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9|回复: 0

冯·诺伊曼:天才中的天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7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诺伊曼:天才中的天才

原创  雷传澳  平生一瓣香  2025 年 05 月 18 日 22:48  北京

在你心中,20 世纪最聪明的科学家会是谁呢?

我想你可能会说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理查德·费曼、阿兰·图灵......

我会选冯·诺伊曼。

今天我们就看一下 20 世纪最聪明的大脑是什么样的?

半人半神

冯·诺伊曼究竟有多聪明?


汉斯·贝特

196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汉斯·贝特,也是冯·诺伊曼的同事,曾对冯·诺伊曼做出这样的评价:

冯·诺伊曼这样的大脑是不是意味着存在比人类更高一级的生物物种[1]?

在 1963 年诺贝尔颁奖典礼上[2],冯·诺伊曼的匈牙利老乡尤金·维格纳被问到:为什么匈牙利能培养出那么多天才?

他回答:不,只有冯·诺伊曼是天才。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科学家包括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就有爱因斯坦,他们都有一个共识[3]:

爱因斯坦再牛,总归还是个人,而冯·诺伊曼可以说是半人半神。

天才一生

贯彻冯·诺伊曼一生的都是天才的待遇。走到哪里,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他都是当时的焦点。


冯·诺伊曼[4],1903 年出生于匈牙利,后来加入美国国籍。他是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被称为博弈论之父、计算机之父,同时他还在数学领域、量子力学和经济学中都有非常重大的贡献。

冯·诺伊曼从小就显现出了惊人的记忆力[2]。6 岁心算八位数除法,8 岁自学微积分,10 岁上中学。



在上中学之前,他除了学习基础的小学课程之外,他要学习六门外语、两门乐器、几种运动。每天晚上讨论读书心得,偶尔还会帮他爸爸分析投资方面的题目。

接下来,是冯·诺伊曼在路德中学的时光[2]。

路德中学的校长也是一位数学家,他当时对冯·诺伊曼的父亲这样说:

你儿子在数学上太出色了,如果不能给他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那简直是在犯罪。如果你不反对的话,由我负责给冯·诺伊曼找家教,并且没有费用。

这位校长就给冯·诺伊曼找了几位家教,其中一位后来还担任了斯坦福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

当时有一位老师给冯·诺伊曼辅导完之后回到家,在他妻子面前泪流满面,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聪明的小孩儿。



22 岁的冯·诺伊曼获得了苏黎世联邦大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和布达佩斯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

1955 年 7 月,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时期的冯·诺伊曼确诊骨癌。治疗期间,他依然还会每周三次参加原子能委员会会议。甚至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部长,陆、海、空三军参谋长都会到聚集到冯·诺伊曼的病房开会,他们都想听听冯·诺伊曼的意见。



当时美国政府意见也很明确: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冯·诺伊曼博士的生命。

在冯·诺伊曼去世一年后,他的一份未公开讲稿被整理成书出版了,名字叫《计算机与人脑》,至今依然是科学前沿。



一通百通

在很多人的直观印象里,科学家的形象往往极其单调,甚至无外乎是以下三类——

科学家印象[2]:

第一类,醉心于科研,对其他毫不关心。

中学课本上的陈景润就是这样,只一心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而好像没有自己的生活,甚至连走路都会因为思考而撞到电线杆。

第二类,是行动怪异,有很多奇怪的癖好和疯狂的想法。

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怪人”谢尔顿就是这样,他的原型是费曼、盖尔曼那类科学家。

第三类,则是仗着自己天才,脾气特别大,甚至压根没法跟人合作。

像著名的物理学家泡利就是这样。在他 20 岁出头的时候,就因为不认同爱因斯坦的演讲内容,从最后一排直接站起来开怼,搞得爱因斯坦很下不来台。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脑海中科学家的形象是不是经常就是这样?

慢慢的,我们就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认为科学家就应该是这样——想法疯狂,行动怪异;沉迷科研,缺少生活;浑身是刺,难以相处。总之,在一些领域闪闪发亮,必然在其他领域暗淡无光。



但是从冯·诺伊曼身上,我却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2]。他和其他科学家都不一样,而是能做到一通百通,把各方面都协调、兼顾到完美。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冯·诺伊曼真的这么神吗?

