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00|回复: 88

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证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0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ufan31 于 2022-8-2 22:03 编辑


强哥德巴赫猜想是成立的!附上证明。
今天8.2特别的日子
发表于 2022-7-10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错误0分。哥德巴赫猜想是: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任何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数之和即1+1为什么等于2的问题?

请看我首席科学家发明家高级研究员刘功勤证明如下:在坐标系中,以0点为原点作坐标Y轴与X轴的角YOX的平分线L。L=Y=X1+X2=1+1=2.

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任何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数之和。通过证明是正确的。

结论:刘功勤定理:

1.在数轴和坐标系中我们把0作为表示数字原点的特殊数。0的区间为0。离开原点0的一段距离为1。1是一个基本数,奇数和素数。1的区间为(0  ,1]。

2.数是由以0为表示数字原点的特殊数,以1为基本数所形成的。

3.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的区间为(0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fan31 于 2022-7-15 19:37 编辑

补证:
1.根据伯特兰—切比雪夫定理:当n>3,在[n,2n)区间至少有一个素数pr1=n+k2
2.容易直接看出:当n>3在(1,n]区间至少有一个素数,如3、5、7..等素数pr2=n-k1
pr1=n-k1
pr2=n+k2
n从大于3开始,pr2-pr1=2k
即:k1+k2=2k

当k1大于k2时pr1与pr2同时右移:
右移动因子为:k1-k(注意:移动因子可在数轴上移动得出!)
pr1=n-【k1-(k1-k)】=n-k(pr1位移后长度值为n-k)
pr2=n+【k2+(k1-k)】=n+k2+(k1-k)=n+k(pr2位移后长度值为n+k)
立即得出:pr1+pr2=n-k+n+k=2n

当k1小于等于k2时pr1与pr2同时左移:
向左移动因子为:k-k1
pr1=n-【k1+(k-k1)】=n-k(pr1的长度值变为n-k)
pr2=n+【k2-(k-k1)】=n+k(pr2的长度值变为n+k)
即:pr1+pr2=n-k+n+k=2n
n取值为大于3的任意整数,两个素数和可以变形为pr1+pr2=n-k+n+k=2n
证毕!
强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我很理解很多人充满怀疑觊觎和高兴,为什么不是我证明出来的,不要伤心朋友!至少是人类证明出来的,不是计算机、AI等非人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点评

好事,也有人用:伯特兰—切比雪夫定理了。  发表于 2022-7-11 0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fan31 于 2022-7-11 12:34 编辑
yufan31 发表于 2022-7-11 01:27
特别提示:
1.根据伯特兰—切比雪夫定理:当n>3,在[n,2n)区间至少有一个素数。
2.容易直接看出:当n>3 ...


@兼听明便听暗  谢谢,牛顿说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远更省力。能够用逻辑语言描述出来的道理,同样可以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1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yufan31 发表于 2022-7-11 12:21
@兼听明便听暗  谢谢,牛顿说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远更省力。能够用逻辑语言描述出来的道理, ...

回答错误0分。把简单的搞复杂了是浪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liugongqin 发表于 2022-7-11 12:38
回答错误0分。把简单的搞复杂了是浪费。

很多时候我确实觉得很浪费,我主要擅长是理论物理,很多东西不方便也没必要讲出来,确实浪费了。给出这个证明也是迫不得已,驾驭不住人性的虚荣和肯定,可以投射出现实中的那个人是一个标准废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2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yufan31 发表于 2022-7-11 18:36
很多时候我确实觉得很浪费,我主要擅长是理论物理,很多东西不方便也没必要讲出来,确实浪费了。给出这个 ...

喜欢物理学吗?我首席科学家发明家高级研究员就是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请看我最新确立的力的定义:

现代物理学认为:力是运动的物质所产生的作用。力是物质的第五维空间。力具有:作用性,方向性和整体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2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2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0341855已在知乎上发布证明过程单个平面素数其实可以很直观的让大家理解素数的样子,一个灵感往往产生于一瞬间,学会善于抓住,并用语言记录下来,语言能描述的东西一定可以用数学符号标示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fan31 于 2022-7-31 21:50 编辑
liugongqin 发表于 2022-7-12 09:08
喜欢物理学吗?我首席科学家发明家高级研究员就是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请看我最新确立的力的定义:

现 ...

要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最好的方法是深入浅出,任何一个可以被理解的道理都很简单,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拿一堆晦涩难懂专有名词过分修饰,说实话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开始只是试一试,看了陈景润先生的那个纪录片,我觉得再试一试尽我最大能力去证明。方法过于简单,肯定会让很多人大失所望,原来中学数学水平就可以证明出来。我们却用什么空间啊算子啊群啊矩阵甚至用到概率...!所以真理往往是简单简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6-10 05:42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