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71|回复: 24

我的H—构形不可免完备集的证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9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H—构形不可免完备集的证明
雷  明
(二○一八年元月二十八日)

1、H—构形的定义:
通过一次或两次坎泊的颜色交换技术,不能从5—轮轮沿顶点中空出A、B、C、D四种颜色之一的图就是H—构形。
2、H—构形中各链的关系:
H—构形中的A—C链和A—D链都是连通的,所以不能进行交换,也就不可能空出A,C,D三色中的任何一种颜色;H—构形中的B—C链和B—D链虽然都不连通,但两链又不能同时交换,所以也就空不出颜色B来。由A、B、C、D四种颜色可能构成的A—B、A—C、A—D、B—C、B—D、C—D六种色链中,现在就只有A—B链和C—D链是可以交换的了。
3、可交换的链的可能分布:
因为A—B链和C—D链又是一对相反的色链,所以是不能相互穿过的,即是不可能相交叉的。因此,可交换的A—B链和C—D链,对于H—构形的关键顶点(图中的加大顶点)1B,2A,3B,4D,5C,6C,7D,8A,以及待着色顶点V来说,如果存在对于图五边形的对称轴(2A和V及8A的连线)对称的A—B环形链,就不可能有对称的C—D环形链;反之,也一样,如果存在对于图五边形的对称轴(2A和V及8A的连线)对称的C—D环形链,就不可能有对称的A—B环形链;或者是A—B链和C—D链二者都不是环形链。
4、不可免构形的种类及可约性:
a类构形;有经过A—C链和A—D链的共同顶点2A和8A的、且是对称分布的A—B环形链(如图1)的图,交换环形的A—B链一侧的经过4D和5C或者经过6C和7D的C—D链(断链交换),都可使两条连通链同时断开,都可以使图变成K—构形而可约。至少也有一条经过4D和5C的C—D链是可以交换的。

b类构形:有经过A—C链和A—D链各链末端顶点5C和4D的,或者经过A—C链和A—D链除了共同顶点2A和8A以外的其他任何四个中途顶点的对称分布的C—D环形链(如图2)的图,交换环形的C—D链一侧的、经过2A或8A的A—B链(断链交换),也都可使两条连通链同时断开,都可以使图变成K—构形而可约。至少也有两条经过2A和8A的A—B链是可以交换的。
c类构形:没有任何的环形链(如图3和图4),A—B链和C—D链都是直链,不可交换;而B—C链和B—D链虽都不是连通链,但又不能同时交换,所以也不能同时移去两个同色B。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只能先交换其中的一个关于B的链(转型交换),使图转型。因为图3和图4实际上是同一类的构形,只是左右互相调换了一下位置,所以我们就只研究其一图3就可以了。


① 若对图3从顶点1交换B—D链(如图5,a。属转型交换),是一个可以同时移去两个同色D的K—构形。再从顶点4交换D—A链(如图5,b。属空出颜色的交换,在这里也可叫转型交换),不产生从顶点1到3的D—B连通链,可以从顶点1交换D—B链(空出颜色的交换),同时移去两个同色D,把D空出;也可以从顶点3交换B—D(空出颜色的交换),把B空出。只所以对图3从顶点1交换B—D链后的图5,a,是一个可以同时移去两个同色D的K—构形,是因为对其再进行逆时针转型交换(从顶点4交换D—A)后,得到了一个经过五边形三个顶点2A、4A、5C和待着色顶点V构成的A—C环,这时其相反链B—D一定是不连通的,一定是可以空出D或B来的。

② 若对图3从顶点3交换B—C链(如图6,a。属转型交换),是一个有环形链A—B的、峰点是D,两个同色是C的构形,这就是上面的b类H—构形,是可约的。图3中本来就有一条经过顶点2A、1B到顶点8A的A—B链;当从顶点3交换了B—C链后,就使得顶点6C和与顶点2A相邻的一个C色顶点都变成了B色顶点,形成了从顶点2A到顶点6B的A—B链;正好使得2A、1B到顶点8A的A—B链,连结上了从顶点6B到顶点2A的A—B链;形成了一条环形的A—B链。也就使图变成了b类H—构形而可约。
这里的证明,我们用的图3和图4都是33个顶点的图,而我们前几次证明时都是用的15个顶点的图(如图3撇和图4撇),所得到的结论都是相同的。即对于c类构形,无论是进行那个方向的转型交换,得到的都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使图变成了可以同时移去两个同色D(或C)的K—构形(如图5撇),另一种是使图变成了有环形链A—B的、峰点是D(或C)的、两个同色是C(或D)的b类H—构形(如图6撇)。由此看来,证明时要用顶点数最少的“最小构形”,使得达到“构形最小”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它容易看清楚各链间的相互关系。



以上研究的是c类构形中非对称结构的构形,对于其中的对称结构的构形(如图7)(a类和b类构形以上研究的都只是对称结构的构形,而没有非对称结构的构形),也应是采用转型交换法进行着色。


但这个对称结构构形的图,无论从那个方向进行交换,第一次交换的结果仍是一个对称的c类构形(如图8),第二次交换的结果才是一个非对称的c类构形(如图9)。第三次交换后图就变成了一个有环形的A—B链的、峰点是1C的、两个同色是D的b类H—构形(如图10)。再对图10从A—B环内交换C—D链(如图11),图就可以变成K—构形而可约。


以上非对称结构的c类构形,都是只进行一次转型交换,就可以得到K—构形或者是b类H—构形结构的图,而对称结构的c类构形则要进行三次转型交换后,才能使图变成b类H—构形。比非对称结构的构形多交换了两次,而且所多的两次交换,正好是构形类型不发生变化的两次交换。是不是所有的对称结构的c类构形都要经过两次不转型的交换呢,这可真的难说明白;但可以肯定,一定是有限次的,且次数不大。这要等我们研究了任何图的逆时针颠倒和顺时针颠倒次数的和之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现在还是回答不了的。



当以上各类构形均成为九点形时,则a类构形就是图12,是一个无论先从那个B色顶点进行交换,都可同移去两个同色B的K—构形;b类构形就是图13,仍然是一个b类H—构形;c类构形就是图14和图15,是要有选择性的先从某一个B色顶点进行交换,再从另一个B色顶点进行交换,才能同时移去两个同色B的K—构形;对称性的c类构形则是图16的十点形,这也是一个可同时移去两个同色B的K—构形。现在看来,可以把对称结构的c类构形单独列为一个类别也是可以的,因为它的着色方法还是有别于非对称结构的c类构形的。
现在我们已经从分析图中各链的相互关系入手,列举了各种可能的组合形式,证明了H—构形从构形结构上去分,只有三种类型的构形,并由这三种类型的构形构成了H—构形的不可免集。也证明了该集中的各个不可免构形都是可约的,这也就证明了四色猜测是正确的。说明了我们对H—构形的分类时所依据的“构形结构不同,解决办法相应不同”的原则是正确的。我们对于什么是H—构形的定义也是正确的。

雷  明
二○一八年元月二十八日于长安

注:此文已于二○一八年元月二十九日在《中国博士网》上发表过,网址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8-2-25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先生!希望先生的证明早日得到数学界的认可!不知先生对角谷猜想有何看法?数学家说现代数学无法证明角谷猜想,先生觉得呢?我觉得其中的算术规律被深深隐藏,先生觉得怎样才能揭示这种规律呢?期待先生高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4-26 18:23 , Processed in 0.1113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