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36|回复: 5

[原创]证哥猜,须先明了相邻数间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9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证哥猜,须先明了相邻数间关系:
两相邻自然数之间距恒等于1;两相邻偶数之间距恒等于2;两相邻素数的最小间距唯一,是2与3之间距1;两相邻奇素数的最小间距是2,不存在间距为2的两相邻奇素数最大数量;两相邻奇素数的最大间距不存在。相邻奇素奇合之间距恒等于2;相邻奇合奇素之间距:最小间距是2,不存在最大间距;相邻奇合奇合之间距恒等于2。‘间距’数字及两相邻数数量都是自然数,自然数的基本性质决定了自然数只有‘最小’数;自然数没有即不存在‘最大’数。
只有将上述关系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找到证明哥猜的正确方向。
[/watermark]
发表于 2012-1-9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证哥猜,须先明了相邻数间关系

自然数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证哥猜,须先明了相邻数间关系

中小学教材现已规定十进制的{0,1,2,3,4,5.6,7,8,9,10...}为自然数。也就是规定二进制的{0,1,10,11,100,101,110,111,1000,1001,1010,...}为自然数。我以为这个规定欠妥。自然数的定义,应与进制无关。对于十进制的计数很‘自然’,但对于二进制的数就不‘自然’了。对自然数定义的规范,更应考虑二进制的优越性。现行定义就对二进制未加考虑。综合十进制和二进制的共同点,我建议,只规定‘0’和‘1’叫自然数,其他的数,无论是十进制数还是二进制的数,都是自然数运算的结果,不宜再称其为自然数而称正整数。
一家之言,望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证哥猜,须先明了相邻数间关系

许多人证哥猜(A)错误就错误在继续在走前人一味寻求计算素数、素对个数之不归路线。毫无理性思维可言。
力图通过求解大偶数的素数个数与素对个数以验证证明哥猜(A)的做法都是毫无数理逻辑思维的表现。那样无论如何地做也难逃对哥猜(A)验证的质疑。求解素数个数与素对个数多少与哥猜(A)的证明是两码事。2(n+2)可表二奇素数之和所要求的充要条件是有一组素对即可。例如:10=3+7即可说10可表二奇素数之和。不必将10=3+7或10=7+3、10=5+5一一列出。我以为,哥猜的证明要比大偶数求解素数个数和素对个数简单多了。没有公式的求解计算那可是件永无休止的苦差事,即使是电脑也做不完全。不过从别角度考虑,举行看谁求解的偶数大、谁准、谁快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比赛倒是蛮有重大意义的---或许对‘密码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一家之言,望大家深思。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说得简单些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   理性思维属于代理思维。它是以微观物质思维代理宏观物质思维的。理性思维的产生,为物质主体时代的到来,为主体能够快速适应环境,为物质世界的快速发展找到了一条出路。理性思维是利用微观物质与宏观物质的对立性的同一来实现对宏观的控制的。同一是目的性的,先是微观物质主动与宏观物质加强同一,尔后是宏观物质“主动”与微观物质加强同一。前者是微观对宏观的认识,后者是微观目的性的实现。只有微观物质对宏观物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有微观物质利用宏观物质发展的必然来实现对宏观的控制。   理性思维例子:买了橘子吃,但是味道不怎么样,没有香甜感,于是我去查找原因,发现只有少数的橘子如我买的这样,但是并不能这样来将橘子的品质定性.   第一、感性需要理性的分析。   第二、对自己的感知还要能够做恰当的概括和说明。   第三、段落安排上努力体现内容的递进关系。
---摘自百度百科。




发表于 2012-1-10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证哥猜,须先明了相邻数间关系

你的思维如何呀?
发表于 2012-1-11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证哥猜,须先明了相邻数间关系

思维模式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20 05:36 , Processed in 0.0942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