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17|回复: 5

穷则思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6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9楼 :
        1992年,我国数学界曾宣布:国内外大批数学家经过250年的研究,终于确认,运用现有数学方法很难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需要寻找新的、更先进的手段。

        上述这段话没有问题,任何一种数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万能的。经典的案例就是当年肯普的“证明”方法就不能从根上解决四色问题,肯普和数学家赫伍德等数学大家经过努力也没有找到修正的方案,赫伍德终其一生也只证明了较弱的五色定理。即使后来的计算机辅助证明,或使用图论的方法,数学界经过168年的大规模的探索和深入研究,从理论上也没有突破。个人观点,历史上研究四色问题大概是这样的:先入为主、从众心理使然,数学家也没有逃出这种心理。168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官科主要有两种思考途径,一是追寻肯普的思路,二是利用其迅速发展起来的图论,但皆未果。民间数学爱好者大多也如此。那一代一代的千军万马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皆全军覆没而没有例外呢?那是因为他们所走的四色之路被带到了到处都是“黑滩恶水”险象环生的境地,也就是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没有找到全部有用的方法。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另辟蹊径,《探索四色定理的数学证法》(含7楼和10楼的评论)恰好就避开了荆棘丛生之路,找到一条简约的“高速”路,幸而也找到了全部有用的方法(即使是极个别的例外,瞎猫碰上死老鼠,但也苦苦思索了6年整。编辑组的专家和审稿专家也倾注了同样的时间。任何事情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张益唐的经历就是明证)。278年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数论专家比比皆是,思考途径多种多样,就“1+c”之路,前一段路走得比较顺利,但人们就是无法从陈景润的“1+2”走到“1+1”最后一步!这说明其方法确实也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势必另谋出路。放弃一种看来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痛苦的,寻找一种新的方法或途径是明智的,也是必须的。穷则思变!



详情<<2020-01-15 18:32

总数目:109首页上一页13141516171819202122下一页第
22
跳转 /22 页




智慧火花首页 | 提交智慧火花
&#169;1996- 202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发表于 2020-1-16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孪生素数猜想已被证明,见可免费下载的 《倍数含量筛法与恒等式的妙用》,张益堂教授的方式,被缩小到246,也没有进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30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1、任何问题的解决,我认为不可能只有一种或几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可能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2、问题是提出“需要寻找新的、更先进的手段”的人们,他们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去真正的去寻求“新的,更先进的手段”,而是在等待更新的数学理论的出现。
3、不但如此,他们还不去研究爱好者利用传统理论、方法研究的成果,即就是爱好者用了与传统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他们也是不会理采的。完全是对爱好者持以看不起的态度。
4、这实际上就是自已不去研究,还在反对别人去研究的作风,是科技界在学述问题上的一股歪风。
5、没办法,因为这些人是在学述界的台上,爱好者是在台下,是改变不了的。
6、爱好者的研究,就只作为自已的自我欣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30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缺少鉴定机制,数学家个人,不敢,不愿承担责任,承担风险.不作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30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愿为别人做嫁衣,哈哈,自我欣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30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缺少机制才是最大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27 11:25 , Processed in 0.0920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