法”试证“素数公式”的误差率不会很高》,篇幅更短。

在此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证明思路做个简略介绍,这样看文章就不会那么费力。

知道连乘积公式的人都知道,运用“容斥原理”和“逐步筛除法”得出的“素数公式”和“哥猜公式”,按“逐步筛除法”无论进行多少次筛除,出现过多少次误差,这些误差最后都不会累积成为严重影响误差率的相对较大误差。并有网友验证,数据越大,准确率相对越高,误差率相对越低。其中必有某种因素能对误差发挥调控作用。
以往我们只是关注公式计算结果的误差情况或每次筛除时产生的误差,一般不会去关注某个区域中的误差。“区域分析法”就是在每次筛除之前,先分析与其相对应的特定区域(分析区A/P)中的误差,因为在本次筛除中所产生的误差(误差方向和误差值),是由与其相对应的分析区A/P中的误差(误差方向和误差值)决定的。

为了便于表述,把相对应的特定区域叫作分析区A/P,
e表示每次筛除之前,根据公式计算出的分析区A/P范围(从1至A/P)内有效数(非筛除数)数量的近似值;
f表示每次筛除之前,在分析区A/P范围(从1至A/P)内的有效数(非筛除数)的实际数量。
并知有以下定理:
定理①e = f 时 ,此次筛除不会产生误差。
定理②e>f 时,也就是在分析区范围内有负误差(-X)时(计算值大于实际值),此次筛除必然会产生与(-X)的绝对值相等、方向相反的正差(X)。
定理③e<f 时,也就是在分析区范围内有正误差(X)时(计算值小于实际值),此次筛除必然会产生与(X)的绝对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负差(-X)。

分析(一)
当A是任意一个较大的整数时,在从1至A的范围内,
已知1、所有小于√A的素数的倍数都是有规律地均衡排列;
已知2、两个以上小于√A的素数的乘积中较大的数(与A比较靠近的数),在从1至A这样有限的范围内虽然不能地显示出其规律性和均衡性。但是这类与A比较靠近的合数的数量相当有限。
已知3、偶数越大,“小于√A的素数的倍数”和“小于√A的素数的乘积的倍数”的规律性和均衡性会相对越好。
分析(二
1、随着筛除次数的增加,相对应的分析区A/P的范围也会不断增大,当累计的误差值相对较大时,并且相对应的分析区范围也相对比较大时(已知:分析区A/P的最大范围是从1至A/P,占据了从1至A的一半),根据“分析(一)”可推导得出:“此时所有的误差(累积误差)不可能全部集聚在分析区A/P之外的范围(从A/P至A)内。在分析区A/P的范围(从1至A/P)内,必然会出现与累积误差同方向的误差。”根据“定理②”和“定理③”可知:此次筛除必然会产生与相对应的分析区内的误差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误差。也就是:相对应的分析区内如果出现与累计误差方向相同的误差,此次筛除过程中产生的反方向误差可以冲减前面历次筛除的累计误差值,或者扭转前面历次筛除的累计误差的方向。如在第二筛和第三筛就产生了与累计误差反方向的误差,并且第三筛的反方向误差扭转了之前累计误差的方向。
     由此可见,公式自身具备有对误差进行调控的功能,从而确保了“近似值公式”的误差率不会很高,确保了“近似值公式”的精确率不会很低。

2、随着整数A的不断增大,根据“分析(一)”中的“已知3”可推导得知:“累计误差分布的均衡性会相对更好,”并且筛除次数会相应地不断增加,分析区A/P的最小范围和最大范围也会不断增大,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公式自身对误差的调控功能。因此,整数A越大,公式对误差的调控功能可以发挥得越好,误差率会相对越低,精确率会相对越高。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明 发表于 2015-9-7 16:08
您可先看看http://www.mathchin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355&extra=page%3D9
二楼的 ...

我不会对一个偶数的误差的产生作具体的分析,因为这样太麻烦且是否会普遍性?对大偶数根本无法去分析。
我只计算相对误差,对相对误差作分析,这样简便多了。通过这样的分析,我得到了当偶数处于什么数值范围时相对误差在什么程度波动,从而能够比较精确的计算该偶数大小级别的任意的其它偶数的素对数量。
例如,由下面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相对误差的变化情况:
1亿-100亿的取样样本的相对误差的统计计算数据:
(标准偏差的通用符号为σx ,μ-样本平均值)
100000000 - 100000098 : n=50 μ= .1192  σx= .0013 δ(min)= .1156  δ(max)= .1224
1000000000 - 1000000098 : n= 50 μ= .1368  σx= .0004 δ(min)= .1356  δ(max)= .138
2000000000 - 2000000098 : n= 50 μ= .1406  σx= .0003 δ(min)= .1399  δ(max)= .141
3000000000 - 3000000098 : n= 50 μ= .1431  σx= .0002 δ(min)= .1425  δ(max)= .1435
4000000000 - 4000000098 : n= 50 μ= .1449  σx= .0003 δ(min)= .1441  δ(max)= .1456
5000000000 - 5000000098 : n= 50 μ= .1462  σx= .0003 δ(min)= .1456  δ(max)= .1468
5999999990 - 6000000088 : n= 50 μ= .1471  σx= .0002 δ(min)= .1466  δ(max)= .1474  
8000000000 - 8000000050 : n= 26 μ= .1486  σx= .0002 δ(min)= .1481  δ(max)= .1490
10000000000 -10000000098 : n= 50 μ= .1494  σx= .0002 δ(min)= .1491 δ(max)= .1497

