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回复: 2

首位 80 后数论院士诞生,当年的北大数院“黄金一代”,一个比一个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7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位 80 后数论院士诞生,当年的北大数院“黄金一代”,一个比一个强

原创  慢慢  Letsight  2025 年 11 月 26 日 08:31  北京

近日,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今年共有 144 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 37 人,中国工程院新增 71 人。

今年共有 13 名女性科学家入选,两院的外籍院士数量也继续增长,中科院新增 27 人,工程院新增 24 人。

目前中科院院士总数达到 908 人,外籍院士 173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达到 1002 人,外籍院士 148 人。

在这份名单中,最受关注的名字之一是今年只有 44 岁的数学家、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刘若川。

他不仅是本轮增选中最年轻的院士,也是中国科学院历史上首位 80 后数论院士。


图源:中国科学院

1  44 岁的 80 后院士  他刷新了历史纪录

刘若川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是一条典型的数学天才成长轨迹。

他出生于沈阳,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人民日报在 2021 年就报道过一篇文章提到,从儿时起,数学就在刘若川生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认为,“爱上数学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如果非要说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兴趣。”

小学的时候,他就很喜欢挑战数学领域的难题,“一天想几个小时想不出来,就第二天再想,可能反反复复琢磨一年,突然有一天豁然开朗。”

小学三年级他就被选进奥数班,四年级又进入市奥校,那时候奥数学习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激烈竞争,更多是孩子们因为真的喜欢才坚持。

正如刘若川那样,经常反复琢磨一道题、寻找关键突破点的过程中会让他体会到顿悟的快感,这种纯粹的热爱成为他未来走向专业数学研究的源动力。

进入初高中后,他在东北育才学校数学特长班继续深造,天赋进一步爆发,连续两年入选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IMO 中国国家队,并在 1999 年夺得金牌。

凭借出色成绩,他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后来刘若川的成长更是按下了加速键,仅用五年时间就完成了本硕全部课程。

从北大毕业后,他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在导师启发下进入 p 进霍奇理论领域,这位年轻人很快就有了突破性进展,被国际同行评价为是这一领域最好的世界级专家之一。


图源:北京大学

博士毕业后,他又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继续深造,尽管在海外数学界已经崭露头角,而且海外拥有优渥的科研环境和机会,但刘若川依然坚持回国做研究。

2012 年起,刘若川在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任职,专注于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研究,并连续取得重要成果。

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国家杰青、拉马努金奖等重量级学术荣誉。

可以说,他是国内最早在国际一线数论前沿打响名声的青年数学家之一,也是把中国算术几何研究真正推向世界高度的领军人物。

2  北大数院六位少年  撑起华人数学界半壁江山

刘若川当选中科院院士后,一张拍摄于北大燕园的老照片又在网络上火了起来。

照片里六位年轻人刘若川、恽之玮、袁新意、宋诗畅、肖梁、许晨阳站在树下,眼神明亮、意气风发。


图源: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

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这张照片记录下的是中国数学界难得一遇的北大数学黄金一代。

在这六人当中,恽之玮是传奇中的传奇,被称为“人类极限级别”的天才。

他在中学时代就摘得 IMO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满分金牌,北大数学系本科毕业后直升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

2012-2017 年先后在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任教,2018 年起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成为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他的研究横跨数论、调和分析等多个方向,是国际数学界最受关注的华人数学家之一。


图源:网络

袁新意也有自己的神话,他小时候几乎完全靠自学进入奥数世界,最终也拿下 IMO 金牌。

在北大数学系,他还因能力突出提前毕业,随后进入哥伦比大学攻读博士。

博士毕业后他又入选了数学界最具声望的青年学者项目之一的 Clay Research Fellow ,在美国克雷研究所做博士后。

目前他回到北大任教,在数论和代数几何方向取得了一系列被国际数学界认可的成果。

许晨阳本科毕业就来到美国深造,博士阶段就已经声名鹊起,他还被认为是代数集合领域多个难题的关键推动者,现在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终身教授。

肖梁同样是 IMO 金牌得主,北大本科后前往 MIT 深造,目前他是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BICMR 的研究员。


图源:北大数院

宋诗畅相比其他几位更为低调,但实力毫不逊色。他深耕数理逻辑中的模型论方向,这个领域虽然不像几何代数等领域那么为大众了解,但在理论数学中非常重要。

他目前在北京交通大学任教授,是国内模型论研究的重要中坚力量之一。

聚光灯终于来到刘若川身上,他在数论方向的深耕,尤其在朗兰兹纲领相关的自守形式等核心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在 2025 年院士增选中,他成为了历史上首个 80 后院士。

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成为撑起华人数学界半边天的人物,时代的接力棒终于交到了年轻一代学者的身上。

3  数学天才的成长路径  何其相似

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世界数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回顾他们的经历,虽然他们的成长轨迹各不相同,但是在几个关键节点上却出奇的一致。

比如从小爱数学,对奥数充满兴趣,在北大数院快速成长,再到世界顶尖大学深造,他们当中有的人选择回到国内发展,也有人留在海外。

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就可以看出,数学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链条,链条上的每一环都非常关键。

首先是兴趣驱动,而不是焦虑驱动。

真正的数学天才不是被逼出来的,而是在好奇心里慢慢长出来的。

他们不是被家长盯着刷题,也不是在补习班里写无穷无尽的练习,而是自己主动去面对更难的问题,甚至把解题当成闯关一样的游戏。


图源:极目新闻

正是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决定了他们可以长时间沉浸在数学世界里,越挫越勇。

数学天才的起点不是提前学,而是有一定的空间可以自由探索,发现自己的兴趣,尊重自己的节奏。

其次是系统训练和优秀同伴的激励。

上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中国的奥数体系非常成熟,而且当时的奥数还不是应试或升学工具。

对于那些对数学特别敏感、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奥数给了他们早早接触更深层次数学的机会。

数学并不是闭门造车的学科,很多突破都来自彼此切磋、互相启发。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是一个人的埋头苦学,而是和高手切磋,和对手学习。这群具有数学天赋的少年,在奥数中交手,然后又聚集在北大这个舞台上。


图源:极目新闻

第三,高质量的本科教育与世界舞台的衔接。

中国的基础教育扎实,这是公认的事实。而北大数学系能孕育黄金一代,就在于他们在本科阶段就能直接接触世界顶尖学者,提前站在真正的科研前沿。

他们在北大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又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去世界顶尖大学深造。

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他们不仅见到更强的对手,也获得更好的资源,能在国际最活跃的研究氛围里继续突破自我。

可以说,国内的基础教育让他们越走越稳,而海外留学经历令他们越走越远,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图源:IMO

一直以来,都有人在质疑,为什么中国拿奥数金牌的人很多,但没有菲尔兹奖?奥数如果只是为了升学,对孩子还有多大意义呢?

事实上,奥数本身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拿奖,而是为了让真正热爱数学的人有机会接触更高阶的数学思维。

奥数也不只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培养那些能坐得住、想得深、愿意不断挑战极限的人。

菲尔兹奖是极少数人的荣誉,但奥数和数学学习带来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抽象能力,影响的却是他们的人生路径,这当中可能就包括影响了北大数院黄金一代的成长和发展。

Letsigh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5-11-27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5-11-27 16:19 编辑

非常高兴看到这篇报道纪实,感谢陆教授!

可喜的是我与袁新意教授经常联系,袁教授知识渊博,为人和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27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ch-card.all.click

盼望陆教授给予转载这个视频,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11-28 10:20 , Processed in 0.0769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