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回复: 0

容斥原理与错排公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0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容斥原理与错排公式

原创  湖边男孩  数学谷  2025 年 03 月 29 日

     先思考一个“圆桌夫妻”问题:4 个大学同学聚餐,其中 3 个人携带配偶参加,1 个人单身。在圆桌就餐时为了照顾单身同学的情绪,要求夫妻不相邻;问一共有多少种就座方法?

    解决此类问题的经典方法就是利用容斥原理。根据问题条件和容斥原理,计算步骤如下:

    1、总人数与排列基础

        1.1 人数构成:4 位同学中,3 对夫妻(每对 2 人)和 1 位单身,共 7 人。

        1.2 圆桌排列特性:圆桌旋转视为相同排列,固定一人后转化为线性排列问题。

    2、总排列数

        固定单身同学的位置后,剩余 6 人自由排列的总数为: 6! = 720

    3、应用容斥原理排除夫妻相邻的情况

        3.1 至少一对夫妻相邻的情况:  

      单对夫妻相邻视为一个整体,剩余 5 个元素排列:  

      有  C(3,1)A(2,2)A(5,5)= 720 种  

     (3 对夫妻选 1 对,内部可互换位置,排列数 5! )。

       3.2 至少两对夫妻相邻的情况:  

     两对夫妻视为整体,剩余 4 个元素排列:  

    有 C(3,2)A(2,2)A(2,2)A(4,4) = 288 种  

     (选 2 对夫妻,每对内部可互换,排列数 4! )。

      3.3 三对夫妻均相邻的情况:  

     三对夫妻均视为整体,剩余3个元素排列:  

    有  C(3,3)A(2,2)A(2,2)A(2,2)A(3,3) = 48 种

     (三对夫妻全部相邻,内部可互换,排列数 3! )。

     3.4 容斥计算:  

       720(总数)- 720(至少一对相邻)+ 288(至少两对相邻)- 48(三对全相邻)= 240 种

一、容斥原理

    高中必修一课后阅读材料提到过容斥原理相关知识,此时涉及到的是两个集合。



    推广到三个集合,借助韦恩图有如下表述:



   我们如果想求出三个集合并集的元素个数,就可以用三个集合元素的个数之和减去重复的元素个数。

我们给每个部分一个编号,其中 1 代表黄色圆形、2 代表绿色圆形、3 代表蓝色圆形、4 表示 1 和 2 的交集,5 表示 1 和 3 的交集、6 表示 2 和 3 的交集、7 表示 1 和 2 和 3 三者的交集。

那么最外圈的并集元素个数显然是 1+2+3-4-5-6+7 就能算出来啦。

用自然语言描述就是:

1. 先加起来三个圆;

2. 减去 1 和 2 的交集 4 、减去 1 和 3 的交集 5 、减去 2 和 3 的交集 6 ;

3. 而图形 7 ,在第一步被计算了三次,在第二步又被减去三次,所以一来一回相当于没有计算 7 ,但是 7 显然也是红色形状的组成部分,所以最后再加上 7 ,就得到了红色图形的面积。

n 个集合的容斥原理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用 来表示三个圆形的面积,那么对于红色形状的面积就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进一步的,如果我们把 3 个图形扩展到 4 个图形呢?」

显然可以有如下表述:



「再进一步,如果扩展到 n 个图形呢?」

根据前文中三个集合、四个集合求并集的表示形式,进而可以推出 n 个集合求并集中元素个数的公式:



//以下过程为容斥原理的证明过程,中学阶段不需要掌握(本文选用二项式定理证明,也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现在我们对上述公式进行证明:

1. 左边为 n 个集合的并集,任取其中一个元素 x ;因为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显然 x 只计算一次,称 x 的贡献为 1 。





二、错排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图片5

    现在我们考虑 n 个元素的一个错排,每一个大写字母都不能排到下方其对应的小写字母的位置。



//1 个元素的错排数为 0 ,2 个元素的错排数为 1 。高中阶段的错排问题一般不会超过 6 ,所以上述递推公式已经足以解决高考范围内的错排问题。

如《导学案·练习册》13 页第 6 题



//先将第一列全排列有 A(3,3)种,第二列错排有 a(3)=2(0+1) 种。

错排数公式为



    证明 1 、由递推关系构造数列求解



    证明 2 、由容斥原理推导





作者为一线高中教师,创建公众号是为了记录自己在解题方面的想法。行笔匆匆,难免有误;欢迎读者们在留言区批评指正。

数学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4-30 23:32 , Processed in 0.0775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