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回复: 0

杨振宁:奥本海默问玻恩,这篇文章写得非常之好,真是你写的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0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振宁:奥本海默问玻恩,这篇文章写得非常之好,真是你写的吗?

演讲者  杨振宁先生  丁一  2025 年 08 月 17 日 16:59  山东

奥本海默(1904-1967)是 1904 年出生的。他在年轻时就非常杰出。20 年代,美国的物理学还没有在世界上站住脚。美国念物理的人大多数到欧洲念博士学位,奥本海默也同样。他到了哥廷根,跟玻恩(1882-1970)念博士学位。大家知道,黄昆和玻恩在 50 年代曾合写过一本非常有名的书。

奥本海默到了玻恩那儿以后,立刻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大家都知道来了一个高高瘦瘦的美国人,讲起话来非常不客气。例如玻恩后来讲过一件事。奥本海默来后没多久,有一次去看玻恩。玻恩恰巧写了一篇文章,把它拿给奥本海默看。他对奥本海默说:“请你拿回去看一看,过两天再告诉我,你有什么意见。”过了两天,奥本海默把这篇文章还给了玻恩。奥本海默说:“这篇文章写得非常之好,真是你写的吗?”

奥本海默跟玻恩做的论文是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它就是现在所谓的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奠定了用数学方法处理分子的基础。

奥本海默回到美国以后,有一个很深的感觉,觉得美国的物理学必须赶快发展起来,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两处兼职任教授,每处一年待一个学期。他在 30 年代对于美国基本粒子物理理论方面是一个功臣,所有那个时候美国年轻的基本粒子物理学家可以说都是出于他的门下。他对学生非常不客气,可是他的学生都非常佩服他。他与学生的关系大概有点像朗道(1908-1968)与他的学生的关系。朗道对他的学生的批评非常厉害,可是他的学生都非常喜欢他。

在 1930 年前后,基本粒子物理学界最重要的问题是狄拉克的理论。狄拉克的方程式是在 1928 年发现的,但是由于有负能问题,弄得非常紊乱。很多重要的物理学家都不相信这个理论。在这个问题上,赵忠尧先生曾做了一个关键性的贡献。他和另外两组实验物理学家各自独立地做康普顿散射实验时,发现 γ 射线打到原子之后发生的吸收,当元素重时,要超过克莱因和仁科芳雄给出的公式的结果。后来人们了解到,这正是因为产生了正、负电子对。半年以后,赵先生又独自做了另一个实验,研究有没有其他的散射方式。他发现,经原子吸收了一部分之后,再发射出来的光中的一部分不能用康普顿散射来解释。后来人们又懂了,这是正、负电子对产生以后,正电子又与另一个电子湮没。这种湮没以后出来的光是赵先生最早发现的。在赵先生做了这个实验以后一年多,两个英国人才做了同样的实验。现在回想起来,赵先生当时的工作是正确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可惜的是他当时没有机会与理论物理的人讨论。那时,奥本海默已经在加州理工学院了,那正是赵先生做研究工作的地方。可是前几天,李炳安和我去访问赵先生。我问赵先生,他在 1930 年做完了实验时有没有和奥本海默讨论过。他的回答是,基本上没有讨论过。那时,由于种种原因,赵先生急于去德国。在那里待了一些时候就回到中国来了。所以,他没有机会把他所做的实验,与当时对狄拉克方程式有深切了解的像奥本海默这样的人讨论。假如他当时能与这样的人讨论,一定会对他实验的意义有更清楚的了解。

奥本海默是在 30 年代初研究狄拉克方程式的几个重要人物之一。他曾经指出狄拉克空穴理论中的空穴不可能是质子。1930 年狄拉克提出空穴理论时,认为空穴可能就是质子,原因是那时知道的唯一带正电的粒子就是质子。奥本海默指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假如是这样,电子很快就会跳到洞里去。他计算了电子的半衰期,发现只有 10^-10 秒,这是一个正确的结果。奥本海默第一个提出(后来也有别人提出),电子有电子的反粒子,质子有质子的反粒子,它们是完全无关的两种粒子。

奥本海默一生最大的贡献是黑洞。他在 30 年代与他的几个学生做了一些黑洞的理论。非常不幸的是,当 1967 年他因患癌症去世时,黑洞的存在在天体物理学中还没有被大家普遍承认,假如他再多活五年,黑洞就在天文学里被大家承认了。那将无疑是他一生对纯粹科学的贡献中最重要的。

刚才谈到了泰勒和奥本海默,这里我想再讲一个故事。

许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印象,觉得中国的研究生兴趣太窄。对物理学方面的兴趣太窄,对一般的事情的兴趣也显得太窄。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受了家长,受了学校,受了社会的压力,每个人都必须战战兢兢地抓紧时间钻研、苦读,没有余暇关心各个方向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普遍现象。在石溪有很多研究生,我就劝他们多发生一些兴趣。物理系的随便什么课都应该去听一听。物理学史也应该去注意一下。

1984 年夏天我到阿姆斯特丹去开一个会,是为荷兰一位资历很深的理论物理学家德·哥鲁特(de Groot)即将退休而召开的一个会。我去了,彭越也去了。那天到会的有很多荷兰现在最有名的物理学家,例如特霍夫特。会后,我和彭越一起吃饭,我问他,你们在中国了解不了解荷兰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荷兰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只有一千多万人。可是在 20 世纪物理学发展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一段时期还是执牛耳的地位。如 20 年代,在低温技术方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达到像荷兰所达到的那样低的温度。当时,荷兰是唯一做低温最成功的国家。我问彭越,对这件事情有没有了解,他说没有什么了解。我建议他去看几本书,然后写一个简单的报告,讲讲在荷兰了解的荷兰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把范德瓦耳斯、洛伦兹、昂纳斯和塞曼等几个人对物理学的贡献以及他们对世界的物理学的影响写出来。这不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吗?彭越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他在两个月之内就写了一篇文章,然后寄给了我。我提了一些问题还给了他,他针对这些问题又查了一些书,把它改写成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已经在 1985 年 5 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彭越是阿姆斯特丹一个实验组的研究生,这一组要与丁肇中的一组合作,所以彭越后来又去了美国,在丁肇中那里待了一些时候。在那里的工作结束以后,他就来石溪找我讨论,他说他对科学史很有兴趣,问我还有没有题目可以给他做。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跟他说,据我所知,中国对于原子弹的发展、氢弹的发展在世界上的影响以及发展的过程,没有什么了解。此外,日本和德国是不是有过制造原子弹的企图,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对这些也都没有什么了解。我建议他写四篇文章讨论这些问题,还给了他一些参考文献。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大概看了上百本书,写出了五篇文章。我觉得这些文章写得很好。他关于荷兰历史的文章所讲的事情,我多半是知道的。在看了这么多书之后,他现在所写的五篇文章,里面很多的事情,我以前并不知道。他现在正在修改这些文章。我希望不久就会在国内发表。

丁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22 21:07 , Processed in 0.1081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