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195912

哥德巴赫猜想擂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生888@先生:
      恕对题设(论据)题断不完善的论文,对参考资料不完善的论文不方便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95912 于 2019-7-1 00:48 编辑

lusishun先生:
             先生在数学中国发表了

             悬赏:推翻哥德巴赫猜想(鲁思顺)的证明,可获大奖

       哥德巴赫猜想(鲁思顺)的证明,发表在汉斯出版社出版的《理论数学》上,
       题目是:《倍数含量筛法与恒等式的妙用》,可以免费下载。

论文还同时顺便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

有网友,2018.06.12,给出了“整个证明是对的”点评,令作者非常兴奋,
  特设大奖,悬赏,第一个推翻,这个证明的达人。

绝不食言。

      所谓"特设大奖".由于先生不具备"特设大奖"资质.所以先生的"特设大奖"是一种学术炒做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工688:
      先生这样论述:

要证明歌德巴赫猜想,则必须搞明白偶数分成两个素数的分法数量的变化是否具有规律性。
本文只讲述偶数分成两个素数的分法,即通常大家所谓的“1+1”这个歌德巴赫猜想的实际素对问题。
把任意一个大于5的偶数M分成两个整数,可以用A-x 与A+x 的模式来表达(A=M/2)。
在这个模式下,A-x与A+x是否同时成为素数只与变量x的值有关,只取决于x与偶数半值A之间的对应关系。
依据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轻易的得到:
1.偶数M分成两个素数A-x与A+x的全部的x值;
2.用一个表达式来对x值的数量进行近似的计算。

一)一个偶数分成两个素数的分法数量可以看作一个概率问题的数学原理

判断偶数M所分成的A-x与A+x两个数是否都是素数,依据艾拉托尼筛法,可有如下2个情况:
条件a :A-x与A+x 两个数同时不能够被≤r的所有素数整除时,两个数都是素数; [r为≤√(M-2)的最大素数, 下同。]
条件b:A+x不能够被≤r的所有素数整除,而A-x等于其中某个素数,两个数都是素数;
若把x值的取值范围[0,A-3]里面符合条件a的x值的个数记为S1(m),符合条件b的x值的个数记为S2(m),由上述的两个条件,即可得到偶数M分成两个素数的全部分法数量 S(m),有
S(m)=S1(m)+S2(m) .---------(式1)
对于把偶数M分成的两个素数A-x与A+x的条件a,可看成变量x符合某种由偶数半值A所限定条件的数,其在自然数区间[0,A-3] 中的分布规律,可归纳为一个概率问题:
除以素数2,3,…,n,…,r时余数同时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n及(n-jn)、…、jr及(r -jr)的数的发生概率问题,这里的j2,j3,…,jn,…,jr系A除以素数2,3,…,n,…,r时的余数。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自然数区域里面的数,
分别除以2、3以及其它素数5,…,r 时得到的余数都是以该被除素数的值为周期循环变化,而偶数数列、奇数数列除以2以外的其它素数3,5,…,r 时得到的余数仍然是以该被除的素数值为周期循环变化。这反映了自然数除以不同素数得到的余数具有互相独立的特性。
由于符合条件a的x值,就是除以素数2,3,…,r时余数同时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5及(5-j5)、…、jr及(r -jr)的数。
显然在x取值的自然数区间[0,A-3]中,
除以2时,余数满足不等于j2 的数的发生概率为1/2;
除以3时,余数满足不等于j3 及(3-j3 )的数的发生概率为(3-2)/3,(j3≠0时);或发生概率为(3-1)/3,(j3=0时);
除以5时,余数满足不等于j5 及(5-j5 )的数的发生概率为(5-2)/5,(j5≠0时);或发生概率为(5-1)/5,(j=0时);

除以n时,余数满足不等于jn 及(n-jn)的数的发生概率为(n-2)/n,(jn≠0时);或发生概率为(n-1)/n,(jn=0时);

