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青山

《数学唯物论》序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晚霞 发表于 2023-10-8 02:32
曹老头:
       关于无穷级数的和的定义如下:
       定义:如果级数\(\small\displaystyle\sum_{i ...

第一,现行无穷级数的定义:如果级数的部分和数列{a(n) }有极根s,那么称无穷级数收敛,这时极限s叫做这个级数的和,并写成s=无穷级数和。有问题。事实上:“无穷次相加的操作进行不到底“,这个“无穷次相加的表达式缺乏可实践性,应当改写为:无穷级数和具有其前n项和达不到的性质”。
第二,青山反对极限理论的“称1/3为无理数的做法”不成立。

点评

我从来没有“称1/3为无理数的做法”, 相反,我一直称1/3为有理数。  发表于 2023-10-10 2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8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晚霞 于 2023-10-9 09:58 编辑

曹老头:
       现行无穷级数和的定义:“如果级数\(\small\displaystyle\sum_{i=1}^∞ u_i\)的部分和数列\(\small\{ s_n \}\)有极根s,即\(\small\displaystyle\lim_{n \to \infty}s_n\)=s,那么称无穷级数\(\small\displaystyle\sum_{i=1}^∞ u_i\)收敛,这时极限s叫做这个级数的和,并写成s=\(\small u_1+u_2+…+u_i+…\);如果\(\small\{ s_n \}\)没有极限,那么就称无穷级数\(\small\displaystyle\sum_{i=1}^∞ u_i\)发散”没有问题!先生认为【“无穷次相加的操作进行不到底“,这个“无穷次相加的表达式缺乏可实践性,应当改写为:无穷级数和具有其前n项和达不到的性质”】是错误的。
       对于求无穷级数的和的运算,并非要求我们用有穷范围内的屈指数数的办法去把级数中各项逐项相加,而是根据无穷级数和的定义求出『级数\(\small\displaystyle\sum_{i=1}^∞ u_i\)的部分和数列\(\small\{ s_n \}\)极根』,其次是判定这个极限s是否存在。如果这个s存在,那么这个s就是无穷级数\(\small\displaystyle\sum_{i=1}^∞ u_i\)的和,并记为s=\(\small u_1+u_2+…+u_i+…\)。其实求无穷级数的和是很具实践性的。由于先生始终把自己的认知局限在有穷范围内,所以才有【“无穷次相加的操作进行不到底“,这个“无穷次相加的表达式缺乏可实践性,应当改写为:无穷级数和具有其前n项和达不到的性质”】这样的糊涂认识。

点评

不是曹先生认识糊涂,而是那样定义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发表于 2023-10-15 17:19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8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工副教授范秀山又出来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把川大脸丢尽了

点评

数学史上给出虚数、复数现实意义的第一人,怎么就丢人了?你对数学有何贡献,拿出来给大家瞧瞧  发表于 2023-10-10 2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Δx 趋向于0,但不能达到0,现行y=x^2导数计算中使用Δx等于0后得到这个函数为2x的结果是错误的,应当改为近似等于2x。 这说明:毛泽东著《矛盾论》中说的“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的论述,在数学理论的阐述中,需要使用“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精确与近似、无限与有限、零与非零足够小、形与数、直与曲之间的对立统一、分工合作的唯物辩证法进行”

点评

近似等于2x 是正确的  发表于 2023-10-9 12:16
经年累月卖弄你那点陈年破烂玩意,不觉得没有脸皮?你这是破坏国家教育,与国家科学教育精神违背。寻衅滋事罪分分钟适用你。不要觉得你有理。  发表于 2023-10-9 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9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jzkyllcjl 不懂极限,就不知道\(\small\displaystyle\lim_{\Delta x\to 0}\Delta x=0\)的成立不依赖\(\Delta x=0\).
不管人咋样教,jzkyllcjl 就是个不开悟的蠢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zkyllcjl 于 2023-10-9 07:09 编辑
elim 发表于 2023-10-9 04:31
现行数学没有令 \(\Delta x =0\) 得到 \(\frac{d}{dx} x^2 = 2x\) 而是令 \(\Delta \to 0\) 得到  \(2\frac ...


