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1|回复: 0

托马斯·贝叶斯:为什么 18 世纪的神学家成了“AI 祖师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9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托马斯·贝叶斯:为什么 18 世纪的神学家成了“AI 祖师爷”?

原创  关注全球科研的  科学方程式  2025 年 03 月 24 日 11:40  江苏

自 ChatGPT 引发全球 AI 狂潮以来,大型语言模型(LLM)展现出惊人的文本生成能力,但也暴露出两大核心挑战:一是“幻觉问题”,在事实性任务中存在不可忽视的偏差,如 Deep Research 生成的咨询报告仍需大量人工校对;二是“被动响应模式”,难以像人类专家那样通过交互式推理提供精准建议。

这两大困境的破局之道,恰恰指向诞生于 18 世纪的“无用之学”,而今科学领域的“万能钥匙”——贝叶斯定理。当现代 AI 试图突破“绝对正确性”的桎梏时,贝叶斯定理的核心“动态更新”理念,正为大型语言模型的进化指明新的方向。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把钥匙的铸造者竟是一位在教堂烛光下演算上帝存在概率的牧师——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当后人用它开启 AI 圣殿的大门时,不禁发问:为何一位神学家会成为“AI 祖师爷”?为何有关上帝的沉思,成了算法时代的《创世纪》,却被埋没几近 300 年?


托马斯·贝叶斯(1702 ~ 1761),18 世纪英国神学家、数学家、数理统计学家和哲学家,概率论理论创始人,贝叶斯定理的创立者。

NO.1  神性与理性:双重身份共存的一生

1702 年的伦敦,威斯敏斯特的钟声裹挟着宗教改革的余烬。贝叶斯便在这一年出生了。其父约书亚·贝叶斯是当时伦敦著名的神学家,家庭浓厚的宗教氛围注定了贝叶斯的神学教育路径。

然而,少年时期的贝叶斯便对数学展现出超常兴趣——他既能在礼拜堂背诵《诗篇》,也能在深夜破解费马的谜题。同时,他与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等人保持通信,探讨“概率与信仰”的关系——神学与数学交融的种子,就这样在羊皮纸的褶皱间悄然萌芽。


大卫·休谟(1711 ~ 1776),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视为苏格兰启蒙运动及西方哲学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贝叶斯一生以长老会牧师身份示人,在伦敦塔顿街教堂布道逾 30 年。然而,他的书房却是另一番景象:堆满数学手稿与概率论书籍。他试图通过数学工具证明“上帝存在的合理性”,将信仰问题转化为可计算的概率命题。

1742 年,因在数学领域(级数收敛性研究)的贡献,贝叶斯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少数横跨神学与科学的“跨界学者”。

这种看似矛盾的身份,恰是启蒙时代思想碰撞的缩影:理性主义浪潮中,神学家试图用科学方法捍卫信仰,而数学家则在探索自然规律时不自觉地触及哲学命题。

NO.2  已知与未知:“动态更新”的概率理论

1747 年,贝叶斯在发表的布道文《神的智慧》(The Wisdom of God)中,首次尝试将概率论与自然神学结合,提出“设计论”的概率版本,为其后续研究埋下伏笔。1761 年,贝叶斯逝世。其好友理查德·普莱斯整理遗稿后,于 1763 年发表《论机会学说中一个问题的求解》(An Essay towards Solving a Problem in the Doctrine of Chances)。文中提出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观测数据反推未知概率”(逆概率)成为贝叶斯定理的雏形。其数学表达式为:



该公式中,A 和 B 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事件。A 是要考察的目标事件,“P(A)”是事件 A 发生的初始概率,被称为先验概率,它是根据一些先前的观测或经验得到的概率;B 是新出现的一个事件,它会影响事件 A ,“P(B)”则是事件 B 发生的概率,被称为边际概率;“P(A|B)”表示当 B 发生时 A 的概率,被称为后验概率;“P(B|A)”表示当 A 发生时 B 的概率,被称为似然概率。

以上班迟到和堵车的概率关系为例,我们假设事件 A 代表上班迟到,事件 B 代表堵车,并且已知以下数据:

某天堵车的概率是 40% ,即 P(B)=0.4 。

上班迟到的概率是 80% ,即 P(A)=0.8 。

如果上班迟到,则这天堵车的概率有 30% ,即 P(B|A)=0.3 。

那么,我们就能求出堵车导致上班迟到的概率:

P(A|B)

= P(A)×P(B|A)÷P(B)

= 0.8×0.3÷0.4

= 0.6 。

即堵车导致上班迟到的概率为 60% 。

贝叶斯定理简单而言,即“初始认知+新的证据=修正后的判断”:人脑存在一个初始认知,后又获得了一项证据,于是认知被更新,进而采取新行动。比如,你正在玩投壶游戏,第一次投掷失败,于是你通过对于投掷力道、投掷物与壶口位置关系的不断调试,最终将投掷物精准地投进壶口。这个万分平常的观察和推测,反映了你的大脑正经历了一次复杂的贝叶斯计算:你从自己的直觉出发,基于依次出现的感知信息,做出了一次成功的修正后的判断。