除以r时,余数满足不等于jr 及(r-jr)的数的发生概率为(r-2)/r,(jr≠0时);或发生概率为(r-1)/r,(jr=0时);
因此依据概率的独立事件的乘法原理,符合条件a:
除以素数2,3,…,n,…,r时余数同时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5及(5-j5)、…、jr及(r -jr)的x值的分布概率P(m) 有
P(m)=P(2·3·…·n·…*r)
=P(2)P(3)…P(n)…P(r) . -----------{式2}
故在[0,A-3] 中的这个自然数区域中使偶数M分成两个符合条件a的素数的x值数量的概率计算值Sp(m),有:
Sp(m)=(A-2)P(m)
= (A-2) P(2·3·…·n·…·r)
=(A-2)*P(2)P(3)…P(n)…P(r)
=(A-2)*(1/2)*f(3)*…*f(n)*…*f(r). -----------{式3}
式中:3≤ n≤r;n是素数。f(n)=(n-1)/n, [jn=0时];或f(n)=(n-2)/n, [jn>0时] 。jn系A除以n时的余数。

实际上,素数连乘式{式3}隐含了偶数2A的素数对A±x 的x值条件:x除以素数n时余数不等于jn以及它的补数(n-jn)的必要条件。所以说随意的更改素数连乘式的因子是不适合的。
实例:
M= 120 ,A= 60 ,
≤√(M-2)的所有素数为2,3,5,7 , A除以素数2,3,5,7的余数分别是j2=0,j3=0,j5=0,j7=4;在[0,57]区间里面同时满足:x除以2的余数≠0、x除以3的余数≠0、x除以5的余数≠0、x除以7的余数≠4与3的x值有
x= : 1 , 7, 13 , 19 , 23 , 29 , 37 , 41 ,43 , 47 , 49 ,( 53 ) ——括号内是S2(m)的值,下同;
代入 M= (A-x )+( A+x ) 的模式,得到120的全部素对: 59 + 61 ,53 + 67,47 + 73, 41 + 79 ,37 + 83 ,31 + 89 ,23 + 97 ,19 + 101 ,17 + 103 ,13 + 107 ,11 + 109 ,7 + 113.
M=120 ,S(m)= 12 ,S1(m)= 11 , Sp(m)= 11.05 ,δ1(m)= 0 ,δ(m)= -0.0792 ,K(m)= 2.67 , r= 7
而x值的概率计算数量Sp( 120)的计算式与相对误差δ(m)的计算式子分别为:
Sp( 120)=[( 120/2- 2)/2]*( 2/ 3)*( 4/ 5)*( 5/ 7)= 11.05
δ1(120)=(11.05-11)/11=-0.95/11 = 0.0045 ;(计算值对符合条件a的素对数的相对误差)
δ(120)=(11.05-12)/12=-0.95/12 = -0.0792  ;(计算值对全部素对数的相对误差,略小于δ1)

由于连乘式对偶数的素对数量的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存在着一个相对误差值偏移问题,即随着偶数的增大,小区域内偶数的素对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会逐渐离开0位处逐渐趋于0.21附近,并且大偶数区域各个偶数的素对计算值的相对误差的波动会变得很小,因此对于比较大的偶数的素对的计算,需要采用一个相对误差偏移的修正系数。
从相对误差的定义来讲:
δ=(计算值-真值)/真值,
整理后可得:
真值=计算值/(1+δ);-----(式4),这是一个恒等式。
当然我们不可能预先得到一个大偶数的连乘式的相对误差值,相对误差值只有得出真值后才能计算出来。

       由于
       相对误差的定义:
δ=(计算值-真值)/真值

       而先生的题断与δ相关,所以先生的论证属于循环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195912 发表于 2019-7-1 01:54
愚工688:
      先生这样论述:
要证明歌德巴赫猜想,则必须搞明白偶数分成两个素数的分法数量的变化是否 ...

何为循环论证?不明白。

通过对偶数素对计算值的相对误差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从而得到高精度计算偶数素数对的计算式。
我对连续大偶数表为两个素数和的素对数量计算式的精度,谁与比试?
我得出的偶数素数对的下界公式inf(M),逼近实际连续偶数中各个偶数的素对真值的程度,谁能够与比试?

