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62|回复: 0

叶建敏集合运算法则与叶建敏三大定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4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建敏集合运算法则
现在我们引入、介绍、创造一些新的数学工具与运算公式、法则,在集合的基础上再提升一步,所以有高中数学基础的人都可以很好的理解;而且还涉及到很多逻辑思维、哲学思想的,请认真学习。当然,这些新的数学工具完全可以另立、开启一门新的数学分支、与建立一门新的数学运算系统。
1. 集合的绝对值的概念定义
集合的绝对值的概念定义:即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
如 A= {1,3,5,7,9},那么 A  =   {1,3,5,7,9}  = 5,计算、表明出集合A中有5个元素。
同样, A  +  A  =  10;  A  — A  = 0; 2  A  = 10。

2. 集合间的运算、四则运算法则
2.1 如 A={1,3}, B={2,4},规定 A + B = {1,3} + {2,4} = {(1+2),(1+4),(3+2),(3+4)} = {3,5,7},即集合间的加法运算就是集合间的元素两两相加。
所以,  A + B   =   {1,3} + {2,4}  =  {(1+2),(1+4),(3+2),(3+4)}  =   {3,5,7}  = 3。
所以我们知道 A + A   2 A 。

    2.2 如 A={1,3}, B={2,4},规定 A — B = {1,3} — {2,4} = {(1—2),(1—4),(3—2),(3—4)} = {-1,-3,1},即集合间的减法运算就是集合间的元素两两相减。
所以,  A — B   =   {1,3} — {2,4}  =  {(1—2),(1—4),(3—2),(3—4)}  =   {-1,-3,1}  = 3。
       规定 — A = — {1,3} = {-1,-3}。 所以我们知道 A — A   0 。

    2.3 如 A={1,3}, B={2,4},规定 A   B = {1,3}   {2,4} = {(1 2),(1 4),(3 2),(3 4)} = {1/2,1/4,3/2,3/4},即集合间的除法运算就是集合间的元素两两相除。
所以,  A   B   =   {1,3}   {2,4}   =   {(1 2),(1 4),(3 2),(3 4)}  =   {1/2,1/4,3/2,3/4}  = 4。

    2.4 如 A={1,3}, B={2,4},规定 A  B = {1,3}    {2,4} = {(1  2),(1  4),(3  2),(3  4)} = {2,4,6,12},即集合间的乘法运算就是集合间的元素两两相乘。
所以,  A  B   =   {1,3}    {2,4}  =   {(1  2),(1  4),(3  2),(3  4)}  =   {2,4,6,12}  = 4。

根据集合间乘法运算法则可知:
PP = P   P = {p}   {p} = {pp};   
PPP…… = P   P   P…… = {p}   {p}   {p}…… = {ppp……}。
所以A  {1} = A;规定集合不可以与非集合运算,如“ A  1 ”不存在。

同时,我们在记号与符号上也规定:“A  A”记为“A ”;“A  A  A  …… ”记为“A ”;
即用公式表示就是:A  A = A ;A  A  A  …… = A 。

    2.5 当然,集合间还可以进行其它更复杂的运算,就不一一举例了。



叶建敏数论三大定理

数学是客观世界存在与运动在定性、定量上的反映与描述,即任何的客观世界存在与运动都可以用数学表达出来,任何的数学表达都可以在客观世界存在与运动中找到相对应的模型。
数论中的三大定理,用“叶建敏集合运算法则”公式表示如下:

1. 当我们令P = {1,2,3,5,7,11,13,17,19,23,29,31……}时,就推出数论中第一定理:
令P = {1,2,3,5,7,11,13,17,19,23,29,31……},那么正整数(自然数)的素数表达式就为:
Z = P  = {1,2,3,5,7,11,13,17,19,23,29,31……}     ( n→ + ∞)

2. 当我们令P = {1,3,5,7,11,13,17,19,23,29,31……}时,就推出数论中第二定理:
令P = {1,3,5,7,11,13,17,19,23,29,31……},那么正奇数的素数表达式就为:
J = P  = {1,3,5,7,11,13,17,19,23,29,31……}     ( n→ + ∞)

3. 当我们令P = {1,3,5,7,11,13,17,19,23,29,31……}时,就推出数论中第三定理:
令P = {1,3,5,7,11,13,17,19,23,29,31……},那么正偶数的素数表达式就为:
E = { 2 } P  ={ 2 } {1,3,5,7,11,13,17,19,23,29,31……}     ( n→ + ∞) ;
{2 }中的“n”为正整数;

这三大定理,它们奠定了数论的基础!

备注:非欧几何的产生。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早在2000多年前就早已成书,由此而确立的几何为“欧几里得几何”。“欧几里得几何”中的“第五公设命题”的证明,在其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无数数学家想证明它,但是都失败了。后来,罗巴切夫斯基证明、发现了“第五公设命题”的不成立、与发现另外一种几何存在形式;德国著名数学家黎曼也发现了另外一种几何存在形式,国际数学界就将他们发现的另外两种几何形式统一都命名为“非欧几何”——有别于传统的“欧几里得几何”。
其实在他们之前,著名数学家高斯在1792年也证明、发现了“第五公设命题”的不成立、与发现另外一种几何存在形式,但是高斯怕人笑话而没有发表,与数学伟大发现的公布、成果擦肩而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5-5 21:06 , Processed in 0.0898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