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27|回复: 1

谷超豪: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8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谷超豪: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

文 | 郑晨

图 | 炸年糕大王

原文编辑 | 李烨

新媒体编辑 | 颜寒

审核 | 李舒

来源 | 本文改编自《新世纪智能·创享客》2021 年 7-8 月合刊《大国科技,我骄傲!》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城高盈里,曾经住着一户姓谷的人家。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九月读书会”的秘密基地。

每当“九月读书会”的成员开展革命活动之际,门口,总有一个小小少年,机灵地睁大眼睛,警惕把守。

稍有风吹草动,他便向里面正在开会的哥哥姐姐发出预警。

有时他还会用自己稚嫩的面容作为掩护,替哥哥姐姐们传递一些重要的会议材料。

这个少年,就是被杨振宁盛赞为“站在高山上往下看,看到了全局”、2009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


小小少年

天才少年,初试啼声

谷超豪从小对数学充满兴趣。

在他眼里,“循环小数”“鸡兔同笼”这些令人头疼的数学难题,都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游戏。

小学三年级学除法,谷超豪被除法中的现象迷住了。

1 被 3 除,那就是 0.3333······ 一直循环下去,除不尽,但是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

这让他觉得,数学里面有非常神奇的东西,你抓不住它但可以想象。

到了六年级的时候,他碰到了“鸡兔同笼”、“童子分桃”等问题。

有些同学死背公式,谷超豪却认为,数学不是背公式,应该动脑子找到更好的方法。

他拿来大哥谷力虹的代数书,觉得书上的知识并不难懂。

设一个未知数 X ,用这个 X 把那些算术问题列作方程式,很方便就解出来了。

这件事让他非常高兴,在课堂上还跟老师讲了,老师很是赞赏。

后来,谷超豪升入温州中学读书。

在这里,他延续着对于数学的天赋。


初中时期的谷超豪

一次,老师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 1 ,面积是不是 1 ?

谷超豪想了想,站起来说,不一定。

四边形一压就成了直线,面积就成了 0 。

那时的他还没有学习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却从形状的变化想到了这个问题,引得老师大为欣赏。

除了数学,阅读一直是谷超豪的习惯,也是他学业进步的源泉之一。

他读过《大众哲学》,让他大开眼界。

《十万个为什么》让他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并且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还有一本数学读物提高了他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书里讲到用 3 个‘9’拼成一个最大的数,不是 999 ,不是 99 的 9 次方,而是 9 的 99 次方。

这数字有多大?这书使谷超豪开始有“概率”的概念,如买彩票有多少机会得奖。

进入名校,师从名师

1943 年,谷超豪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在校期间,他的成绩十分突出,学校破例允许他加入苏步青、陈建功两位数学大师门下。

除了数学,谷超豪对物理也很感兴趣,他选修了好几门物理课程。

从那时起,数学和物理这两门独立的学科,在谷超豪的脑袋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也为他后来从事与物理相关的应用数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 年,已经成为大学老师的谷超豪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在他一直从事的微分几何领域继续深造。

当时,苏联成功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轰动了全世界。

谷超豪敏锐地意识到,眼下还不到自己一门心思研究纯粹数学的时候。

国家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急缺人才与技术,自己需要研究一门能把知识应用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数学学科。

而偏微分方程作为数学和物理科学、工程科学沟通的桥梁,对国防建设至关重要。

于是,在完成课程的同时,谷超豪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偏微分方程,还特意参加了偏微分方程讨论班。



毕业归国时,谷超豪的微分几何研究已经接近了学术顶峰,若是继续努力将会有更大的成就。

但国家当时正搞“两弹一星”,偏微分方程研究正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继续在自己所长的领域里追星逐月,还是带领学生填补国内在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空白,解决国家的燃眉之急?

这个在常人看来两难的选择,谷超豪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原本的研究方向。

他在复旦大学开设了讨论班,带领学生投入到以空气动力学为背景的偏微分方程研究中。

在他的努力下,复旦大学逐渐发展成为偏微分方程研究的重要阵地。

就在谷超豪的偏微分方程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之际,为了国家战略需要,他又一次转变了研究方向。

197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来到复旦大学寻求合作,复旦大学成立了以谷超豪为首的联合研究小组。


谷超豪、胡和生和杨振宁

事实证明,复旦大学没有选错人。

谷超豪与他的夫人胡和生教授很快就在数学物理这一新领域里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从微分几何转向偏微分方程,再转向数学物理,

每转一个研究方向,就相当于从一座高峰攀登到另一座高峰,

而谷超豪总能以轻盈的步伐游走于各峰之间,且乐此不疲。

谷超豪非常重视数学和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也非常重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杨振宁教授评价他是“站在高山上往下看,看到了全局”。


谷超豪的题词

甘为人梯,桃李天下

辉煌的研究成果,并没有让谷超豪放弃身为教师的责任。

谷超豪幸运地遇到了苏步青、陈建功这样的数学大师。

他很感激自己的老师,也以老师们为学习的榜样。

有一次,苏步青先生开玩笑说:“谷超豪只有一点没有超过老师,就是没有培养出像谷超豪似的学生来。”

谷超豪将这句话放在了心里,决定好好培养学生,他说:“选择做教师,就是选择了责任和奉献。”


从左往后:李大潜、谷超豪、苏步青,三代皆院士

正是沉甸甸的责任和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名徒满天下的桃李芬芳。

在学生眼中,谷超豪就像一位开疆辟壤的统帅,总是能在一片知识的荒芜中开辟出新的研究领域。

在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后,他会把这个领域的“钥匙”交到学生手里,并把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心得和思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继续去研究。

学生们就是这样,踩着他的肩膀,一代代成长起来。

谷超豪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

一、不压制年轻人的想法,鼓励年轻人敢想敢做;

二、不压制年轻人的发展,鼓励年轻人发展自己的研究方向;

三、不挡年轻人的道。

除此以外,谷超豪还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倾囊相授,

让他们能在自己开辟的数学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温州数学名人馆,从左至右:姜立夫、谷超豪、苏步青

2007 年,81 岁高龄的谷超豪因身体出现问题住进了医院。

当时他的最后一个博士生即将参加博士论文预答辩。

病榻上的他一字一句帮助学生修改论文,看得极为仔细,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们。

从教 60 年,谷超豪为国家培养出 9 位两院院士和一大批优秀的高级数学人才。

为此,谷超豪欣慰地说:“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

2009 年,国际永久编号为 171448 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谷超豪星”,以纪念这位著名的数学家。


谷超豪星

本文改编自《新世纪智能·创享客》2021 年 7-8 月合刊《大国科技,我骄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2-2-18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抢别人的女朋友手段一流----中科大龚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15 04:44 , Processed in 0.0943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