我得出的偶数素对的区域下界计算式  infS(m) ≈0.413(A-2)*π(1-2/p),
式中,p取√(M-2)以内的全部奇素数。
其值与偶数各区段的素数对低位值的逼近程度有哪个素对下限计算式能够比拟?而区域下界计算式  infS(m) 具有的两个单调上升的特性,决定了在 infS(m)值点连线之上的实际偶数素对数量的波动,只能是低位值越来越大的事实。
我采用的素因子系数K(m)来描绘偶数素对数量的波动幅度,有谁有相应的描绘?
inf(M) =K(m)* infS(m) ;
如果说有谁的计算式能够比较好的与实际偶数的真值接近,舍我其谁?
我希望有谁敢与我比试比试。不是哥猜擂台吗?比比素对计算值的精度,不算离题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说得再好,也没有用!哪怕是获得大奖!谁敢公开说:{1+2} 之类的论点就是哥猜的主题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5912 发表于 2019-7-1 00:47
lusishun先生:
             先生在数学中国发表了
             悬赏:推翻哥德巴赫猜想(鲁思顺)的证 ...

195912先生,不作学术点评,要做政治评判了。
民科无奈,在论坛里吆喝吆喝,
您推翻了我的证明,我决不食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95912 于 2019-7-1 04:27 编辑

愚工688:
     先生说:

      何为循环论证?不明白。
      在一个证明中,论据不能由论题推出.否则由论据推出论题,又由论题推出论据,就犯了恶性循环的错误.
      先生的

      相对误差的定义:
δ=(计算值-真值)/真值

      这里的"真值"是论题,而先生的"相对误差的定义:δ=(计算值-真值)/真值"是论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愚工688 于 2019-7-1 04:56 编辑

光说不练,只是空话。就以今天日期的百倍为随机数,实际计算一下连续的几个偶数素对数量(单记)吧:

S(m)≥inf(M)= (A-2)*0.5π(1- 2/r )* π[(p1-1)/(p1- 2)] /(1+ .148 )= infS(m) * k(m)
G(2019070100) = 4293540;
inf( 2019070100 )≈  4266679.4 , Δ≈-0.00626,infS(m) = 3185974.4 , k(m)= 1.33921
G(2019070102) = 3847609;
inf( 2019070102 )≈  3823169.3 , Δ≈-0.00635,infS(m) = 3185974.4 , k(m)= 1.2
G(2019070104) = 6439971;
inf( 2019070104 )≈  6397539 , Δ≈-0.00659,infS(m) = 3185974.41 , k(m)= 2.00803
G(2019070106) = 3230917;
inf( 2019070106 )≈  3209574.2 , Δ≈-0.00661,infS(m) = 3185974.41 , k(m)= 1.00741
G(2019070108) = 3562420;
inf( 2019070108 )≈  3539971.6 , Δ≈-0.00630,infS(m) = 3185974.41 , k(m)= 1.11111
G(2019070110) = 9276262;
inf( 2019070110 )≈  9215926 , Δ≈-0.00650,infS(m) = 3185974.42 , k(m)= 2.89266

另外用我的在哈李计算式基础上改进的对数素对计算式 Xi(M)也计算一下:
Xi(M)=t1*c1*M/(logM)^2   , ( t1=1.358-log(M)^(2.045/3)*.03178 )
(注:c1—— 类似拉曼扭杨系数C,但是我只计算√M 内的素数 )

  S( 2019070100 ) = 4293540; Xi(N)≈ 4282364.69   δxi( 2019070100 )≈-0.003069;
  S( 2019070102 ) = 3847609; Xi(N)≈ 3837224.08   δxi( 2019070102 )≈-0.002699;
  S( 2019070104 ) = 6439971; Xi(N)≈ 6421057.64   δxi( 2019070104 )≈-0.002937;
  S( 2019070106 ) = 3230917; Xi(N)≈ 3221373.36   δxi( 2019070106 )≈-0.002954;
  S( 2019070108 ) = 3562420; Xi(N)≈ 3552985.25   δxi( 2019070108 )≈-0.002648;
  S( 2019070110 ) = 9276262; Xi(N)≈ 9249805.68   δxi( 2019070110 )≈-0.002852;
  S( 2019070112 ) = 3395628; Xi(N)≈ 3386153.96   δxi( 2019070112 )≈-0.002790;
  time start =12:35:45      end time =12:3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195912 发表于 2019-7-1 04:25
愚工688:
     先生说:
      何为循环论证?不明白。