关于导数的计算,根据马克思《数学手稿》第一节,,第2页讲到:“首先取差(即取Δx),然后再把它扬弃……。理解微分运算的全部困难(正象理解否定的否定本身那样),恰恰在于要看到微分运算是怎样区别于这样的简单手续并因此导出实际的结果的 [8]”的论述,笔者提出了如下的定义11。
定义11,自变数x的微分dx是以 为极限的,满足任意小误差界要求的理想性足够小正实数性质的变数意义的辩证数(即dx为:不是0的足够小正数,也不是《非标准分析》中的无限小数,它近似等于0)。
根据这个定义与使用数学数学建模方法提出的  在t的瞬时速度计算中,由于建模过程使用了近似测量数据,所以计算瞬时速度时,可以使用辩证数dt。由于dt 不等于0,它可以作除数,所以,在算出 约去公因子 后,得到;  ,将此式右端的含有辩证数dt的项忽略不计,就得到:在t处的右导数为gt ;同理可以得到:在t处的左导数也是gt。于是在包含t=2的足够小时段上物体下落速度的足够准数值为2g。在这个计算过程中,虽然使用了扬弃差值dt的做法,但这个做法的实质是:理想的没有长度的时刻可以使用测不准的足够小正数替换:即使用数字描述现实数量的理想时刻时,理想时刻可以用忽略不计的足够短时段替换;下落物体按照瞬时速度2g下落的时段长,不是0,而是包含t=2的足够短时段,这样一来,就解决了“下落物体按照时速度2g下落的时段长是不是0呢?”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上述瞬时速度的计算是一个足够准近似计算;于是求导数的计算也应当是一个足够准近似计算;但现行教科书中的导数的极限计算方法仍然可以使用,但需要知道:第一,如果对表达式 进行Δx趋向于0的计算,就会出现:0不能做除数的 问题,而必须在约去 中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子Δx后进行求极限,这个计算也是对不定式 的一种计算;第二,需要知道:这个求导计算工作需要使用“理想点与近理想点、0与非0足够小的相互依赖的对立统一法则与收敛无穷数列可以达不到其极限值的性质”进行解说。根据这性质,对于芝诺的“飞矢不动”问题,根据时段不是理想时刻构成,而是把许多足够小时段连接起来构成的,这样一来,就不能因为“每一个理想时刻飞矢不动,得到飞矢不动的结论”,于是就消除了飞矢不动的悖论。下边再介绍几个与导数概念改革后的应用实例。
例Ⅰ 现行教科书中,称Δx为自变数的微分, 当Δx很小时,原函数增量近似等于函数微分的说法是不确切的。根据定义11与导数表示足够小区间dx上函数变化率的近似意义的上述讨论,应当提出:只有Δx是针对原函数增量计算的误差界的足够小dx时,f’(x)dx才能足够准地表示y=f(x)在区间[x,x+dx]上的原函数增量。对于确定的Δx,必须使用二阶导数,根据泰勒定理中的余项公式计算出误差的取值范围,只有这个误差满足误差界要求时,才可以使用函数微分近似表示原函数增量,否则,就需要使用高阶泰勒多项式进行函数增量的足够准近似计算。
例2 根据马克思《数学手稿》第22页讲到的“通过点M,M' 作割线M'S, h减少得越多,即pp'减少得越多,ps就越趋向于跟次切线PT重合,……,因此PT就是PS所趋向的极限”的论述,可以知道理想函数 在t处切线的斜率为gt。但根据理想点与现实近似点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个斜率是割线斜率的趋向性的极限。
例3,马克思在《数学手稿》第19页谈了y=x^2的导数计算中附带谈了1被3除的“永远除不尽,得到的无穷数列0.3,0.33,0.333,……的趋向性极限才是1/3”的问题。这说明:“无尽循环小数不等于分数,无尽小数是实数的定义是违反实践事实的错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9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行数学没有令 \(\Delta x =0\) 得到 \(\frac{d}{dx} x^2 = 2x\) 而是令 \(\Delta \to 0\) 得到  \(2\frac{d}{dx} x^2 = 2x\) .
jzkyllcjl 的问题是不知道什么是极限,其 \(2x\) 是近似更是胡扯:误差是多少?

范副不知道自己是饭桶,又鸟不知道自己是只鸡。这话用在 jzkyllcjl 上也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0 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晚霞 于 2023-10-9 21:15 编辑

\(\large 马克思《数学手稿》最直按的应用就是:\)

\(\dfrac{1}{3}\)=\(\dfrac{3}{10}+\dfrac{3}{100}+\dfrac{3}{1000}+\dfrac{3}{10000}+…\)\(\raise{4pt}{<}\kern{-7pt}\begin{array}{*{20}{c}} {\underline{\underline{\small{\mathbf{ \hspace{0.5cm} \color{blue}{等量代换}\hspace{0.5cm}}} }}} \\ {\small{\mathbf{ \hspace{0.5cm} \color{red}{\raise{8pt}{等量代换}}\hspace{0.5cm}}}} \end{array}\kern{-7pt}\raise{4pt}{>}\)\(\dfrac{1}{3}\)=\(0.3+0.03+0.003+0.0003+…\)\(\raise{4pt}{<}\kern{-7pt}\begin{array}{*{20}{c}} {\underline{\underline{\small{\mathbf{ \hspace{0.5cm} \color{blue}{等量代换}\hspace{0.5cm}}} }}} \\ {\small{\mathbf{ \hspace{0.5cm} \color{red}{\raise{8pt}{等量代换}}\hspace{0.5cm}}}} \end{array}\kern{-7pt}\raise{4pt}{>}\)\(\dfrac{1}{3}\)=\(0.3333…\)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0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晚霞 发表于 2023-10-9 20:51
\(\large 马克思《数学手稿》最直按的应用就是:\)

\(\dfrac{1}{3}\)=\(\dfrac{3}{10}+\dfrac{3}{100}+\d ...

由于无穷次操作,无法进行到底,无穷次判断、无穷次并集运算都不能使用的;有人说:使用无穷级数和的表达式 解决了芝诺二分法悖论,但实际上他这个表达式左端依赖于无穷级数的前n项和 的无穷序列的极限,这个序列的趋向性极限才是1,但它永远达不到右端的整数1,二分法悖论是使用“完成了的实无限”观点造成的悖论,这个无穷级数和的表达式不成立,这个表达式解决不了二分法悖论。

点评

“它永远达不到右端的整数1”,完全正确!!  发表于 2023-10-10 13:5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4-29 17:02 , Processed in 0.0742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