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13|回复: 9

[趣味题]谜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谜面: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打1游戏,并略述来历)
谜面: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打1植物)
发表于 2012-4-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趣味题]谜语

放风筝
垂杨柳
发表于 2012-4-1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4-2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趣味题]谜语

下面引用由风花飘飘2012/04/01 06:12pm 发表的内容:
      又是一年三月三,
   ~~~~~~~~~~~~~~~~~~~~~
                                    呼呼喇喇吹上天;
                                    媚丝频频撩春水,
                                    奈何春风似刀剪。-=-=-=-=-
                                 以下内容由 风花飘飘 在  时添加 -=-=-=-=-
                                 保持:裁叶春风似刀剪!
错了,今天阳历 四月二,阴历 三月十二!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趣味题]谜语

忽忽拉拉飘了9天,居然还在3月3,时间机器变了!
  谜底1,
游戏为放风筝,中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是重要游乐活动,南方叫鹞,北方叫鸢(读音?),鲁班"削竹为鹊",3日不下,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公元6世纪,开始传欧亚美各国,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县志》也记着:“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全国许多地方的商贾都来潍坊购买风筝,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涌现出了一大批手艺高超的风筝艺人。
谜面诗源于红楼梦22回,
谜底2,
是柳树,原诗句出自唐朝白居易的咏柳!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趣味题]谜语

风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及休闲活动。一提起放风筝 不但孩童们雀跃三丈,连大人也都会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放风筝趣味的确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到的。前人金圣叹曾经说 :「见人风筝断,一乐也。」至於风筝的起源,现在已无法考证。有些 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 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 死去的亲友。 实际上,我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在文献中「韩非 子」曾记载「哲人墨翟,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 」(约纪元前 300 年左右),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以后才有纸 风筝的出现,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在正史中也有关於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 的梁武帝被候景围困,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候景传 」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西元 549 年)时,候景作乱, 叛军将武帝围困於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 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 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 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 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 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 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鸣鸣 声音。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五代时候,北朝的齐宣帝也用风筝载人为乐,有一次居然於出 五里多远。「北史」中记载,齐宣帝是利用天牢里的死囚乘坐风筝 ,让他们「以席为翅,从台飞下」,供齐宣帝娱乐。这些死囚如果 完成皇帝的心愿,罪刑可以获得赦免。 清朝的李涣曾经编过一部名曲「风筝说」,书中记载一美一丑 的姊妹詹妍、詹强和风筝的故事。两姊妹分别在风筝上题了诗句, 然后把风筝放掉。后来,拾到断鹞的两位男士前去求亲,终於促成 两对美满姻缘。这是风筝有关的一段佳话。 又从其他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 世纪才传至欧洲。 亚洲人做风筝的技巧,比欧洲人要高明多了。马来西亚的风筝 是用秣草和乾芦苇编成的,和韩国、印度的风筝类似,操纵起来很 灵活。他们可以让风筝很正确的降落在指定地点,还有人可以让风 筝只距地面十五公分高而风筝绝不会碰到地面。 今天台湾的风筝进步更多,民国六十一年,夏威夷举行一次世界 风筝比赛,参加国之风筝制作技术显然不及我国。这件事实触动了 国内许多风筝专门才。到了民国六十四年,台湾风筝已经外销到美 国、澳洲、日本及其他国家,一年可以赚取三万美金的外汇。 台湾已步入工业时代一切讲求速度与效率,无论市面售卖或外 销风筝早已看不到纸制品,便宜的用塑胶制,稍贵的用尼龙布制, 仅有中、小学生工艺课仍然用纸作,因为纸较方便便宜之故。不过 香港仍然一直生产纸风筝,但风筝面已不是个别绘制而改以印刷, 虽较具工业化却仍不失传统特色及乡土风味。 风筝在外国: 迎风拉线放风筝是儿童的最爱。风筝在中国已有二千年的历史,造 型繁多。主要分为平面和立体二种。传到世界各地后,造型变得更多样 ,更丰富。风筝馆展出了十九个国家的风筝,地方色彩非常浓厚。 风筝的故事 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 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既是相互观摩、评比的机会,又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潍坊风筝扎工精美,画工别致,造型新颖,构图合理。它还吸收了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线条优美,色彩鲜明,善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风格独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 ,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 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
发表于 2012-4-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趣味题]谜语

呼呼喇喇飘九天,一个老头面前站……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哈哈,飘飘晕矣!
发表于 2012-4-6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趣味题]谜语

下面引用由风花飘飘2012/04/04 04:29pm 发表的内容:
呼呼喇喇飘九天,一看还是三月三……
哈哈,

           飘飘晕矣!
        ~~~~~~~~~~~~~~~
下面引用由ysr2012/04/05 10:14am 发表的内容:
呼呼喇喇飘九天,一个老头面前站……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哈哈,
           飘飘晕矣!
        ~~~~~~~~~~~~~~~~
飘来飘去满天飘,能不“晕”乎?  忽忽忽忽忽忽.............风声过耳矣!
发表于 2012-4-6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趣味题]谜语

九天懂事了;陈景润教授问,答得少些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27 15:03 , Processed in 0.1100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