因此,用Sp(m*)=Sp(m)/(1+μ) 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较精确的计算出相应区间偶数的素对数。
比如,取 μ= .1462  ,那么对40亿-60亿范围的偶数的素对计算,相对误差不会大于千分之五。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工688 于 2015-9-8 01:51 编辑

计算实例:

Sp( 4600000000* ) =  9419571.79885         k(m)= 1.39683 Δ=-0.000598
Sp( 4600000002* ) =  15090477.3957         k(m)= 2.23776 Δ=-0.000796
Sp( 4600000004* ) =  6744133.60936         k(m)= 1.00009 Δ=-0.001059
Sp( 4600000006* ) =  8092268.51048         k(m)= 1.2     Δ=-0.000820
Sp( 5100000000* ) =  21073989.24763        k(m)= 2.84444 Δ=-0.0000362
Sp( 5100000002* ) =  7538803.7223          k(m)= 1.01754 Δ=-0.000216
Sp( 5100000004* ) =  8443104.673140001     k(m)= 1.1396  Δ=-0.000093
Sp( 5100000006* ) =  15534878.05244        k(m)= 2.09681 Δ=-0.000374
Sp( 5400000000* ) =  20813014.30613        k(m)= 2.66667 Δ= 0.000290
Sp( 5400000002* ) =  8027876.94962         k(m)= 1.02857 Δ= 0.000097
Sp( 5400000004* ) =  9365856.444700001     k(m)= 1.2     Δ= 0.000140
Sp( 5400000006* ) =  15648113.96745        k(m)= 2.00491 Δ= 0.000035


素对真值使用第三方软件计算,每组数据用时2秒不到。再手工计算上面的相对误差。
G(4600000000) = 9425212
G(4600000002) = 15102506
G(4600000004) = 6751283
G(4600000006) = 8098912
G(4600000008) = 13495771

G(5100000000) = 21074753
G(5100000002) = 7540431
G(5100000004) = 8443886
G(5100000006) = 15540690
G(5100000008) = 7409764

G(5400000000) = 20806971
G(5400000002) = 8027098
G(5400000004) = 9364545
G(5400000006) = 15647572
G(5400000008) = 8510668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在深 发表于 2015-9-7 14:55
哈哈!
       讲出于数学-------纯粹数学有关的内容你能懂吗?你能服吗?!
1.由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天 ...

早就对你的公式做过结论:只能适合你自己选定的一些偶数,你就不要再吹了。
若你不承认的话,计算10000到10010 这6个偶数看看,还能够准确吗?
注意:我要验算的奥!不要编写。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几个59亿偶数的计算值:
Sp( 5900000000 ) =  11479335.39076        k(m)= 1.35673 Δ= 0.00076888
Sp( 5900000002 ) =  9230249.306360001     k(m)= 1.09091 Δ= 0.00033968
Sp( 5900000004 ) =  18581155.4727         k(m)= 2.19608 Δ= 0.00079431
Sp( 5900000006 ) =  8461412.44218         k(m)= 1.00004 Δ= 0.00086188

素对的真值:
G(5900000000) = 11470516
G(5900000002) = 9227115
G(5900000004) = 18566408
G(5900000006) = 8454126
G(5900000008) = 10908239
发表于 2015-9-9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工688 发表于 2015-9-8 09:59
早就对你的公式做过结论:只能适合你自己选定的一些偶数,你就不要再吹了。
若你不承认的话,计算10000 ...

哈哈!
       不懂数学,鼻孔插大葱------装相!?
       纯粹数学是结构数学,不是计算数学!
       更何况你的计算是无用的!无效的!!无功的!!!
       你即使计算到10的一亿次方,也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纯粹数学需要的是宇宙空间形之间的结构以及结构关系!
请问你的求值有任何意义吗????????????????????
没有!!!!!!!!!!!!!!!!!!!!!!!!!!!!!!
    而《中华单位论》的结构公式却揭示了宇宙空间形的结构以及结构关系!
向人们揭示了宇宙空间形的美!
      看来你真是一个愚蠢的,做无用功的愚公!----------漏巴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3 19:40 , Processed in 0.0927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