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回复: 0

《真与美》:丘成桐自述证明 calabi 猜想的曲折而生动的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4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与美》:丘成桐自述证明 calabi 猜想的曲折而生动的过程

原创  超级侧卫 6704  超级侧卫 6704  2025 年 10 月 21 日 00:10  广西

1 在高等研究院时,我探索了一个在伯格利时就感兴趣的问题。亦即卡拉比猜想。1954 年,卡拉比从几何的角度,严格地提出这个问题。他想知道,所谓的凯勒空间的体积,如何与同一空间内的路径长度或距离有关。

2 但我看出这个问题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关联。就我所见,与卡拉比猜想等价的问题是:重力及非零曲率是否存在于真空(一个没有物质的空间)?这个问题让我劳碌多年。

3 ……斯坦福大学的会议,……会议期间有消息说,我可能找到了 Calabi 猜想的反例,意即我可以证明这个猜想是错的。某日晚餐后,我被要求就这个问题做个非正式的报告。演讲进展顺利,大多数人似乎确信我证明 Calabi 错了,Calabi 本人好象也支持我的论点。陈省身先生告诉我,我的演讲是整场会议最精彩的部分。因此我离开会场时不免洋洋自得。

4 但是好景不长,良好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几个月后,我收到一封 Calabi 的来信,说他反思之后,发现我的演讲在某些方面令人费解。他问我可否把论证写在纸上,好让他更透彻地理解。

5 这是一个合理的要求,于是我开始专注进行,但工作并不顺遂。我一再试图证明他的猜想有反例,但每次尝试,我的论证都在最后一刻崩解。

6 我废寝忘食工作了两个星期,几乎无休无止,但始终无法证明我的主张。我心力交瘁,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我下了结论,Calabi 猜想并没有错,它必然是正确的。我决心证明事实确实如此。

7 三年后(1976 年),我终于证明了 Calabi 猜想,当时我甫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年教职,也才刚结婚一两周。由于我之前犯过错,这是想要全然确定自己是对的。我竭尽所能多次检查证明,反复核实,并尽力构想出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查核。我的论证受得住每一次的检验。

8 1976 年 12 月的圣诞日,我与 Calabi 及纽约大学的数学家 Louis Nirenberg 会面,Nirenberg 和 Calabi 逐步检查证明,在他们当时看来,证明是完好的。如今 40 多年后,证明依然有效。

9 1977 年我发出一份关于证明的简短公告,并于翌年发表完整证明。很快就有几所大学想聘用我,我也终因这项工作荣获一些数学奖项。

10 然而,我仍不完全满意。Calabi 猜想与广义相对论的联系是我已知的。除此之外,我总觉得这项数学结果对物理学极为重要。这种感觉让我困扰。我不知道这个联结可能会以何种形式呈现,尽管我觉得它确实存在,将在某处找到。耗时八年后,物理学家在弦论上发现了连接 Calabi-Yau 定理的管道。这是我梦寐以求的结果,确实是值得等待。

引者注:以上引自《真与美——丘成桐的数学观》,丘成桐著,钟秀斌选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丘成桐证明卡拉比猜想,经历了那么大的反转,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初时他以为自己找到了这个猜想的反倒,还发表了公开演讲 ,很多人包括陈省身先生都给予了肯定。为这么一个著名的猜想画上句号,丘成桐不免心下得意。

不料,事情看起来很顺利时,往往还有曲折在等你。卡拉比本人不久就来信,阐述了他的疑惑,希望书面解释。丘成桐写着写着不对劲,最后发现反例不成立,反而确立了其猜想是正确的信念。因而集中精力,往证明这个猜想的方向去努力。

从 1973 年否定卡拉比猜想失败,到转而投入证明其成立,经过了三年,到 1976 年终于证明成功。有了上次提出反例失败的教训,这次的成功,他格外小心。自己反复检查,又请了卡拉比本人与其他数学家核实。这样万无一失之后,丘成桐在 1977 年发表了这个卡拉比猜想的证明,卡拉比猜想变成了卡拉比-丘流形。丘成桐也主要因这个证明荣获菲尔茨奖。

卡拉比是从几何角度提出他的猜想的,丘成桐不仅看到了几何,还看到了与广义相对论的联系。

当卡拉比猜想证明之后,丘成桐继续牵挂着这个流形的物理学应用。确实在后来的超弦理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十维空间降至四维时其余六维的藏身之所,而这个决定着四维空间的标准模型现实,这使它成为超弦理论的 DNA 。

此外,我们由丘成桐证明卡拉比猜想的过程,体会到作数学、科学研究的艰难。当众宣布把一个著名猜想否定(有了反例),而后又发现错了,这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有些人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永远放弃。而丘成桐却愈挫愈勇,不屈不挠,终成大功。同时,这个过程中这个猜想的提出者卡拉比,也出力颇多。不仅察觉到丘成桐宣称找到反例时的问题,促使后者重新研究,找到错误之所在。而且在丘成桐反转证明了猜想后,参与了证明的核查工作,确定了证明的正确性。

刚刚去世的杨振宁先生,初到美国时,也是诸多学业不顺,尤其是搞了一年多的实验,不仅不成功,反而落了个“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的“大名”。不过他也“反转”了,他在泰勒的帮助下从实验物理转向理论物理,才一展所长,在物理学领域作出了永垂史册的贡献。

一个人找到自己才能方向,不折不挠地深入下去,这是我们从数学家、物理学家那里受到的启发。

超级侧卫 67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10-25 22:56 , Processed in 0.0889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