哎,真的就这么神。

首先,除了智商超群之外,冯·诺伊曼还拥有极高的情商,非常顾及周围人的感受。

可能你都想不到,这样一个学界顶尖牛人却非常灵活变动。

比如,他从不和人当面争执什么问题,只要发现反对者情绪激动,马上就会想出几个搞笑段子缓和气氛。



冯·诺伊曼搬到美国后,几乎每周末都在家里开 Party 。场面只要稍有一点冷,他马上就能讲个荤段子出来,逗得全场哈哈大笑。


爱德华·泰勒

冯·诺伊曼是我唯一见过的一个能随时切换 3 种不同语言讲黄色笑话的人。

智商和情商都特别高。

其次,除了科学成就突出,冯·诺伊曼的生活还非常丰富、非常有品位。

即便他工作非常忙,也没耽误他享受生活。

事实上,冯·诺伊曼一辈子都没亏待过自己。到哪儿都是穿正装,哪怕是在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缘骑驴,也得穿西服、打领带。



到了美国后,每年都要换一辆崭新的凯迪拉克轿车,而且出行一定是头等舱。吃着珍馐美味,每周末都要在家里举办 Party ,两任太太还都是貌美如花。

工作和生活两不耽误。

再次,除了个人能力特别强之外,冯·诺伊曼还特别善于与人合作。

他先后参与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在拥有一众顶级天才的团队里做出了重要贡献。甚至在后来他扬言要离开高等研究院的时候,好多同事都还给院长写联名信挽留他。



你看,和同事的关系处得多好,单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完美兼顾。

跨界高手

冯·诺伊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科学家呢?

和其他的科学家相比,他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能做到跨领域终身高产。

我们可以做一个比喻:

科研贡献的直观比喻[2]:

科研中最牛的人,比如杨振宁先生,可以达到什么水平呢?就是设计出一件衬衫,然后这件衬衫能穿。

次一级的,比如那些院士们,他们是在衬衫左上方设计一个口袋,发现这里可以装名片,可以别钢笔。

再次一级的人,就是大部分同学的导师,他们发现衬衫左上方的口袋可以装东西,于是就在右上方也设计一个口袋,也可以装东西。

而再次一级的,就是还没有资格带硕士和博士的那些科研工作者,他们做的工作往往就是,发现原来我们可以往衣服上缝口袋,于是赶紧在衬衫后背比较宽敞的地方也缝上一个口袋。

比这个还差的,就是发现原来在衣服上缝口袋有利可图,那为了省事儿,不缝了,干脆双面胶贴一个算了。

还有一些怎么都憋不出成果,可又不想造假的硕士、博士们为了毕业,会在论文里像模像样的讨论一下,当一个人倒立行走的情况下缝的口袋必须口朝下的必要性。

这大致就是学术贡献按等级排下来的逻辑。在这种比喻下,冯·诺伊曼的成就是什么样的呢?

他一生不仅设计了衬衫,还设计了毛衣、围脖、帽子、领带、手套、运动鞋等东西。这些东西就对应他在集合论、量子力学、计算机、博弈论、经济学、流体力学、数值分析等领域中的贡献。



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因为 20 世纪以后,学科分支细化了,一个不起眼的细小分支就能耗费一个天才的一生。

而冯·诺伊曼一个人却能在十好几个领域都做出重大成果,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随着他年龄的增加这些成果还在不断涌现。

天才启示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会好奇:为什么冯·诺伊曼能做到一通百通,把所有这些方面都兼顾得这么好呢?

首先当然是他的天赋,这种天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他身上获得一些启示。

具体来说,他有三个做法可能是我们能够学习的——

第一, 通用,永远掌握在不同的领域都能使用的工具,也就是数学。

冯·诺伊曼这个人数学功底极好,他最擅长的就是把数学工具引入到一个新领域,从而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

比如,他为量子力学夯实基础的算子环理论,以及他在博弈论上的贡献,背后都是深厚的数学功底。

第二, 务实,花时间回答“真问题”,满足“真需求”。

冯·诺伊曼最早是一个研究纯理论的数学家,当意识到研究领域的天花板后,马上转向了应用数学。

这个转身让他做出了 3 个最广为人知的成就——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明和博弈论的创立。

第三, 克制,不过度深陷其中,也不过早抗拒机会。

在他的学习生涯里,投入精力最多的是数学。这是他的最爱,而且得到了当时数学界几位顶级大师的青睐。

但他和数学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暧昧的距离,这样才有可能利索的从理论转向应用。


冯·诺伊曼

如果有人不相信数学是简单的,那是因为他还没有意识到人生有多复杂。

从冯·诺伊曼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人生可能。

致敬冯·诺伊曼!

参考资料:

[1]《我的“微言小义”》卢昌海

[2]《科学人物课:冯·诺伊曼》卓克

[3]《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伊曼传》诺曼·麦克雷

[4]《大辞海(经济卷)》夏征农、陈至立主编

平生一瓣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6-21 01:10 , Processed in 0.0882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