贝叶斯定理的突破性在于“动态更新”理念。传统频率学派依赖大样本,要求重复试验,而贝叶斯学派允许主观经验与客观数据相结合,为小样本或高不确定性场景提供推理框架。例如,在垃圾邮件过滤中,系统会根据邮件中“免费”“中奖”等关键词出现的频率,结合历史邮件中垃圾邮件的比例,动态调整分类概率。这一理念已成为现代 AI 的底层逻辑。



No.3  争议与认同:跨越三个世纪的学术博弈

1. 神学与科学的初次交锋(18 ~ 19 世纪)

贝叶斯定理诞生之初,便陷入双重质疑的漩涡。神学界对其将信仰问题量化的尝试极为不满。英国国教牧师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公开批评:“用概率公式揣度神的意志,是对启示真理的亵渎。”


约翰·卫斯理(1703 ~ 1791),英国国教(圣公会)神职人员和基督教神学家。

与此同时,科学界也对其方法论提出质疑。以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marquis de Laplace)为代表的数学家虽承认贝叶斯定理的数学价值,却认为“主观先验概率”缺乏客观基础。拉普拉斯曾写道:“贝叶斯的方法需要假设初始概率分布,这本质上是武断的。”


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1749 ~ 1827),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天体力学的主要奠基人、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之一。这一时期,贝叶斯的遗作尘封近百年,仅拉普拉斯等人偶有关注。

这一时期,贝叶斯定理仅在小范围内传播。这种边缘化的状态持续了近百年,直至 19 世纪末,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仍在其著作《自然遗传》(Natural Inheritance)中将贝叶斯定理称为“优雅却无用的思想实验”。


弗朗西斯·高尔顿(1822 ~ 1911),英国科学家和探险家、查尔斯·达尔文的表弟,因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开创优生学。

2. 理论蛰伏与实践觉醒(20 世纪)

贝叶斯定理被主流学界接纳的转折点出现在二战期间。彼时,艾伦·图灵(Alan Turing)领导的布莱切利园团队,首次将贝叶斯定理应用于德军恩尼格玛密码机的逆向工程,通过动态更新德军通讯模式的先验概率〔“P(A)”〕,将密码破解效率提升 40% 。这一实战成果被收录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解密文件,标志着贝叶斯定理从理论走向实践。


艾伦·图灵(1912 ~ 1954),英国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密码分析学家,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1963 年,数学家伦纳德·萨维奇(Leonard Savage)提出“主观概率公理化体系”,为贝叶斯学派奠定严格数学基础。1985 年,计算机科学家朱迪亚·珀尔(Judea Pearl)提出“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将概率推理与图论结合,被《科学》(Science)发誉为“智能系统的语法”。1988 年,美国国家科学院表示贝叶斯定理“为解决复杂不确定性决策提供了新范式”。


朱迪亚·珀尔,美籍计算机科学家和哲学家、“贝叶斯网络”之父。2011 年,他因创立因果推理演算法而获图灵奖。

3. 从边缘到核心的范式更迭(21 世纪)

进入 21 世纪,贝叶斯定理在技术与数据的双重驱动下完成逆袭。2012 年,《自然》(Nature)在《机器学习十年回顾》(Machine Learning: A Decade in Review)专题中总结:“贝叶斯定理重构了科学研究的认知框架——它不再追求绝对真理,而是通过迭代逼近最合理的解释。”

2016 年,DeepMind 的 AlphaGo 通过贝叶斯优化的蒙特卡洛树搜索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自然》直指:“贝叶斯更新是机器直觉的核心。”

2021 年,特斯拉在其技术白皮书中披露,其自动驾驶系统通过贝叶斯滤波算法等整合摄像头、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的数据,将复杂路况下的目标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9.3% ,误判率较传统方法降低 80% 。



2024 年,贝叶斯定理更是迎来高光时刻,成为多学科交叉的通用语言: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 AI 诊断系统结合患者基因组与影像分析,将早期胰腺癌的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4.7%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显示,一种创新的贝叶斯动态校准气候模型将 2100 年全球升温预测误差大幅缩小 3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运用贝叶斯优化算法调整量子比特测量策略,使量子纠错效率提升 60% ,为量子计算机实用化迈出关键一步……全球科技界的重大突破中,总能找到它的身影。

No.4  旧时代与新纪元:神学家穿越时空的永恒馈赠

如今,站在蓬勃向前的科技浪潮中回望,托马斯·贝叶斯的双重身份愈发耐人寻味:他既是旧时代的牧师,也是新纪元的先知。他试图用数学证明上帝存在,却意外为人工智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当之无愧的“AI 祖师爷”。

当 AI 诊断系统从胰腺 CT 片中捕捉到生命的转机,当气候模型在数据风暴中校准人类命运,当量子计算机在量子比特的纠缠中编织出信息时代的新图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算法的胜利,更是一个神学家穿越时空的馈赠:他教会机器以概率之眼审视世界,也教会人类像信徒一样,以虔诚、谦逊之心,永远对证据敞开怀抱,将“未知”转化为“可知”,将“风险”转化为“机遇”。正如贝叶斯定理所昭示的:修正认知,永无止境。



科学方程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2 07:29 , Processed in 0.0882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