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回复: 1

曾炯:三篇论文征服世界的中国数学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0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炯:三篇论文征服世界的中国数学家

人物:曾炯



1933 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报刊登了一篇名为《论函数域上可除代数》的论文,作者曾炯(1897-1940)—— 一位来自江西渔村的青年,以开创性的“曾定理”震撼世界数学界。他是中国抽象代数研究的奠基人,师从“抽象代数之母”艾米·诺特,仅凭三篇论文便跻身国际主流数学圈。其创立的“曾层次”“曾-兰定理”被写入全球教科书,却在 43 岁因战乱缺医病逝于西昌荒村。当年 12 月 23 日竺可桢先生在日记中写道:“中国代数后起之秀将乏人矣!”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回忆文章中指出:“他回国后没有充分发展他的才能,是国家的损失!”

作者/柏舟

编者/柏舟

从鄱阳湖畔到哥廷根殿堂

曾炯,字炯之,谱名祥江。1897 年 4 月 3 日生于江西新建区生米镇斗门村,父亲以捕鱼为生,家境赤贫。7 岁随父捕鱼时自学珠算展露天分,堂姑父雷恒(晚清进士)力主送其读书。1917 年以同等学力考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1922 年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是陈建功教授的得意门生。1926 年毕业于武昌大学后,到中学执教两年。1928 年他考取公费留美资格,却因恩师陈建功一句“德国哥廷根才是世界数学中心”,毅然改赴德国。1929 年转入哥廷根大学,拜入诺特门下。初次见面,诺特误认其为日本人,曾炯昂首回应:“我是中国人!愿与各国学子比高低!”1934 年获博士学位时,欧洲“万国科学基金会”为其颁发 1.6 万英镑奖金(约合今人民币千万级)。他用这笔巨款购置七大铁箱数学典籍运回祖国,却遭日军焚毁。抗战爆发后,他放弃留德机会,辗转浙大、西北联大任教,最后落脚西康技艺专科学校(今四川西昌),在漏风茅屋中授课。

三篇论文的永恒光芒

曾炯存世仅三篇德文论文,却构建了抽象代数的“中国坐标”。

曾定理(1933):在首篇论文中证明:“设 Ω 为代数闭域,Ω(x) 表示 Ω 上关于未定元 x 的有理函数域,K 为Ω(x) 上 n 次代数扩张,则 K 上所有以 K 为中心的可除代数只有 K 自己。”这一定理终结了函数域可除代数的存在性争议,成为超越扩张布劳尔群研究的基石。

Ci 域与曾-兰定理(1936):提出 Ci 域概念(i 为层次指数),并证明“代数闭域的多变量有理函数域必为 Ci 域”。该成果沉寂 16 年后被美国数学家兰重新发现并改进,1972 年由国际数学会正名为“曾-兰定理”,Ci 域则称“曾层次”。现代密码学中的椭圆曲线算法亦受此启发。

函数域代数统一理论:博士论文《函数域上的代数》构建了完整理论框架,诺特在序言中亲笔致谢:“感谢我的中国学生曾炯,他的工作闪耀着东方智慧。”

穿越时空的学术丰碑

诺特在颁奖典礼上公开修正偏见:“中国留学生最用功,学得最好!”1986 年张奠宙指出:他是 1930 年代唯一进入代数、拓扑、泛函分析三大主流的中国学者。七大箱焚毁的典籍中,包括希尔伯特、嘉当的原著。但“曾层次”理论仍通过学生口述在西北联大传承,滋养了后世数学家王世强、丁石孙等。苏步青为其纪念文集题词:“创新海外为国争光,曾氏定理举世流芳”。哥廷根大学档案馆至今陈列其博士服照片,旁注:“来自中国的代数之星”。

赤子之心与师者风骨

当诺特因犹太人身份被德国驱逐时,曾炯在致谢中仍坚持署名“恩师诺特”,纳粹审查官怒删此句,他却在私下译本中保留原稿:“她是我永恒的慈母般的导师。”在九江街头反军阀演说时遭暴徒殴至昏迷,郭沫若亲往医院探望。留德期间致信家人:“为国尽忠,为亲尽孝,此即归国之由”。病逝前月,仍抱病抗议校方开除爱国学生。在浙大任教时,因口音浓重,他逐字修改学生熊全治的笔记印成讲义。

在抽象与永恒之间

“环顾中国三十年代的数学界,尽管成绩很大,但能进入代数、拓扑、泛涵分析三项主流的人很少。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曾炯之。他的好几项工作被人称为曾定理,列入世界许多抽象代数教科书中。”从鄱阳湖的渔船到哥廷根的殿堂,曾炯以 43 年生命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数学精神 :

他用三篇论文证明: 思想的重量从不因纸张薄厚而减轻;

他埋首西北荒村的身影诉说: 学术的火种能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生根。

“他的早逝,是中国数学的损失!”当 Ci 域理论在量子计算领域焕发新生,当“曾-兰定理”刻入 MIT 教材扉页——这位早逝的巨人终向世界宣告:数学的伟大,从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每一代人以生命为笔的永恒书写。





拓展阅读

1. 哥廷根大学曾炯博士论文手稿

2. 纪录片《星火:曾炯与抽象代数之火》

3. 《曾炯文集:三篇论文的永恒回响》(科学出版社)

原创  柏然  老周日常  2025 年 08 月 26 日 06:30  贵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5-9-20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uxuestar 于 2025-9-20 12:57 编辑

   双目炯炯的炯吗?文学角度看:曾为罐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10-5 14:46 , Processed in 0.0855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