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用现代的方式重现霍迪奇的发现之旅。想象在一条光滑的凸闭合曲线 C(即边界为凸的平滑封闭曲线)内部,放置一根长度固定的线段(比喻为牙签)。现在,你小心翼翼地让线段的两端始终贴着边界 C 移动,如同一位舞者沿着舞池边缘滑行,完成一次完整的绕行。在线段上,你选取了一个点 R ,距离左端 p 单位、距离右端 q 单位(线段总长 L = p + q)。随着线段的运动,点 R 开始了一场奇幻的旅程,最终在内部描绘出一条新的封闭曲线 O。此时,原始边界曲线 C 与新生曲线 O 之间围成的区域,其面积蕴含着深刻的数学规律。
请屏住呼吸,迎接数学魔法的震撼:该区域的面积恒等于 πpq 。
为何说它不可思议?
几何普适性:整个实验的舞台依赖于初始曲线 C 。它可以是光滑的椭圆、拉长的土豆形,或任何光滑的凸闭合曲线。无论 C 的形状如何,只要满足凸性和平滑性,区域面积仅由 p 和 q 的乘积决定,与 C 的具体形状、大小完全无关!这如同无论舞池是圆形还是椭圆形,舞者鞋尖划出的轨迹所围面积恒为定值——这完全违背几何直觉。例如,当原曲线为圆时,分点轨迹为同心圆,环形面积恰为 πpq;若原曲线为矩形,分点轨迹仍满足相同规律。
椭圆的幽灵:面积公式 πpq 恰好是半轴长为 p 和 q 的椭圆面积公式。然而,定理描述与实验过程中均未涉及椭圆:既无椭圆要求,轨迹也未必为椭圆。椭圆面积公式却如不请自来的客人,悄然嵌入结论的核心。这种“椭圆面积的非椭圆实现”成为该定理最富戏剧性的特征,仿佛宇宙在暗示椭圆作为基本几何规律深藏于运动本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