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02|回复: 0

关于折纸第六公理的说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折纸第六公理的说明

作者 | 刘瑞祥

折纸几何学是近些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很适合在中小学课外活动中开展。顾森在其科普著作《思考的乐趣》里曾经介绍过,另外一本黄燕苹、李秉彝著的《折纸与数学》则有更深入的讲解。



全部的折纸基本操作一共有七条,称为折纸基本公理,其中比较让人困惑的是所谓的公理六:已知 A、B 两点和 a、b 两直线,可以把 A、B 分别折到 a、b 上。按照前述资料的介绍,说这个操作相当于求解三次方程,但是很多资料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明。顾森的博客上有网友留言给出了相关链接,但是日文的,蒙科学网博主蒋迅老师帮助利用谷歌自动翻译功能,我又找到了一篇中文文章,总算是自我感觉大致理解了。下面作一介绍。



经过上述一番折腾,笔者发现原来无意中设定的这些数值,居然有两个解使已知点折到了已知直线的交点上,这也太巧合了吧。这样的例子给学生,会让学生误以为三个解中必然会出现已知点折到已知直线交点。不甘心的我换了一组数值,发现仍然如此,真是无语了。


黑色实线为纸张轮廓,红色实线为已知直线,红色虚线为折痕,蓝线为已知点和折叠后的对应点的连线
几经思考,笔者觉得问题出现在我设定的三次方程的解都是简单的整数比,这次我痛下决心,用了无理数,设定三次方程的解分别是 1、-√2 、√3 ,于是问题完美解决,不再使得已知点经过折叠后到已知直线的交点位置了。


本例的三个解

补充说明:

1. 所谓最多三个解,不限定于两条已知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况;而且这三个解是这样的:只包括 A→a 且 B→b ,如果还包括点 A→b 且 B→a ,则最多可能有六个解。

2. 本文最后的三个图,坐标原点不在正方形中心,而是略靠上一点,否则最后一图 P2 的对应点就跑到纸外去了。

3. 读者可以思考一下,公理六到底什么情况下会使其中一点折叠后过两条已知直线的交点。

参考资料:

1. http://www.matrix67.com/blog/archives/4169

2. http://origami.ousaan.com/library/constj.html

3. 数学通报,2007 年第 46 卷第 10 期,P57,折纸与尺规作图,张贺佳,广东省佛山顺德一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4-26 12:49 , Processed in 0.0820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