我是以相对误差的定义出发,通过样本偶数计算值相对误差的变化规律,以近似于实际相对误差的相对误差均值μ来替代相对误差真值δ,得出高精度计算偶数素对的计算式,何来之循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偶数M表为两个整数,必然可以表为A-x,A+x 这样的模式。(A=M/2)
实际上使得A-x,A+x 都不能被√M 内素数整除的x值与A除以√M 内素数的余数密切关联。
而x值的取值区域是一个自然数区域;[0,A-2]
自然数中的数,除以任意素数n的余数都是以n值为周期循环变化的:
把A除以素数2,3,…,n,…,r时的余数记为j2,j3,…,jn,…,jr,那么
当x除以素数2,3,…,r时的余数等于j2,j3,…,jr中的某个值时,那么A-x必然能够被该值所对应的素数整除;
当x除以素数2,3,…,r时的余数等于A除以某个素数n余数的补数(n-jn)时,那么A+x必然能够被该素数n整除。
因此,当x值除以素数2,3,…,r时余数同时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5及(5-j5)、…、jr及(r -jr)时的数,必然能够与A构成偶数的素对A±x;

同样以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5及(5-j5)、…、jr及(r -jr)的余数条件,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除以不同素数的余数组合,依据中国余数定理,每个组合都有一个最小整数解。其中处于[0,A-2]中的x值,就必然能够构成偶数的素数对A±x .
在自然数中按照余数条件部分筛除一些数,必然会有筛余数。
因此,在自然数(A-2)内用小于√(2A-2)的全部素数筛选,必有筛余数x,能够构成素对{A±x}。

可以说,数学家在研究偶数表为两个素数和的论题中,扯出来什么“殆素数”,是荒唐可笑的。
什么“1+9、1+8、……、1+2”等等,实际上N-p这个奇数如果不是素数,就是合数,生造“殆素数”这个概念模糊的怪胎有必要吗?
不是任意一个素数p可以扯进篮子当作素数1这个菜的,
只有与偶数半值A的余数相同的x值的组成的素数(A-x)才能成为素对的一部分,(是满足全部素数的余数条件)
也只有与偶数半值A的余数互为补数的x值,才能组成素对的的另外一部分(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工688 于 2019-7-2 06:54 编辑

实际上,偶数M表为两个整数,必然可以表为A-x,A+x 这样的模式。(A=M/2)
实际上使得A-x,A+x 都不能被√M 内素数整除的x值与A除以√M 内素数的余数密切关联。
而x值的取值区域是一个自然数区域;[0,A-2]
自然数中的数,除以任意素数n的余数都是以n值为周期循环变化的:
把A除以素数2,3,…,n,…,r时的余数记为j2,j3,…,jn,…,jr,那么
当x除以素数2,3,…,r时的余数等于j2,j3,…,jr中的某个值时,那么A-x必然能够被该值所对应的素数整除;
当x除以素数2,3,…,r时的余数等于A除以某个素数n余数的补数(n-jn)时,那么A+x必然能够被该素数n整除。
因此,当x值除以素数2,3,…,r时余数同时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5及(5-j5)、…、jr及(r -jr)时的数,必然能够与A构成偶数的素对A±x;

同样以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5及(5-j5)、…、jr及(r -jr)的余数条件,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除以不同素数的余数组合,依据中国余数定理,每个组合都有一个最小整数解。其中处于[0,A-2]中的x值,就必然能够构成偶数的素数对A±x .
在自然数中按照余数条件部分筛除一些数,必然会有筛余数。
因此,在自然数(A-2)内用小于√(2A-2)的全部素数筛选,必有筛余数x,能够构成素对{A±x}。

可以说,数学家在研究偶数表为两个素数和的论题中,扯出来什么“殆素数”,是荒唐可笑的。
什么“1+9、1+8、……、1+2”等等,实际上N-p这个奇数如果不是素数,就是合数,生造“殆素数”这个概念模糊的怪胎有必要吗?
不是任意一个素数p可以扯进篮子当作素数1这个菜的,
只有与偶数半值A的余数不相同的x值的组成的素数(A-x)才能成为素对的一部分,(是满足全部素数的余数条件)
也只有不与偶数半值A的余数互为补数的x值,才能组成素对的的另外一部分(A+x)。

不搞清楚这一点,随意的确定一个素数p,那么对于偶数N来说,(N-p)可能恰恰是素数,也可能是合数;而这个合数分解因子,则可能是两个素因子的积,也可能是3个、4个、5个,…、因子的积。实在弄不清楚,只能生造一个“殆素数”来糊弄一下了。
只能说,这是对以精确为宗旨的数学这门学科的抹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5-4 19:55 , Processed in 0.0849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