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9-6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5-9-6 11:15 编辑
陆教授好!
哥德巴赫猜想问题本质上是数学存在优先原则下的结论:
每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等价命题:
每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存在两个奇素数之和。
数论史在20世纪定格:
王元说: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就是要证明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社会上的人们只知道1+1问题,本质上应该加上充分大。
崔坤已经把充分大显式定义为40,请看下面的证明:
每个大于等于等于40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作者:崔坤
E-mail:cwkzq@126.com
证明:根据哥德巴赫先生原创其猜想时的约定1为奇素数,通过容斥原理得到如下真值公式:
r2(N)=C(N)+2π(N)-N/2,
其中:偶数N≥6,有序奇素数对个数r2(N)≥0,有序奇合数对个数C(N)≥0,奇素数个数π(N)≥3
1.假设C(N)=0的最大偶数是M(逻辑是自由的)。
由于M在逻辑上可以无穷大,
所以采用切比雪夫定理的下界函数:
π(x)≥αx/lnx,α=0.92129.................(1)
由 C(M)=0 得:
r2(M)=2π(M)-M/2 ≥ 0
2π(M) ≥ M/2........................................(2)
2. 切比雪夫经典下界(1852)【*】
π(x) ≥ 0.92129·x/ln x;(对所有 x ≥ 7).
3. 把 (1)式 代入(2)式,得到:
2π(M) ≥ 2·0.92129·M/ln M = 1.84258·M/ln M.
4. 要满足 2π(M) ≥ M/2,只需
1.84258·M/ln M ≥ M/2
ln M ≤ 2·1.84258 ≈ 3.68516
M ≤ e^{3.68516} ≈ 39.8.
M ≤ 39
故C(M)=0的最大偶数是38
由此可知偶数40是C(N)≥1的阈值偶数,且C(40)=2
回到真值公式:r2(N)=C(N)+2π(N)-N/2
令M=N0(表示阈值偶数)
r2(N0)=C(N0)+2π(N0)-N0/2,
则有:
r2(N0)=r2(40)=2+2*12-40/2=6
即每个大于等于等于40的偶数哥猜表法数个数至少有6个
当N-1为素数时,按照现代数学约定,
应该扣除(N-1,1)和(1,N-1)这2对,
则每个大于等于等于40的偶数的哥猜表法数个数至少有4个
由此可知,命题成立。
参考文献:
【*】王元《谈谈素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P-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